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春燕 《陕西教育》2007,(10):20-20
综合性艺术课程是在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综合性艺术课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艺术分科的界限,在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非艺术领域的融合,知识技能与人文主题的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诞生的在国内原有的音乐、美术教学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艺术综合课程,2001年9月在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施。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不但为学生打开了通向艺术的多种通道,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其在实施中也遭遇到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艺术课程是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其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本文对国家级实验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艺术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访谈和合理反思,并提出了有效建议,以期为中小学艺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 2001年 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决定》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课程改革成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001年 7月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这将是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变化,是在对建国几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全面反思和国内外近些年课程改革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课题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课程学习领域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组成。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科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起纳入我国普通高级中学的新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社区服务三年共计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三年共计6学分。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新举措,也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为我国中小学开展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搭建了操作平台。 东北师大附小自2001年9月开展“南湖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并于2002年5月将“研究性学习”并入学校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自己概念的形成实验研究》课题中,使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逐步深入,结合学校的实际,他们将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六个领域,即志愿者活动、学校大型活动、班团队活动、假日活动、学年主题研究性学习和学科研究性学习。在近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萌生了许多深切的感悟,同时也有一些困惑,下面请听听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描述,我国“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我国的高中课程按课程性质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课程形式分,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学科性质分,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保证学生的均衡发展,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应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获得选修课程学分,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开始的我国基础教育全面课程改革,使新课程标准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名词。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采用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挖掘潜能,服务社会,成为知情意行合一且品德修养良好的人,培养学生的良、善品德是教育的基本内涵.1949年以后,我国台湾地区道德教育经历了许多变化,以历次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为参照,台湾地区德育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67年台湾地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初中和小学都设有道德的教学科目,安排固定的教学时间,使用教科书进行正式的教学活动,期望通过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提升民众的伦理道德并培养公民基本知能.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以后,台湾地区的中小学课程中取消传统《道德》课程,将1993年和1994年分别公布的小学《道德与健康》和初中《公民与道德》课程,融入七大学习领域(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自然与生活科技、数学、综合活动)教学之中,将道德教育的权责下放到各级学校与各学习领域的教师,进行相关的道德与品格教学.  相似文献   

10.
论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科学主义课程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科学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没有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造就很多残缺的人格。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呼唤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努力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笔者认为,化学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人文教育整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综合艺术课程从2001年开始逐步在全国有关实验区推广实验。本文肯定了综合艺术课程自实验以来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了目前综合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重点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课程实验模式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的实践意义,并从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建设、课程组织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系统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师美术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模式偏重于电脑美术设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为改变这种现状,要明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调整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在校高师美术学生的教师职业培训;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角度,对中等职业美术教育的现状,学科的存在价值,学生美术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性教学是适应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学模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一项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充分认识、切实领会研究性教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和谐性,树立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嫩育现念.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将科研信息、科研成果和科研思想引入教学内容以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密切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和参与情境以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数字艺术类专业计算机教学水平,根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思想和指导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课程设置,初步探索了数字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结构体系,讨论了实施中涉及到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全国100多所非师范院校共同提出挑战教师教育的宣言;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恢复实施师范生免费制度.日益紧迫的教师教育新需要,将讨论已久的教师教育专门化及高等师范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等问题,推到了非系统解决不可的前台上来.教师教育专业化,除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的"专门"性外,关键是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课程和教学.建构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及以此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体系",是打造教师教育专业性,占领教师教育制高点,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明智之举.作为连接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中端的"教学技术类课程"的建设,是其中最大难点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dress the current preoccupation with the idea of difference for structuring art curricula by reclaiming connectivity for realising value and strategic intelligence in art. In doing so, it makes use of the diverse role narrative plays in culture to establish a rationale for future art curricula, so that myth and mythic artistic methods that reconcile us to the world are given priority over the more recent preference for art to be subversive, like parable. This more complex analysis of the way story informs cultural activity is used to contrast with Efland, Freedman and Stuhr's oversimplified use of narrative that neglects the importance of myth and its equivalent in procedural knowledge for understanding and making durable art.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structuring the art curriculum is mapped out that gives priority to connectivity (myth) over difference (parable) by drawing on meta‐narratives over‐looked in postmodern though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examples of works of art which, if included in science curricula, could prompt an understanding by students of some concepts in optics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were created. Such discussion would elucidate the meaning of the artworks and, at the same time, challenge students’ misconceptions, attracting their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aspects of the art works concerned. This type of learning represents a culturally rich approach to modern science curricula. The simplified contrasting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is criticized.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艺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艺术鉴赏课中的多媒体教学法,不仅从教学过程本身丰富了教育的手段,而且在教育理念上突出了艺术教育平等、多义,重创新能力、重感性熏陶的特点,能够成为新世纪高师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