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襄阳市,原名襄樊市,隶属湖北省,在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在历史上也多以襄阳著称.襄阳建城较早,传统说法认为其有2800年的建城史,不论精确与否,我们都不可否认它的悠久的历史.襄阳在历史上是鄂西北之首府,正所谓“驿道通南北,汉水贯东西”.本文主要是就明代的文学中有关襄阳的内容,来探讨在明朝时期,襄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鄂西北、汉水的中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襄樊。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之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书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称之。有史料记述,“襄阳上流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在这方水土诞生了诸葛亮、刘秀等多位知名的历史人物。今日之襄樊于1950年始建后,传承历史文明底蕴,经过不断的发展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以汽车、纺织、医化和高新技术四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经济强市。而在襄樊的经济发展过…  相似文献   

3.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襄阳文化。研究认为,襄阳文化的未来定位为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走文化多元发展之路,最终发展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围绕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襄阳地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学术探讨,为实现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  相似文献   

4.
三国诸战役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孔明北伐等诸多著名战役。刘、曹汉中之战,虽在史书具载,但未专列。余研读《三国志》,参《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战争史》(台湾“三军大学”编著),稽考史事,独成此篇。汉中地处益州(四川)北陲,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荆襄,西控秦陇。群山屏抱,汉水横贯其间。其自然环境与四塞的险峻地形,决定了它自声就是商旅往来和兵家必争之地。汉中与南北  相似文献   

5.
古战场上新战役——濮阳市“普九”攻坚大会战纪实●魏胜先田春英祖瑞敏素有“古战场”之称的豫北濮阳,历史上有过许多著名战役,诸如“共工颛顼大战”、夏商“昆吾之战”、晋楚“城濮之战”、孙庞“齐魏之战”、宋辽“澶渊之战”等,都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相似文献   

6.
董瑾 《华章》2011,(2):52-5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相似文献   

7.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水,确定襄阳成为世界级旅游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襄阳建设成为湖北省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名城,把湖北汉水旅游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一生交往四次,其地分别为维扬、长安、襄阳、江夏。李白集中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二人最后的一次交往期间。  相似文献   

9.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因此,后世的人便把李白称作“诗仙”。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寄语:《孟浩然新传》是襄樊作家写襄樊的代表,也是作家李叔德本人唐代襄樊诗人题材系列中的一部力作。自2007年出版以来,先后举行了两次研讨会,对其创作得失已有基本评价。此组笔谈是在新近由襄樊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和襄樊学院中文系共同举办的一次研讨会的基础上成形的。之所以组织这组笔谈,理由有三:一是加强宣传、评鉴推介地域作家作品的需要;二是高校自身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三是高校与社会共同促进襄樊文化和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襄樊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这片热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不仅是三国文化的源头,而且汇聚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就文学而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几度出现过文学的繁盛局面,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等一批诗坛俊杰,李白、杜甫、王维等诗界名宿先后到过这里,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章。而今的襄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增容,经济实力日渐雄厚,城市地位显著提升,是湖北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作为软实力的地域文化研究和文学事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景象。但这一景象与昔日的辉煌比较起来,却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有两首诗堪当襄阳的名片,一首是杜审言《登襄阳城》,另一首是王维的《汉江临泛》。“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确是千古不朽的名句。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闳逸浑雄。”王世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中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家三昧。”二人所评皆十分精到。这四句二十字,把襄阳的山水形胜描绘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李白的诗与苏轼的诗作比较,分析他们的诗的画中态。(1)诗人所处的年代;(2)诗人的性格特征;(3)诗人的“取景”视点;(4)诗中“点景”之物的区别;(5)诗中的用“色”。李白的诗像一幅幅泼墨大写意的山水画卷;苏轼的诗像一幅幅半工意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13.
“月”与中国文人有不解之缘,而尤为李白所独钟。据查,在李白现存的一千余首诗中,涉及咏月诗就有三百八十二首,占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月”在太白心中位置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将李白的咏月诗拿来做一统计,属于李白的独特的“这一个”“月”的真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如把月比作天镜、飞镜、明  相似文献   

14.
在光辉灿烂的唐代诗坛上,闪耀着两颗永不陨落的巨星,这就是名冠当时、光照千古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如果说盛唐是唐诗的高峰的话,那末李杜的诗歌便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他们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历代文人总是惯于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称为李杜。是李杜并称,不分轩轾,还是杜优李劣?这个争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进行着。争论的实质,是对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的“时人谓之李杜”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诗之豪者,世称李杜”的话来看,早在盛唐,李杜就已齐名并称。再从当时一些诗人对李杜的称赞来看,李杜在盛唐时就是并驾齐驱,驰名诗坛的伟大诗人。我们先看他们对李白的评价。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里可以看出贺知章所再三称叹和欣赏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等篇。又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李白作了极高的评价。他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并指出了李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言多似天仙之词,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在《吊罗荣桓同志》诗里说:“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这个“战锦”,许多人解释为辽沈战役的锦州之战。振甫认为毛主席在这里是用典,用李白《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鸠飞。”“战  相似文献   

16.
襄樊新骚     
如今襄樊兮,乃是襄阳樊城之合一。襄阳之名兮,取名襄江之阳而迁移。隔江北望兮,樊城如今楼房如林立。登楼西眺兮,青山紧连马跃古檀溪。可爱襄樊兮,地处华夏内陆之腹地:东连江汉平原兮,西接川陕矣;北达宛洛古都兮,南通湘粤矣;金城之固兮,沃野千里;水陆之冲兮,御寇要地。夫襄樊者兮,乃天下之腰膂!欲退守江左,则襄樊不如建业兮,欲进图中原,则建业不如襄樊矣。历来兵家欲御强寇兮,建业襄樊乃是左右臂!如今焦柳襄渝汉丹铁路兮,纵横交错直达华夏南北东西!  相似文献   

17.
裹阳古文化媲美且优于古希腊“斯巴达”文明,襄樊古城传统风貌媲美世界文化遗产威尼斯、布达佩斯和德国莱茵河中游河谷;襄阳引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真正搞好裹樊二城“南城北市”规划,把群山汉水环抱的“襄阳”,包括城外和汉江东岸鹿门山至唐白河之间的田园风光古战场和名人隐居与活动地都作为“襄阳古城风貌保护区”严加保护,把“最”字号的“十大”旅游资源开发成为“历史遗产主题公园”,充分发挥襄阳地方文化学者的作用,裹阳能5年时间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  相似文献   

18.
读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在上千首诗歌中,吟咏明月的诗竟有三百二十多首。这些涛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这里只能选取部分诗中的吟月句,作初步赏析。诗人就要离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嵋山水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的  相似文献   

19.
吕玉栋 《考试周刊》2010,(56):19-20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由于他的作品中充满浓浓禅意,后人称他为“诗佛”。本文试图通过对王维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人文心态等多方面因素探求王维的忘求之境与佛门情结,反映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  相似文献   

20.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