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感觉她所辟栏目中的“教材谈丛”和“商榷与正误”等,正在将历史教研的开放导向更深广处,进而激发活跃了的历史教学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她开辟了一个教与研的新天地,让我们寄希望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因为“教材谈丛”和“商榷与正误”等栏目,针对教材、教学和教研,大胆开放搞活,兼听则明,恰到好处,人心所向。本人的教研论文《高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知识体系和思维程序》有幸载于“教材谈丛”栏目,回顾拙文的写作,动因有二。首先,是想冲破历史教学“死”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尽其所能地让历史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期欣读《中学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有关“教材分析”或“商榷与正误”栏目章后,笔感受颇深。教材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载体,也是高考历史命题的依据。其知识性、资料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里,笔对其“六七百处错误”的结论不敢苟同,但现行初高中教材确实存在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不够统一的情况。兹就杂志中尚未有刊出的事例列举如下,供编在修订教材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3.
捧读 2 0 0 0年第 6期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说实话 ,我真是感慨良多。感慨之一是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老师们的大手笔的确不同凡响。记得去年的 7、8、9三期《中史参》杂志在“教材谈从”栏目中 ,连续发表了黄安年先生的大作 :《评人教社〈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而今年的 6、7两期 ,他们又推出以普通中学历史老师及教研员为作者群的《商榷与正误》专辑。无论是去年发表黄先生的大作 ,还是今年推出《商榷与正误》专辑 ,窃以为 ,《中史参》的目的 ,均绝非出于沽名钓誉之短视 ;着眼于中…  相似文献   

4.
小错在所难免,但哪有那么邪乎!如果刻意炒作,贻害无穷。———见《课本哪有那么多错》(《北京晨报》10月21日)现在有媒体把商榷意见当成教材出错的证据,说中学历史教材有六七百条错误,是不妥的。———见《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遭受质疑 人教社承认有技术性“硬伤”》(《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例如把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时间误为7781年,这实际上并不出现在文字表述中,而是一幅地图上所标年代的数字不清晰,使人产生误解。———见《现行中学历史教材遭受质疑 人教社承认有技术性“硬伤”》(《中国青年报》10月21日)我们的“硬伤”占极少数吧,10%…  相似文献   

5.
质 疑   1.质疑教材是历史教育改革的前奏1988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设立“商榷与正误”栏目 ,开始刊登教师与学生对教材质疑的文章。 2 0 0 0年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 6、7两期以专辑的形式刊登了中学老师和教研员对历史教材的 70 0多处的质疑 ,由此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大争论。这些质疑表面上是针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技术上的失误或学术问题的争议 ,在我看来还另有原因。在自然界中 ,只有人类对历史感兴趣 ,只有人类具备对漫长时期自身活动的自觉反思的能力。可是 ,我们的学校的历史教育似乎在不断消磨人类这一固有的属性。调查表明 ,…  相似文献   

6.
贵刊的“教材谈丛”、“商榷与正误”及其他栏目办得很有特点 ,对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帮助极大。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 ,我衷心地说声 :谢谢 !我之所以写商榷与正误的文章 ,是因为我觉得求真乃是学史者第一追求。古有良史 ,有真笔 ,有素心 ,今人更当以求真为己任《商榷与正误》:求真乃是学史者第一追求@周凯江$苏淮阴县淮海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7.
我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忠实读者 ,从 1 987年至今从未间断 ,中学时代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从教后成为我的得力助手。每册到手必先读之而后快 ,尤其是《中史参》2 0 0 0年第 6、7、8三期连续刊登的“商榷与正误” ,道出了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心声。我为《中史参》叫板权威机构的勇气而振奋 ,为《中史参》坚持科学与理性的精神而欢呼 ,同时令我欣慰的是 ,“商榷与正误”为我洗刷了多年来的“耻辱”。这事还得从 1 993年谈起。 1 993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 ,首先接触的是所谓“高中历史新教材”( 1 992年 1 1月第 1版 ) ,刚走上讲台的老师势必…  相似文献   

8.
由黄安年教授的《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专论肇其端、汇广大中学历史老师多年辛劳、汗水、经验和心血结晶而成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2000年第6、7期“商榷与正误”专辑而引发的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大规模讨论,经由报纸(如《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南方周末》、《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杂志(如《学术界》、《史学月刊》)、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湖南电视…  相似文献   

9.
《中史参》开辟“商榷与正误”、“教材谈丛”已非一日,与其他栏目相映生辉,使《中史参》的“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表现得更充分。将某一栏目,尤其是“商榷与正误”栏目编成专辑,并不辞烦难按课本顺序编排,编辑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就像《中史参》的名声一样昭然于世。在2000年第6期中收有我6条“商榷与正误”,这让我始料不及,获悉后又有点受宠若惊。实事求是地讲,本人教学多年,教学之余,笔耕不断,其间在他刊形成铅字的也有多篇,惟独没有叩开咱《中史参》的大门,往《中史参》投寄“商榷与正误”条目时…  相似文献   

10.
看完了 2 0 0 0年第 6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教师们对中学历史教材的“商榷与正误”有一些想法 ,想就教于同事们和教材的编写人员。第一 ,杂志上刊出的中学教师对于中学历史教材的商榷 ,表见了教师的勤于探索和敬业精神 ,其中有许多重要的正误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 ,我感到我从中获益非浅。但是 ,恕我直言 ,也有相当一部分问题 (应该说是一小部分 )没有什么意义 ,或者说不成其为问题。如果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一些 ,知识面要广一些 ,观点和价值更新颖和开放一些 ,很多问题和商榷也许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我不免有一些淡淡的忧虑 ,感到一些教师…  相似文献   

