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多元化职能决定了大学多元产出事业单位的组织特性以及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经济特性。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有其"边界",超过了一定的"边界",适得其反。因此在高校控制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和效益的实践中,如何对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计量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等教育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计量方法常采用成本函数法。成本函数法使用计量经济模型,从实际投入-产出数据中估算成本,考察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多元产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函数分析具有较为严格的假设条件,在未来的多产出成本函数分析中,高等教育产出及其质量、评价方法、技术变革、非营利假设等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政府统计管理决策要求为统计培养目标,使统计高等教育的内容过于专门化,以政府统计工作为统计服务对象,割裂了统计高等教育与市场主体的企业联系,应试教育模式制约了统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发挥。统计高等教育战略调整在于以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市场主体的企业为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并按全面素质质量观的要求造就统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
要衡量高等教育的收益首先要解决教育成本的计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成本中的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成本核算对象多样性、成本中费用名目交错以及成本承担主体等的特点,具体地将高等教育的成本和费用进行分类,由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核算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成本确认与控制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客观需要。教育成本是指教育投入的经济价值,是各类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其成本形式不同于物质生产领域,具有非直接补偿性、递增性和“收付实现制”的特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范围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此外,还应建立高等教育成本控制监督制度,以此控制高等教育成本,确保投入产出平衡,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教育指标的归纳和分析,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以此确定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的统计口径,继而延伸出若干统计分析指标,以求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的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高等教育成本和效益的评价分析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个人高等教育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高等教育需求旺盛可以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并不断激发这种需求。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不利于这种需求的发展。一、教育成本偏高而教育收益率偏低。本着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实现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个人分担的教育成本超出了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或者成本分担的比例过高,都会打击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积极性。有人曾估算,我国目前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总成本消耗大概是14000元,而目前公有民办…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个人学费成本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收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高等教育学费呢?本文从个人学费成本确认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个人学费成本确认的原则、个人学费成本归集的对象和口径,并运用多因素分析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普通高校个人学费成本的计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建立和实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解释了高等教育成本的概念,提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应实施的改革范围及其核算模式和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高等学校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统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根据和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统计工作起源很早,它是从生产发展中,从人们的实践需要中产生出来的,在古代社会人们互相往来,就有了数目的记载,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统计应用的范围也就逐步扩大。统计作为一门科学出现是在十七世纪末叶,也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手工业发展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要求对社会现象,各个领域进行更广泛的统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差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共支出的高等教育技术投资,同样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提出教育技术成本的含义着手,界定了现代教育技术成本—收益的范围,进一步针对成本收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使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技术投资更加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成本的合理界定与科学计量是高校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基础,高校应以高等教育服务作为高校成本对象,遵循统一性、实际成本、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原则,划清高校成本与非高校成本、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合理确定高校成本。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共支出的高等教育技术投资,同样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提出教育技术成本的含义着手,界定了现代教育技术成本—收益的范围,进一步针对成本收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使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技术投资更加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5.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6):54-60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学费占生均日常运行费用的25%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但只有美国、印度、蒙古等极少数国家将高等教育的教学成本作为制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而且这一政策很少能在实践中执行下去。由于各国对相关成本的界定以及实际成本有诸多盖异,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下,我国的这一学费政策规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的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和公平民权运动的发展,世界各国加大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的力度,其中又以不需要偿还的助学金、奖学金等为最主要的资助形式。80年代在美国开始形成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提出个人是高等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个人应当分担更大比例的高教成本,这一理论迅速为因经济衰退而造成公共财政资源紧张的各国所接受,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呼声增强,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无偿性资助向需要偿还的学生贷款方向发展。就世界范围看,目前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助学金型模式原…  相似文献   

17.
全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排序(2000~2002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庆祝中国高等教国学会成立20周年,总结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推进教育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自2003年3月起,组织进行了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编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2000~2002年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52~2002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的数据,可以发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快速增加,但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缓慢提高;生均成本在短期内波动很大;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员成本比例相对稳定。运用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模型并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对高等学校生均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生均成本在缓慢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师比的提高,减缓了生均成本的上升;生均成本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收入的波动;伴随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预算外收入占成本的比重迅速提高;由于高等教育技术变化不大,高等学校运行成本中人员成本的比例长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主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是指高等教育的成本由谁支付、如何支付的问题。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导致高等教育出现成本补偿。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理论依据是利益获得原则和能力支付原则。作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主体学生、政府、企业,均应承担一定的补偿比例,并按照相应的方式进行补偿,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投资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属于人力投资。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应该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必须考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高等教育成本构成、高等教育成本的控制、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等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