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制度性因素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教育公平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美好理想。它之所以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是由于教育特殊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的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功利价值,被称为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的孵化器;同时,还具有十分重要的非功利的价值,具有促进社会平等、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器、稳定器的功能。它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由于事实上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个体才能、禀赋的差异和不平等,因而,教育机会均等作为…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包含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因素。因此,教育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并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教育必须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相适应,促进人的发展。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上述教育共同的本质属性,但高等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事务是一系列与学生相关的非学术性事务。它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样,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引起重视。要切实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闫闯 《世界教育信息》2013,(12):62-66,72
澳门特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育政策的整体规划,《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就是基于澳门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长远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确定了澳门未来十年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非高等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澳门《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中的政策理念和实施措施,为内地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人类产生阶级社会以来,教育公平就一直现实地存在着并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之一。公平即是公正、平等的意思。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也就是每个人无论其什么样的出身、属于哪个阶层,也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都平等。教育公平延伸至高等教育领域就是高等教育公平。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而不应人为地限制和取消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当然,教育公平并非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的公平。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也是一种将来获得高回报的教育。因此,缴费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一种共识。对于广大的受教育者而言,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享受的高等教育资源是平等的,而不应因为自己是乡村的学生或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就失去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同别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开办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对教育的必然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程的必然产物。加快济南职业学院建设既是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现代省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凡泉 《高教探索》2003,22(3):11-15,3
高等教育具有显著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受教育者在未来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经济和非经济收益,应该分担部分教育成本。但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公益事业,社会和国家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受益者。因此,社会和国家应当承担大部分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成本不宜超过年生均经常性成本的25%。2000年以来,中国高校学费标准已达到居民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平均高值。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我国需要实施各种形式的、有效的学生资助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西课程评价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课程评价模式的比较与思考合肥工业大学李巧林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高等院校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评价的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  相似文献   

9.
卢宁 《教育与职业》2005,(27):23-24
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高等教育与两个市场相连接,一个是在高等学校入口处的教育机会市场,在此通过教育选拔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个是在高等学校出口处的职业劳动市场,在这里大学生通过社会的职业选拔,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步入社会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劳动的社会现象,它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选择和社会的职业选拔两种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已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建立新的培养机制,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学考试是由国家授权的考试机构建立的教育考试制度。它是自学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国情的教育考试制度。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对高等教育自学制度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孟建国 《函授教育》2003,7(4):72-73
自学考试是由国家授权的考试机构建立的教育考试制度。它是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它是一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国情的教育考试制度。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对高等教育自学制度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要研究高等教育分流,必先认识它的基本属性,即认识其内涵、外延与特征。高等教育分流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五个层面来理解;其外延是指它是一种教育社会现象,是教育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方式,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和个人发生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其特征表现为活动性、过程性、时空性、结构性。只有深刻认识这三方面,才能把握高等教育分流的属性,从而指导分流并使其合理。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考试计划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国家考试,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高等教育学历考试,也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性偏向的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它的独持性在于多学科专家,学组成集合,探索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为高等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现实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根本价值之所在。读书能力、认知能力和构建能力既相区别,又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综合的非重复性的再生产能力,即创新能力。高等教育要完成创新教育,就必须在重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对教育活动模式进行彻底改革,扎扎实实地做好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社会职业知识化的结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社会职业结构为背景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这种职业定向性特征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性,而普通高等教育那种单一标准导向的升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新模式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的升学模式要与其教育类型相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类型需求不断拓展的产物,它主要侧重于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三校生”的入学考试,采用的是由地方政府单独考试、单独录取,文化课与职…  相似文献   

18.
专业设置历来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质量,关系到大学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关于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取决于教育需求与供给,它的发展规模,速度,结构必须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教育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对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变得越发突显和重要了。高等教育是一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政策水平的高低和执行情况也同样影响着高高等教育的发展。因而加强和借鉴国际高等教育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是教育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