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杂志的创立、编辑与特点许康,黄伯尧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高奏起“科教兴国”的最强音,也向担负舆论导向和传播知识的科技期刊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使命。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为《科学》的题词:“传播科学,提高国力”,已经向全国科技刊物明...  相似文献   

2.
闵大洪 《传媒》1999,(5):32-33,35
一、我国报刊网络传播现状 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尤其是1995年国内网络向社会开放提供因特网的全部功能和服务以来,众多的报刊媒体纷纷与网络“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  相似文献   

3.
王君超 《今传媒》2005,(10):24-28
从1995年媒介批评进入中国传播学者的视野(1),至今已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媒介批评这项崭新的新闻传播事业筚路蓝缕,虽然至今没有形成一门“显学”和一项“产业”,但是它从无到有,从一个“舶来”的概念和理念,孕育出学术专著、博士论文和国家级的课题,呈现出逐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不可讳言,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相比,近年来媒介批评研究虽然在研究领域和视野上有所突破,然而总体仍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第一本定位于“媒介批评”的刊物(2)更名、第八次全国传播学会议上媒介批评的“缺席”(3),以及媒介批评学者在全国整…  相似文献   

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制定了第一个长期的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第二个里程碑是1978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著名论断。第三个里程碑是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全国人  相似文献   

5.
南京报刊大战历来“爆”新闻。去年,又杀出一匹黑马。1995年11月21日,由江苏法制报头条刊登的一则新闻爆响了新闻界:“苏宁公司竟向南京邮政局叫阵”。标题充满了火药味。全国新闻界如同服了一剂兴奋剂,纷纷转载,大有推波助澜之势。但是,苏宁公司真的向邮局叫阵了吗?非也。1995年10月下旬,南京的《服务导报》、《南京日报》等报纸,先后多次刊出一则广告:“南京苏宁报刊递发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批准注册以发行园内报刊为主的专业化公司。凡预订1995年全年《扬子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线性播出的流程,大大增加了广播的信息容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保证了节目内容的多样化。广播传媒将进一步向网络传媒渗透和扩展,与网络传播的优势进行一体化整合。一、网上广播的迅速发展 1995年4月,美国西雅图的“进步网络”在其网页上设置了 Real Audio system的使用版本软件以提供“音频点播”服务,标  相似文献   

7.
李斌 《青年记者》2017,(26):73-74
近20年来,我国的国家形象传播开始了从单向至双向的转变.1995年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确立,使“向世界说明中国”①取代“向世界宣传中国”成为对外传播的指导理念,传播国家形象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充分发挥出主流新闻媒体的话语影响力,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路径.从2012年开始,新华社相继在脸书、推特、YouTube等国际知名社交媒体开设统一的官方账号,②成为新华社海外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其扩大全球影响、创新对外报道形式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新华社在推特上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展示出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丽水地处浙西南,“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发展落后于全省步伐.近年来丽水市充分发挥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做深做活绿色文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绿色崛起、促进科学跨越的政策和举措.丽水日报充分利用主渠道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向读者传播绿色理念,有效地引导了当地社会舆论,让“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唱响全国.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中国科技协会主办的全国主流科学媒体,《中国科学报》创办50余年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敢于向虚假新闻和伪科学说“不”在向受众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关注并解析社会热点,引领社会不断进步前行  相似文献   

10.
科学传播学是一门以科学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中国,科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一书的出版,是科学传播学在中国进入创生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1990年,湖北英山县发现了毕昇及其后裔墓葬.由此引起了学术界关注,并展开了毕昇故里何在的讨论.全国重要报刊已发表25篇报道和论文.《出版发行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了蔡学俭的《我国研究毕昇情况综述》,就已有的讨论情况,分“关于泥活字的科学性”、“关于毕昇的生卒时间”、“关于华昇与毕升”、“关于毕昇籍贯”等专题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胡琼  蔡骐 《今传媒》2006,(3):63-6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猛。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年~1999年,5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年~2004年,5年共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近70个。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即最近一年新增202个专业点。然而,在喧闹繁荣景象的背后,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三大困境。一、本科生教育:“学”与“术”的冲突在新闻传播业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上手很快,…  相似文献   

13.
李楠  姚远 《编辑学报》2011,23(5):398-400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认定1914年创刊的《博物学杂志》是博物学向生物学演化的代表性期刊,它所提倡的“发明全国之博物区系”“裕民足国”“学问之道,锲而不舍”“增进学识,改良教材”等办刊原则,显示了民初时期国人办刊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于 1979年正式创刊 ,至今已经走过了 2 5年的历程 ,已出刊 130期。 2 5年来 ,《现代传播》走过了创建期、发展期、探索期、开拓期 ,逐渐进入了成熟期。近几年来 ,《现代传播》先后被评为“中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家信息与知识传播核心期刊” ,“中国广播电视优秀学术期刊”等多种称号 ,并获得了“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北京市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等奖励 ,2 0 0 3年又获得“国家人文社科评价新闻传播类综合排名”第一名的佳绩。据最近十年的…  相似文献   

15.
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为农村地区的科学信息反哺路径提供了技术和环境支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子辈会通过“授渔”的“传授式”反哺和“授鱼”的“代理式”反哺,向父辈传播科学信息或技能,帮助农村中老年人规避数字风险,全面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媒介的去中心化和风险发展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前喻文化”的瓦解,“后喻文化”逐渐崛起。在此过程中,数字反哺的知识差序渐渐被关系差序取代,子辈获取和掌握科学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中老年人选择求助对象的核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辉 《出版参考》2015,(12):33-34
科普图书是向公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的通俗读物,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培养公民科学兴趣方面历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版高质量的优秀科普图书是出版工作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摆在编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2014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时间科普知识必读丛书”被科技部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本文将以该书为例,就优秀科普图书编辑出版的要点谈一些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赵金 《青年记者》2017,(15):11-14
2009年,在贾鹤鹏先生主编的《科学新闻》杂志改版后,笔者曾就“记者,离科学有多远”的话题与他进行过观点的交流.8年过去了,国内的科学新闻、科学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贾鹤鹏先生在美国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深造也已经有7年的时间.本期《青年记者》“科学传播创新”的选题,让我们有机会在大洋两岸进行一次隔空对话,接着聊聊科学新闻和科学传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六大”上指出:“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普理念从“传授科学知识”向“公众理解科学”到“科教节目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突破原有的狭窄定位,变部分人需要为人人都需要。但媒介应充分认识到,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弘扬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思想、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这样,才能抵御和防范邪教与伪科学的侵蚀,在突发疫情、灾难面前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这仅仅是一小步,可对人类,却是迈出了一大步。”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代表人类首次实现登月梦想。美国向全世界作了电视实况传播,而我国对此未作公开报道。因为当时正处史无前例的“文革”之中,这不难理解。 这些年我国科技新闻报道进步不小,新闻已走近科学,特别是近两年来对法轮功的批判报道,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失误。科技界对传媒批评最多的是“浅薄”、“不科学”、“不会宣传”。  相似文献   

20.
1995年4月18日,山西省劳动模范大会在省城湖滨会堂隆重召开,前排就座的特级劳动模范披红挂彩,特别引人注目,孙文盛省长的讲话不时激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当孙省长强调要学习劳模尊重科学、刻苦攻关的精神时,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一位文质彬彬、学者风度十足的中年人身上,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维尼纶厂厂长仝立祥。 仝立祥从1990年担任山维厂长以来,以科技兴厂,内涵发展为山维的发展之路,把推进技术进步当做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提出了“向科学技术要效益”的战略决策。在他的主持下,山维运用最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完成上百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