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有的人都喜欢赞美,表扬就是赞美。班主任对青少年好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目的是使受表扬的学生能明确自己的优点并受到鼓舞,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表扬是一种催化剂,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到成功和被人赏识的喜悦,从而焕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对其他学生而言,表扬是一种好的思想和行为,也能使他们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做的。因此,表扬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常用的正面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表扬赞美的话语常伴他们左右。这就要求老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把握好尺度,做到“三宜”。  相似文献   

3.
熊德斌 《今日教育》2006,(7S):52-52
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少不了对学生的表扬.学生成长的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成分。人的一生,总希望别人表扬和赞美,尤其是学生阶段.老师的表扬更珍贵更难忘.它是学生前进动力的催化剂,有时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正因为如此.老师的表扬就必须讲究艺术和策略,必须有效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华秋发 《江西教育》2003,(15):29-29
1.评语激励。叶圣陶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学生写好一篇作文,最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的一句赞美之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习作时更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表扬。即使仅仅是一个词用得好一个句造得好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看到老师的赞美,能逐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另外,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吝啬给他们一个高分。一个合适的高分,能更大地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2.展示激励。可以组织学生以手抄习作集、办黑板报、开辟学习园地的形式,把学生好的或…  相似文献   

5.
一次给一个班的学生做辅导,学生说出了这么一句歇后语:被老师表扬———千年等一回。惊讶之后问其原因,学生说他们的老师只知道批评人,成天都板着脸,见谁做得不好就批评谁一顿,没见他表扬学生一次,哪怕他们做得再好。也许学生说的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但至少向我们喻示着一个信息:学生渴望被表扬,学生希望被赏识。被他人赏识、被别人赞美其实是每一个人的希望。它能让我们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假如我们的勤恳工作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那么,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将会慢慢丧失,对工作的厌恶则会一天天增长。学生学习也是…  相似文献   

6.
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正确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讲,表扬是一种强化手段,是使那些符合某种心愿的行为坚持下去的最好方式。虽然我们也可以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批评,但是它的作用远不如对正确做法的表扬。例如,低年级教师就知道,如果整个班级闹得不可开交,只要表扬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小组,全班同学就会安静下来,眼巴巴等着老师表扬。高年级的学生,只要他们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了,他们就会对作文激起前所未有的强烈兴趣。但在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表扬方法不恰当,表扬被滥用、误用和机械套用的现象,有的被学生视为了老师的口头禅,有的不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让一些学生感到尴尬,甚至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7.
赞美能使人高兴,特别是教师充满爱心的表扬和赞美,更能影响学生的命运,改变学生的世界观。我们老师应付出爱心,用表扬和赞美时常鼓励学生,让爱在学生心中发芽结果。爱能启迪学生心志,能拨动学生感情智慧的琴弦。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我们教师一生锤炼的教学艺术。而老师的爱表现在关心学生特别是关爱有困难的学生。美国著名的脑外科权威弗雷德·J·爱泼斯坦,谁能想到,如此年轻的大学者,却曾经是一个有着严重学习障碍的学生。小学时,尽管他非常刻苦,却经常遭到失败与挫折,这严重地挫伤了他  相似文献   

8.
表扬的力量     
从懂事的小孩到八十岁的老人,人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不管你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还是虚情假意的恭维之语,都会让听的人感到顺耳,容易让人接受,也就拉近了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表扬就显得尤为重要。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表扬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表扬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利用表扬的力量取得的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表扬,即对他人言行举止的公开赞美。《表扬的力量-有进步就好》一文中提出:“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中,赞美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夸奖学生们有时候要比批评更加有用,更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老师们的表扬。有时候仅仅是一句"很不错",就能够让学生们觉得自己得到关注,激动不已,进而更认真地学习和听讲。  相似文献   

11.
李燕 《湖南教育》2011,(11):43-43
1.老师要乐于表扬。马克·吐温曾夸张地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孩子希望得到表扬、需要得到表扬。老师的认可、家长的赞扬是学生的自信的资本、前进的动力。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也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  相似文献   

12.
表扬卡     
走进我们二年级(4)班的教室,你就会被墙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表扬卡所吸引,这可不是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之词,而是我们班40个孩子对同伴的肺腑之言呢!赞美有如阳光,获得赞美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学生的许多潜能便会奇迹般地迸发出来。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每天早晨一进教室,学生总是七嘴八舌地“告状”,让我耳不暇听,于是我心生一计:让每个同学每周设计一张表扬卡,写出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在每周五的班会中,老师宣读表扬卡,比一比谁收到的表扬卡最多。这样一来,为了写好每周的表扬卡,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去发现…  相似文献   

13.
成功是成功之母。让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直观、有效的方式是赞美。表扬的前提可以是出类拔萃。优秀一定是对比出来的。两个以上的人从事同一活动就会有对比,做得好的自然优秀。优秀值得被赞美。学生有进步,也值得表扬。教师要着眼学生,以长扬长,尊重个体,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分,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Z2):72-73
<正>很多家长认为积极的评价,就是鼓励、表扬、肯定,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是肯定、鼓励和表扬也未必就是积极评价的全部正确打开方式。表扬要有内容,不能空洞表扬的内容不应当是空洞的,应当是言之有物的。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听到的赞美是什么呢?“老师,你上次的公开课我去看了,我觉得你有一点讲得特别好”,这样的赞美让我心花怒放,让我感觉到真诚。对孩子的赞美和表扬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雨说     
张传国 《湖北教育》2009,(12):56-56
老师该如何表扬和奖励学生才有效?有时候,来自老师“手心的温暖”,比奖状、小红花之类的更起作用;有时候,“让表扬来个‘漂亮的转身'”。把表扬的权利交给学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表扬学生,双眼不能只盯着学生,要“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多反思自己的表扬策略,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又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一个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样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通过谈话,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反映自己的情况。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显华 《新疆教育》2012,(21):146-146
1滥用表扬、不表扬、无反馈 从观摩课的教师广泛表扬到平常课的老师不屑表扬与无反馈的理答,我们的老师在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后的理答到底是表扬越多越好,还是不表扬甚至无需反馈的好。显然,教师对学生回答是需要提供反馈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很多教师开始学会使用表扬、赞美的手段来激励学生,但是我们不禁要反思:激励=表扬、赞美么?激励,就是系统的组织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外部环境,对系统成员施以正强化或负强化的信息反馈,引起其内部的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之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地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有效的激励,表扬、赞美是正强化,批评、惩戒就是一种负强化。所以激励不仅仅=表扬、赞美。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是一把鼓励、鞭挞学生的双刃剑。表扬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公开赞美,其目的在于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使得正确的思想和言行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能够发扬光大;批评是教师指出错误,促使学生积极去改正的有效办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缺点、纠正错误,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