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块油藏在胜利油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缺乏较大新区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大幅度提高老区采收率、保持剩余可采储量保有量的规模,成为胜利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断块油藏目前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后,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层系细分重组、井网完善、水平井调整、重组断裂系统等开发调整,实现断块油藏在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张英利 《内江科技》2004,25(4):39-39,42
“两个重建”是指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重建复杂断块地质模型,重建油藏注采井网。重建复杂断块地质模型是通过区域断裂系统、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确定断块区的主要构造格局、构造单元;通过区域成藏规律研究,确定断块区各个构造单元的主力含油层系;通过加强储层研究,搞清构造、储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大比例尺、小间距  相似文献   

3.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04,25(4):65-65
本文论述了通61-王3断块区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效果的潜力,层问动用不均衡的潜力.提 出通过大修、更新,完善层系井网,加强多向注水,改善水驱方向等手段,以达到提高断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曾庆猛  王海考  毛智慧 《内江科技》2010,31(7):122-122,130
本文通过研究南堡油田某断块油藏注采系统,从井网适应性评价、合理注采比、注采井数比评价、注水系统压力适应性评价、合理压力水平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整个断块注采系统的情况,确定了合理的注采系统。  相似文献   

5.
彭利 《内江科技》2013,(6):133-134,145
南断块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主力砂体水淹严重,注采井网破坏严重,水驱控制程度低。综合分析油藏潜力认为潜31层系有注采调整潜力;潜32层系有细分层系及提液潜力。利用数值模拟并结合油藏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细分层系及提液的技术政策。南断块细分方案是潜31层系不变,潜32层系细分为潜321+2及潜323-6两个;潜321+2及潜323-6的单井合理排液量为95t/d及65t/d,合理注采比为0.8~0.9。潜32油组的两个层系共部署油井9口,2口水井,老井利用转注2口。成果应用于矿场,单元生产指标变好,单元日产油量及含水稳定。  相似文献   

6.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11,32(2):17+24-17,24
针对现河庄油田东部河100断块区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由于井况问题复杂,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非均质性强,地层物性差异大等突出矛盾,开展了“单元目标化”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河100断块采收率,加强水淹治理及控制自燃递战探索了一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秀民 《内江科技》2006,27(3):136-136
王102断块是开发15年之久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介绍了王102断块基本概况,分析了断决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下步的重点措施是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沙一段注采井网,恢复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单产液量;沙二段增加注水井点,改变液流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胜利油田永3典型断块油藏为例,叙述了半封闭型断块油藏的中高含水期油田井网形式优化以及后期的合理注采方式研究。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半封闭型断块不同形式断块的井网形式和注采形式,是优劣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半封闭型式的井网形式与注采方式进行优化,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井网形式与注采方式下的面积波及效率、采收率、累计产油量、含水率等数值模拟结果,针对半封闭型断块提出了最优化的井网形式以及注采方式,为油田今后生产提供最为有利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王58断块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全面提升了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张红梅 《内江科技》2004,25(4):49-49
本文论述了进一步提高断块开发水平,通过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河74断块低渗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王文玲 《内江科技》2008,29(2):129-129
史100断块沙三段油藏为一深层异常高压低渗岩性油藏,开发中因油水井井况恶化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加上注采井距较大,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油藏潜力的发挥。通过井网加密与综合调整,史100断块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日产油量由94t/d上升到258t/d,为同类油藏的调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郑阁  杨东兴 《内江科技》2010,31(2):91-92
油砂山油藏Ⅴ-Ⅵ断块油水同层多,面积小,分布分散以及注采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藏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高度低。针对一系列开发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方法来研究Ⅴ-Ⅵ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弄清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然后进行井网论证与部署,完善其注采关系,并进行预测,为下步提高开采速度和产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吕振英 《内江科技》2009,30(4):79-79
东辛油田的辛47断块是一个封闭的三角形断块,含油层系多,层间干扰严重,近年来开发效果逐渐变差。按照以往传统的方法划分层系开发,效果不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纵向上将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和潜力状况相近的同类油层打破原空间界限进行重组,将距离较近的二类层重组在一起做为主要潜力层,实现一类层与二类层的分采。  相似文献   

14.
注采耦合技术是近几年形成的一种针对高含水断块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本文以胜利油田梁13-斜54井组为例,介绍了该项技术在一注一采井组的试验过程及效果,通过经济评价分析,注采耦合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注采敏感井组的开发效果,提升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5.
孙燕 《内江科技》2018,(2):73-74
复杂断块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断层影响无法部署面积井网开发,油水井连线往往与断层走向平行,导致油井单向受效,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开发井网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水驱效果较差、地层能量下降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受到历史零散挖潜的影响,注采井网和剩余油情况在平面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胜坨油田坨30断块的历史开发状况进行分析,提高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断块油藏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卫城油田卫22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强化地质基础研究、滚动扩边、调整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及行之有效的地质对策、生产措施和工艺手段,并介绍了高含水递减期油藏开发由油藏生产管理向油藏开发经营管理转变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5,(3):43-44
南海西部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生产中存在注采关系复杂的问题。以渗透率、注采压差等12个动静态参数为分析参数,建立优势渗流通道动静态参数识别标准。以层次结构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一致性判断等数学手段,建立了优势渗流通道模型,准确识别了杂断块油田优势渗流通道,认清注采关系。并根据优势渗流通道的分布特征,应用于涠洲12-1油田,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颖 《内江科技》2008,29(4):108-109
广利油田莱38断块构造简单,由于油水井腐蚀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储量损失严重且控制程度变差。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等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区采取新钻井以及大修等措施实施注采井网二次完善调整方案,恢复了水驱储量,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卫七块位于文明寨油田构造北翼,整体是由一系列断块组成的复杂构造油藏,断块破碎,仍有未认识到未被控制的小断块存在;储量动用不充分,局部注采不完善。开展了精细地层对比、断裂断层研究、微构造研究,精细井网调整研究,合理部署新井,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储量最大动用。  相似文献   

20.
强化注水,提高复杂断块注采完善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盘油区所开发的三个油田,都是具有陆相沉积特点的复杂断块油田,本身天然能量不足,多属低饱和油藏,大多数断块边水不活跃。在天然能量开采下产能下降快,采收率低。因此,通过加强注水,提高复杂断块注采完善程度来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水驱油效率是实现本厂复杂断块油田长期稳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