11.
近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专门组织了全国 2 3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 ,撰写文章 ,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现行初高中的历史教材提出商榷意见 ,推出了 2 0 0 0年第 6期和第 7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清一色的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教研员 ,在同一刊物上连续两期针对人教社版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提出批评商榷最为精细、最为集中、参与者最为广泛的一场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 ,自然会引起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促使这份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发行量最大、有着重要影响的刊物在近期采取这一举措的最为直接的…  相似文献   

12.
感谢《中史参》的创新精神与举措 ,把一本版面全新的《中史参》“商榷与正误”专辑呈现给广大读者。可以说 ,这一举措本身就具有“不盲从 ,不附和 ,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 ,虚怀若谷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读着作者们经过反复思考 ,旁征博引而提出和论述的问题 ,确实十分感动。古人写史重在“秉笔直书” ,要“才”、“学”、“识”兼备。今人学史虽重在“以史为鉴 ,学以致用” ,但如果教材出现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史实 ,出现过时的观点 ,必将严重影响历史教学。对教材提出《商榷与正误》的作者多数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他们直接面对学生 ,面对教…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今年第6、7两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发表了多位普通中学历史老师及教研员的文章(包括本人几年前寄的一篇拙作),使我感到耳目一新。我一篇一篇研读,觉得每篇文章均甚有道理,也进一步感到《中史参》确实具有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及实用性的特色。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是由多位名家和权威花了很大的心血编撰起来的,有很多特点和长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它和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作为一个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所谓“钻研”,除了要“吃透”教材外,还要有一种“不惟上,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历史教育界发行量最大的、辐射面最广的教学月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向来忠实地本着“科学性、导向性、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的宗旨,赢得了多方面一致的翘擘称赞。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她毅然在2000年第6、7期出版了《商榷与正误》专刊。这在人类正迈向新世纪的当口,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对教材编写、中学历史教育改革以及高考命题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中史参》好样的,不愧为中国历史教育界一面最前卫的旗帜;《中史参》人好样的,无愧于中学历史教育界铮铮铁骨和脊梁的先锋。笔者尽情为《中…  相似文献   

15.
我对贵刊的“商榷与正误”、“教材谈丛”栏目 ,十分喜爱。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为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广泛学习和交流的园地。“教材谈丛”栏目 ,注重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 ;“商榷与正误”注重从知识点上进行深层次挖掘 ,澄清了许多知识盲点 ,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我们的教学、教研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商榷与正误》:澄清了许多知识盲点@田琦漪$宁夏化工厂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 ,我们 6位对中学历史教学情有独钟的好友 ,齐聚东方大都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的翠苑宾馆。丽娃河是一条清丽的河 ,生命的河 ,也是一条教育的河。在清丽的河水之畔 ,我们徜徉漫步 ,时常就共同关心的中学历史教材进行思索、争辩 ,于是形成下面一组观点……⊙丁林兴不要迷恋旧套路不要怕批评最近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 6、7期刊发了“商榷与正误” ,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提出了 40 0多条意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教师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不满。这既可悲又可喜。可悲的是人们视为“圣经”般的历史教材居然有不…  相似文献   

17.
看了贵刊第 7~ 8两期所刊登的对于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质疑和正误 ,我深感佩服。既佩服撰稿指点教材的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同事们 ,更佩服贵编辑部的领导和老师 ,不惟上 ,不惟书 ,不畏权威 ,惟从实 ,惟认理。这需要多么大的胆略和气魄呀 !历史教学刊物中有《中史参》是中国中学历史教师之大幸 ,更是中国中学教育之大幸 !《商榷与正误》:不惟上,不惟书,不畏权威,惟从实,惟认理@于友波$山东文登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相似文献   

18.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的第6、7期杂志集中发表了全国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6册、高中5册一共11册的中学历史教材所找出来的该套教材的错误469条。从1992年来,这套教材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发行,再版8、9次之多。后来有媒体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现的错误不下六七百处,一下子舆论哗然。11月5日,史学家出面“正视听”,不曾想遭遇更多指责。有媒体载文讲,人教社历史室的工作人员逐一对照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错误清单”予以核实,筛选出“站得住的错误”64条,包括标点符号、年代…  相似文献   

19.
教材的编写者 (人教社 )与教材的讲授者 (中学教师 )本应建立一种正常的双向沟通和交流的机制 ,以便实现“编教相长” ,不断提高我国教材的编写质量。然而 ,多年来这个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这千年之交 ,世纪之交 ,地处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西安的一群年轻的历史编辑们 ,他们胸怀振兴中学历史教育的雄心大志 ,集众力、聚众智 ,适时推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商榷与正误”专辑 ,为教材的编写者和教材的讲授者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国的中学历史教材是我们这个星球上使用人数最多、最具功利性 (高考命题的依据 )的一本教材 ,而…  相似文献   

20.
六月下旬的西安骄阳似火。刚刚结束了高三最后一轮复习的我拿起还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6期 ,读着卷首上的《〈商榷与正误〉 :敬告读者》 ,深深被它的内容和提示所吸引 ,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我用了 7天时间 ,对着教材 ,拜读了专辑上《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的 1 4 9个问题和《中国古代史》(选修 )的 72个问题 ,茅塞顿开 ,获益匪浅。主要感受如下 :一、《商榷与正误》专辑 ,帮我解开了多年教学中的很多疑虑和困惑 ,拨开了笼罩在头脑中的阴霾 ,真有相见恨晚 ,和“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你们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