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世泰 《新闻前哨》2004,(11):53-53
8月上旬,《楚天金报》推出一组经济报道“烈日下的身影”,向读者讲述了6个普通人的故事。尽管文字很简短,反映的也只是武汉经济生活中普通平民生活的一个个侧面,但报道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的心。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专门对这组报道进行了评析和表扬。  相似文献   

2.
向存丹 《新闻传播》2009,(11):80-80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例子+数字+观点”是经济新闻的全部.经过十多年来的调整与改进.情况有所好转.但经济新闻仍然没有摆脱“外行不愿看.内行看不懂”的尴尬境地。如何让经济新闻从半空落到平地.如何让经济新闻既好看又能讲清楚经济理论?笔者认为让经济新闻“见人见事”不失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科技报道不能只讲艰深的科学知识、抽象的科学目标,不能只关注先进的科学仪器或者光鲜的科研成果,也要让读者看到实验室中的“事”和“人”,看到背后的科学精神。找到准确的叙事节奏,在讲故事与科普之间找到平衡;找到特殊落点,寻找平时被忽略了的“螺丝钉”,让幕后人物到台前;营造阅读情绪和现场感,提升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流动于生活母体中不可缺少的活性细胞。它如清晨露水,珠圆玉润,映射着太阳的光彩。一篇作品往往因为有了生动的细节而获得生命。同样,广播录音报道中的细节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感人的细节是录音报道的“点睛之笔”。准确地抓住了细节,录音报道就能“活”起来,听众听后就能“有动于衷”,即停留在心灵上,渗透到精神中去。准确地运用细节,录音报道更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5.
新闻应该是有“眼睛”的,否则就不存在我们常说的敏锐与不敏锐了。于是,怎样寻找与发现生活,就成了新闻理论与实践永久性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怎样写训练报道?方法很多,这里只想探讨一下怎么用眼睛来“写稿”。为什么要提倡用眼睛“写稿”,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其一,脚到位,眼睛才能看得实,才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新闻。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是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而训练场是和平时期军事实践活动最活跃的领域,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军兵种,不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作战任务,开展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特别是今年全军掀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以来,训练场更是处处激荡着改革创新的波澜,弥漫着实战训练的硝烟,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突出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思想,近年来经济报道 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篇幅上, 都占据了各家报纸的大部分 版面。然而,纵观所刊发的内 容不难发现,就经济活动写经 济活动的最多,要么是抓经济 的改革、抓经济的制度,要么是抓经济的做法、抓经济的效能。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触及很少延伸到“大经济”的空间,只局限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范围”所致。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提出经济报道中的“非经济思维”,旨在拓展那些存在于经济活动范围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非经济活动空间,使我们的经济报道冲出单纯的经济活动框…  相似文献   

8.
汤泳 《传媒观察》2003,(5):57-58
证券报道该如何创新?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就实践而言,证券媒体实现创新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树立全球视野和思维,眼睛向“外”,把世界金融市场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大现象和最新潮流及时报道出来,满足投资者、证券从业者的资讯需求;将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介绍出来,为决策者解决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闫全 《声屏世界》2010,(8):42-42
经济报道的新闻发现,往往是从数字开始的,在对比中发现变化,在思考中感受变化,因此挖掘数字背后的时代意义是做好经济报道的关键。电视新闻作品《宁波:授权专利破万件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以下简称《转型升级》)就是在数字的变化中,挖掘出宁波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节点,透过数字的眼睛发现了时代的表情。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报道的“经济预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许多涉及经济的矛盾、问题和风险不断出现,人们希望从新闻媒体中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以指导自身的经济生活或活动。基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预测性报道,对于服务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参考,帮助百姓把握经济走势,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和消费等发挥着重要的"经济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扬 《新闻与写作》2000,(11):17-18
传统的经济报道,一般是按照上级有关经济报道的精神,从国家和本地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经济工作的重大举措中确定选题;或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做出了成绩,有了经验,记者及时采写、报道。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单纯地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必须拓宽选题思路,扩大选题范围,创新思维模式。 记者拟结合见诸报端的一些文章及本人的采写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用政治的眼光透视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 经济活动关系到人…  相似文献   

1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于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综合性报纸的经济报道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拐点是数学上的一个定义:在总的变化方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从递增转为递减,或者从递减转为递增的这个点叫拐点。笔者在此取拐点“由盘整变成上升”之意。 一、经济报道十年变化 新闻是客观见诸于主观的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带来经济报道的变化。回顾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5.
张超 《新闻前哨》2007,(9):68-6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很多经济现象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经济”一词如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当今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也越发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报纸、电视,到网络,纷纷开辟经济专刊专版专栏,开办经济频道,足见经济新闻在媒体新闻报道中所占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改革也日趋深入,经济报道日益活跃;新闻媒介为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的功能日益加强.但是,客观地分析,这种服务功能的发挥还远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甚至还有某些“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常听有人抱怨,当经济记者难。难在何处?据说难在一篇报道见报后,常常会招来种种非议。其实,报道之所以会招来非议,有不少是记者自身的原因,我将其归结为“三忌”。一忌“片面选材”去年初,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等原因,各地出现了民工大流动。对此,新闻界予以关注,适当报道,无可厚非。可是,有家报纸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用了近半个版的篇幅列举那些非偷即淫案例,给人的印象是——这些农村民工进城就没做好事。还有,一个时期以来,报道经济犯罪,给人的印  相似文献   

18.
袁桥 《新闻前哨》2003,(2):22-22
经济新闻与数字虽然有不解之缘,但报纸不是会计报表、统计公报,不能搞数字罗列和堆砌,而应该对其进行加工创造,把数字变成读者接受、易为理解的东西,以提高宣传艺术,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如何加工创造?笔者认为,应巧用加减乘除“四法”,努力让经济新闻中的死数字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入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实际步骤。随着我国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经济报道的触角必将进一步全方位延伸。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入世”对我国是有利的,但也必须正视“入世”所带来的近期冲击。从事经济新闻采编的同志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入世”为解决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提供了外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艰辛地解决深层次矛盾,如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产业政策调整、价格改革和重复建设等。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常听有人抱怨,当经济记者难。难在何处?据说难在一篇报道见报后,常常会招来种种非议。其实,报道之所以会招来非议,有不少是记者自身的原因,我将其归结为“三忌”。一忌“片面选材”去年初,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等原因,各地出现了民工大流动。对此,新闻界予以关注,适当报道,无可厚非。可是,有家报纸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用了近半个版的篇幅列举那些非偷即淫案例,给人的印象是——这些农村民工进城就没做好事。还有,一个时期以来,报道经济犯罪,给人的印象是管钱管物的多数不干净;报道万元户,又似乎万元户遍地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