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70%~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重要一点离不开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历史证明,新闻传播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然而,新闻传播功能的发挥深受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从中国的农村实际来看,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心理和思维习惯,制约着新闻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二战的结束,国家与国家间的冲突与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以前的靠武力的真枪实弹的"硬战"转变为现在的主要靠经济和新闻媒体为主的"软战",尤其是在当今WTO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薄立伟 《新闻传播》2010,(3):102-102
接受美学,又称为接受理论。主要创始人有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姚斯和伊瑟尔等人。接受美学从读者与作品的关系来研究文学,是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由于接受美学带来的是一种视角的转变,给很多学科带来了新鲜的研究视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国哲学家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认为:“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①在新闻领域,这种消费文化体现为新闻消费主义。新闻消费主义本质上就是奉行受众至上的新闻理念,一切以受众的认同为目的。这种传播理念在新闻商品化的形势下引起了传播模式的改变,以传播者为主导的传统模式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受众中心论”力图抓住尽可能多的受众,吸引最多的眼球,最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闻消费主义的传播,媒体为了获取受众的注意力绞尽脑汁,专业性的新闻正被全民参与的媒体生态所瓦解。这其中,新闻图片由于其直观、生动的表现手法而为民众广泛接受和使用,其受到的冲击尤为强烈。  相似文献   

5.
李洪 《新闻前哨》2005,(9):50-50
地方科技报要想办出特色来,就一定要有独到的科技新闻视野。湖北科技报所在的湖北省,尽管拥有“九省通衢”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但新闻发生的密集程度及在新闻的重大性上,必然远远逊于国家机关及国家级科研机构林立的京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大专院校、两院院士,及科研人员拥有数目均居全国前几位的湖北地区而言,每年也都产生许多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然而,这些重大成果绝不会自动地送到你面前。发现并捕捉它们,常常需要独到的目光:既需要有“中央视野”,又需要有“地方眼光”。  相似文献   

6.
杨璐 《报刊之友》2011,(12):147-148
随着当前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情况、新事件、新进展、新现象等,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提高农业科技新闻的报道及时性、真实性,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璐 《今传媒》2011,(12):147-148
随着当前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情况、新事件、新进展、新现象等,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提高农业科技新闻的报道及时性、真实性,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闻的传播不但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新闻方面的编辑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科技新闻不仅传播新闻内容,还传递给广大观众科技知识,担负着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同时,做好科技新闻的传播,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建设都有推进作用,也是我们的研究科技新闻传播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经过数十余年的发展和革新,在坚持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采制、关注人民生计、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编播渠道,成为体现民情、民生、民意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发展构成很大的冲击和制约,但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讨论了新媒体视野下提升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明确提出“新闻再传性”的概念,分析了新闻再传性的理论基础和目前关于新闻再传性研究的现状,探讨了可读性、必读性与再传性的关系,并详细阐述了研究新闻再传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灿华 《中国出版》2014,(19):64-68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虽然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刺激。新闻传播者选取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新闻受众接受何种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需要。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1]因此,研究虚假新闻的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培养传、受者正确的新闻心理,对于虚假新闻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传播科技与新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讯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效率 ,消费者只需点下滑鼠 ,就可得到资讯或视听娱乐。但对资讯社会而言 ,有人则担心是否会使新闻变得内容贫乏、趋同 ,甚至丧失新闻的独立性。如何迎向变革 ,将科技与人文对应 ,才是人类智慧的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从事近20年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您认为科技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亚东:第一是专业性强.专业性天然地造成科技新闻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就对科技记者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自己要把报道内容弄明白,而且还要以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有关农业科技新闻的传播是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使农业现代化。当前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我们认知并了解它的改变,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新闻的迅速传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丹 《青年记者》2007,(24):63-64
现代传播科技——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刺激着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其中,尤以数字化新闻媒体发展最为突出,没有数字化技术,何谈“厚报时代”?又何谈“视觉文化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7.
2016年的两会期间,新华社使用了VR技术,宏大庄重的两会现场被其展现得精彩夺目。自此以后,VR技术便渐渐走进我国新闻报道中。新闻行业的人员密切关注着它在新闻生产与发展中的运用。然而,其在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相关技术人员较少、成本较高、资费过高、仪器管理不当等。为清楚了解VR技术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本文就VR技术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意义及目前其发展的状况与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对VR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核心阅读: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已经涌现诸如手机电视、IP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大量基于新技术应用的视听新媒体,这些不同类型、载体的新媒介与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既相互竞争又逐渐走向融合共存,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掌控主流话语的传播格局,大大拓展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媒介不断融合的新形势,对传媒以公信力、影响力、竞争力为内涵的新闻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泛传播时代,社交传播成为社会传播的强大动力,使政府嵌入各种关系网络之中.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有效传播的一个重要参数,由此给政府传播带来关系处理和调整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陈光 《新闻前哨》2003,(9):32-32
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具体地表现为“科技”还是“新闻”的选择。这种选择渗透于传播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科技新闻究竟由谁来写,是懂科技的人,还是懂新闻的人?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既要懂科技,也要懂新闻。但是,这就像摄影曝光,毕竟有一个光圈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