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与臭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头疼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一些化学物质造成臭氧浓度的变化和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均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本文从臭氧的形成及作用以及臭氧层被破坏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实,阐明臭氧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为国际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化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介绍了臭氧层减少的危害和臭氧减少的化学机理,教育人们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臭氧层的形成与太阳有关,从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氧气分子,使分子裂变成原子,其中的部分原子以三个氧原子重新结合形成臭氧。臭氧层就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一层相对稳定的气体层,它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生物免遭紫外线的辐射,具有地球“保护伞”的美称。但臭氧层很薄,很容易被人为因素所破坏,目前臭氧层被破坏变薄(即臭氧空洞)已在世界的许多区域被发现。如每年春天在南极上空就出现一个臭氧空洞,其厚度只有1.3毫米。不久前,在北极地区也发现了一个暂时变薄的臭氧层。据报道,近两年北京地区臭氧量在春季的最大值,大约是该地区多年平均量的20%,专家们认为这一下降幅度是惊人的。臭氧空洞的出现、扩展程度及由此带来的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地球上生物的影响和危害已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臭氧层变薄对人类有何危害山东梁山第四中学(272607)王天云在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几千公里厚的大气层。在离地面约10~15km范围内,臭氧特别集中,称为臭氧层。臭氧是如何产生的呢?在高层大气中,由于氧分子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使部分分子裂变成原子...  相似文献   

5.
臭氧洞新释     
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向公众发出有关地球的保护性臭氧层毁灭的警告。这些科学家说,某些人工化学物质显然在摧毁着地球上空的臭氧并危害着人类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世界上一百多个参加“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的代表齐聚北京开会,共议人类如何保护好臭氧层的话题,因为地球的保护伞一臭氧层被破坏了.1998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经有2720万平方公里,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空洞.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造成世界性的危害.因为分布在地面上空20~30公里处的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像是一层保护屏,阻止了有害健康的紫外线向地面辐射,成为保护人类的一道天然屏障.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电视、广播和报刊上不断出现“禁用氟利昂”的提法。电冰箱和空调机行业声称已开发出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所谓的“无氟”冰箱和“无氟”空调,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六十年代世界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并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这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充分重视,把保护环境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74年,科学家发现氯氟烃类(代号为CFC)化合物中的氯原子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物质,而臭氧层的破坏将给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臭氧层空洞及其修补思路湘潭师范学院附属中学(411201)邬顺钦一、臭氧的性质及臭氧层与人类的关系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的天蓝色气体。在高空雷击或放射电火花时,氧可变成臭氧。微量的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使人感到清爽,这就是雷雨过后使人感到心旷...  相似文献   

9.
臭氧是氧气的“同胞兄弟”,它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在一般温度下,为气体状态, 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 臭氧层被破坏。呈浅蓝色。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只占大 1974年6月,著名的《自然》杂志登载了气总量的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 ̄50 舍伍德·罗兰和J·莫尼纳合写的文章——《平千米的高层大气中,然而,它却吸收了99% 流层中氯代氟氯甲烷原子对臭氧层的催化性以上的太阳紫外线,成为地球的天然屏障。 破坏》。文章描述了含氟氯烃化学物质的惰有关医学研究证实,皮肤癌多发于头、面、 …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指出:未来一百年间南极——臭氧洞仍将存在一个时期以来,臭氧减少成为全球瞩目的环境灾难.因为大量证据证实,大气臭氧层因人类活动而遭破坏又反作用于人类本身.90年代以来的几年间,大气臭氧层出现日益加剧的危机状态.据联合国发布的南极臭氧公报指出:19...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任意使用、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从而引发了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形成等不仅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做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臭氧层损耗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表15~50km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然而,近2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目前,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的臭氧是氧气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的 .90 %的臭氧都集中在地面上空 2 0km~ 4 0km的大气平流层中 ,它只占同高度大气体积的十万分之一以下 .臭氧虽然稀薄 ,但它吸收了太阳的大部分 (95 %~ 99% )紫外线 ,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 ,地球上的生灵就会遭殃 .据推测 ,臭氧每减少 1% ,全世界每年皮肤癌患者将增加30万 ,白内障患者将增加 175万 .可见 ,人类不能不关心臭氧层 .1985年 ,英国大气科学家法曼公布了南极近 30年的臭氧观测结果 :从 1977年至 1984年 ,每年 9~ 10月间 ,南极臭氧层中的臭氧减…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人对环境作用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也应运产生。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在内其危害性也最大,因此被人们称为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危害的剖析,激起人们增强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 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危害 臭氧(O_3)是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组分,其含量约为30亿吨,并全部集中在对流层与同温层底部这一空间范围内,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的存在,能将杀死人和生物的紫外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一方面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巨大的财富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中 ,臭氧层遭破坏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世界各国联手“补天”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行动。第 11次《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新近在北京召开 ,各缔约国代表聚集一堂 ,共同商讨全球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臭氧层。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应主动配合 ,加强对中学生臭氧层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宣传 ,引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世纪“补天”行动 ,为保护环境尽一份“球员”的义务。一、臭氧与臭氧层19世纪 40年代 ,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臭氧·臭氧层·臭氧层空洞林炳伟当前,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困扰着地球村的居民,臭氧层变薄就是其中难题之一,并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就此从臭氧、臭氧层和臭氧层空洞三个方面加以浅述。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3)。它是当气态氧在大气上层被紫...  相似文献   

17.
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做臭氧(O3)。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这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特别是用作致冷剂的氯氟烃,以及温室气体的作用,使地球表面变暖而平流层变冷,造成在臭氧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变薄的现象。1985年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后来发现北极也存在这一现象。据美国有关方面最新报道,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变得比过去愈大更深。其“空洞”面积…  相似文献   

18.
1.北极会不会像南极一样出现臭氧空洞现在有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北极大气层的中心区已出现了一个臭氧含量较低的中心区。是什么原因导致臭氧减少?这个中心区会不会发展成为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由于北极相对于南极离人类主要居往地北半球更近,因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更大,解开这  相似文献   

19.
雷电的功劳     
科学研究表明,雷电是一位勤奋的"空气清洁工"和一座巨大的"化肥制造厂"。它的积极作用远高于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20世纪30年代以来,臭氧层遭到破坏。但庆幸的是,每当雷电交作时,空气中一部分氧气会被激变成臭氧,来弥补臭氧层的损失。此外,闪电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  相似文献   

20.
谜团一北极会不会像南极一样出现臭氧空洞现在有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也正在以每年1%~2%的速度减少,北极大气层的中心区已出现了一个臭氧含量较低的中心区。是什么原因导致臭氧减少?这个中心区会不会发展成为像南极一样的臭氧层空洞?由于北极相对于南极离人类主要居住地北半球更近,因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更大,解开这些悬念现在已成为科学家和整个人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