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失实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伤害。对新闻失实的分类见仁见智,就笔者理解,新闻失实包含要素部分失实、稿件整体失实和报道群体失实三个层面。要素部分失实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要求是要素真实。新闻稿件中,五个W、一个H等新闻基本要素要准确;人物思想、观点和言语要正确;事件起因、经过和细节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2.
新闻稿件中百分比的运用,关键在于精确。只有精确,才能增强稿件的真实感和说服力。相反,如果百分比是虚假的,就会造成稿件失实,这种情况在我们晌新闻稿件中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特别是一些刚刚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云 《新闻前哨》2011,(4):56-5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力量所在。新闻失实,不仅丧失了新闻存在的价值,传媒的公信力也受到损害。在大量的通讯员来稿中,不乏失实的新闻稿件,因此,编辑通讯员来稿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辨别和剔除失实稿件。  相似文献   

4.
杜绝失实新闻,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失实新闻却令新闻界防不胜防。尤其是新闻编辑,一方面总是时刻担心失实新闻从自己眼皮下放过去,而另一方面还是不断有失实新闻“出笼”,因而感到束手无策。愚以为,防范失实新闻,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性,而更主要的则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想完全杜绝失实新闻,恐难做到;但作为新闻编辑,不断分析新闻失实的规律,从中吸取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识别稿件中的失实之处的能力,尽量减少失实新闻,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失实可分为显性失实和隐性失实两种。新闻的隐性失实是指相关记者、编辑非主观故意的、由于采访不深入、理论水平不高或者新闻观念偏颇等原因造成的新闻失实。由于其具有非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发生的几率较之显性失实要多得多,因而危害也更大。细察新闻隐性失实的表现,以便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减少和杜绝隐性新闻失实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要防止稿件失实,首先要明确:新闻的本质是真实,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要防止稿件失实,还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采访要深入。一是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学会跳出新闻失实的“陷阱”,避免新闻失实事件.对每一个新闻从业者都至关重要。 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既有主观的,有意识的.也有客观的、无意识的。主观的新闻失实是记者或媒体为了一己私利或好恶而有意歪曲事实:客观的新闻失实则是指记者或媒体由于能力的局限或其他客观原因而无意造成的失实报道。  相似文献   

8.
读了《新闻知识》第十一期李践同志写的《文责自负何必盖章》一文,我有同感。我还认为不是“松动”一下的问题,而是新闻改革的一个环节。应当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稿件审查制度.给基层通讯员松绑。我认为盖公章往往是造成稿件失实的原因。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对于新闻失实的原因,人们从采访、写作方面找的较多,从编辑工作方面找的较少。好象编辑只是在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上修修补补,不会导致大的错误。而对原稿中的错误,编辑是不负重要责任的。其实不然,鉴别和核实稿件真实与否,是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编辑不论在选稿、审稿和标题方面,如若稍有疏忽或处置不当,都会造成新闻失实,甚至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相似文献   

10.
虚实谈     
有一种新闻失实,不易被人们觉定:采访来的材料是事实,可是写出来的稿件却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没有从本质上来反映客观事物,以致产生不良后果。这从根本上来讲,却是一种比细节失实更为重要的新闻失实。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片面性的失实呢?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不少人持有“文责自负”的观点,甚至有些杂志在目录页上标示:“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侵犯他人权益造成诉讼者,本刊概不负连带责任。”“文责能“自负”吗?近年来,新闻单位频频因新闻侵权被告上法庭。有时稿件是通讯员提供的,盖有其单位公章证明属实,稿件失实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新闻从业人员由于急于在第一时间刊发稿件,常常出现因采访不深入而引起的报道部分失实甚至全部失实的情况,影响了报社的声誉,也误导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本文从笔者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归纳出了一些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新闻从业人员防范新闻采访、编辑失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袁辉 《大观周刊》2011,(23):152-153
虚假报道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理清真实与失实的准确界线,对稿件来源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稿件所载事实的真实性进行判断,编辑修改要尊重原稿或原始素材的真实性,编辑评论措辞要对稿件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多措并举,捍卫新闻的真实性,防控失实新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记者、通讯员采写新闻稿件,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推敲,绝不能有丝毫不真实的东西。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新闻稿件失实的问题还相当普遍。有的通讯员上稿心切,尽量把新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10)
应着重治理的两种新闻失实现象文/杨立川新闻失实问题是困扰新闻界的一大顽症,其失实表现中有两类颇为引人注目。一类是消极迎合受众造成的失实,另一类是有偿新闻活动造成的失实。这两种失实可以分别称为“消极迎合型失实”和“有偿型失实”。一从总体上来看,“消极迎...  相似文献   

17.
一"三贴近"是求真求实提高新闻媒介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新闻事实的失实问题,从新闻业正式产生的那天就一直困扰着新闻界,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大难"问题.新闻失实原因复杂,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分析新闻失实的构成,除了蓄意为之外,主要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没有牢牢树立起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意识,没有紧绷防止新闻失实这根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严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对于新闻失实的原因,人们从采访、写作方面找的较多,从编辑工作方面找的较少。好象编辑只是在记者或通讯员的稿件上修修补补,不会导致大的错误。而对原稿中的错误,编辑是不负重要责任的。其实不然,鉴别和核实稿件真实与否,是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编辑不论在选稿、审稿和标题方面,如若稍有疏忽或处置不当,都会造成新闻失实,甚至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事实证明,编辑工作的好坏,对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必须认真把好关。审稿既要注意重大事实,又要注意细小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任旭 《记者摇篮》2009,(2):17-17
编辑在审稿时,面对稿件中的虚话、套话、正确而无用的废话难免头疼;读者在阅读报刊时,也会味同嚼蜡,更糟糕的是,很容易造成新闻失实,既欺骗了编者、读者,更破坏了报纸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从1975年开始写稿.20年来,被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稿件有千件以上.这些稿件虽没有泛多大的“浪”,但由于内容真实可信,没有一篇失实,至少没有给党的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失,没有亵渎新闻的生命——真实.我的信条是,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