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当代》     
第三期的《当代》只有两部长篇小说:程琳的《香水》和王华的《傩赐》,都是以“奇”取胜——前者写“奇警察”,后者写“奇风俗”,足够吸引眼球。程琳的《香水》再次讲述了一个“新警察故事”。小说继续发挥了作者自2004年发表《警察与流氓》(长篇)等小说以来的特长,情节紧张,经验地道,可读性强。小说的开头就很刺激,从刑警苏岩制伏两个抢夺他枪支的罪犯开始,由此引出一系列的各色人物和案件,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社会的浮世绘。银行诈骗案、爱滋病传染案和爱情、性欲交织在一起,所有这些都构成小说的引人因素。  相似文献   

2.
前人有《方言》多“奇字”说。《方言》中的所谓“奇字”一为不见之奇、二为不用之奇。经考:《方言》不见于传世先秦两汉献的“奇字”共有297个;见于出土献的古字和传世献的异体古字或俗字人41个;依《方言》通例推定属西汉通行字的9个;根据《方言》词语记载要求,从字意义方面考明114个字的构成时代早于扬雄时代;真正的不见之奇的“奇字”,包括扬雄听所制字,共有132个。《方言》“奇字”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实词,而以名词居多;《方言》“奇字”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义词,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一词在不同方言地域的音变词形。  相似文献   

3.
殷墙《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奇”者,别创新路,尽脱超凡,不拘陈套。《蜀道难》“奇”在何处?前人已有相关的评论,本文试在前人说法基础上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之奇,奇在描摹了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再现了明代的真实性,《金瓶梅》挥洒自如的神笔,章法严谨的结构,亦有可称“奇”之处,简言之:人奇,事奇,神奇,意奇,奇,《金瓶梅》可谓天下第一奇书。  相似文献   

5.
刘勰与钟嵘论“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江 《重庆师专学报》2004,3(2):62-65,90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都多次用到“奇”这一术语,但两人所论之“奇”的内涵有很大区别,他们对“奇”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折射出两人论文指导思想和著述目的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7.
段玉裁在《说文》“亻亥”字下注引《汉书》、《史记》、《淮南子》的用例来说明“奇亻亥”为“非常”之义,揆之原文,却扌干格难通。而《汉语大词典》对“奇亻亥”及其异体“奇亥贝”、“奇胲”、“奇咳”的训释又各不相同,没有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作为古代天文数学体系中的“奇亻亥”,实际上反映了古人运用日月阴阳观念来阐释医学、兵法、治国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馀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句中的“奇服”之“服”,有的注本同文相训,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注:“奇服,好服也。”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曰:“奇服,奇伟之服。”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下简称《山带阁注》)曰:“奇服,与世殊  相似文献   

9.
因方借巧即势会奇──谈《出水火龙》的比喻运用江苏王芳,严新华古人云:“因方以借巧,即势而会奇”(刘勰《文心雕龙》)。这里强调了比喻具有的“借巧”、”会奇”的妙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七册新选课文《出水火龙》就以精心提炼的比喻贯穿全篇,给人以新颖奇特的...  相似文献   

10.
《祭妹文》中“角奇梦幻想”的“觭梦”,课本注:“奇异的梦。觭,通‘奇’。”教参译为“奇离的梦”。都视为偏正关系。按,“角奇”通“奇”,《辞源》《辞海》等都注明是指“单、只”,读音为 jī。而“奇异”或“奇离”之“奇”则念 qí。注译的音义不相配。《辞源》又有“觭梦”条,解释是:“殷人占梦之法。据梦之所得  相似文献   

11.
《齐东野语》为宋代周密所撰笔记体名著,卷十四中《数奇》篇考辨率音,篇幅不大,而论述甚精。兹全录之如下:《李广传入“广数音,毋个当单于。”注云;“奇,不偶也,言广命更不偶也。数音所角切,奇,居宜切。”宋景文以为江南本《汉书》,数乃所具切,角字乃具字之误耳。然或以为疑。余因考《艺文类聚》、《冯敏通集》“吾数奇奇薄”,《唐文粹》徐敬业诗“数青良可叹”,王维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练数奇”,社持“数奇消关塞,过广存箕领”,罗隐诗“数奇当自愧,时薄欲何干”,玻诗“数音逢恶岁,计拙集枯格”,现其仍对,则…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同《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称为明代的“四大奇书”。虽然都是“奇书”,但各有各的“奇刀处。《西游记》的不同之处是:人物奇、景物奇,故事奇、结构奇、蕴涵奇,奇思奇想、奇模奇样……然而,它的奇,又非“离奇”,让人不知所云,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相反,人们正是借助这些奇人奇事,奇景奇思,由奇入妙,由妙入玄,从中感受到智慧,幽默、魅力,思悟出社会人生的哲理和真谛。正因为如此,这部书,自成书至今400多年来,一直盛  相似文献   

13.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以及“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通变观,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对屈原作品的解注,或失之轻率,或失之牵强。兹略举数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1、余幼好此奇服兮课本对“奇服”的注释是“奇特的服装”,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也认为是“与世殊异之服,喻志行之不群也”。其实,“奇服”就是“美服”。“奇”是“美好”、“美妙”的意思。闻一多《乐府诗笺》说:“奇事,犹佳事也。”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清王士祯《游摄山记》云:“予意山之奇,在登眺;登眺之奇,在烟雨。”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就注“奇服”为“好服也”,“言我冠带佩服,莫不盛美”。“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涉  相似文献   

16.
刘勰以客观态度对待《经》与《骚》,“正”与“奇”,提出“执正以驭奇”的原则,对"奇"进行约束与规范,表现出一位文论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文有文眼,题有题眼。”题眼乃神光之所聚,通观全篇,《黄山奇石》着“眼”于一个“奇”字,教学时可以扣“眼”解文,缘“奇”激趣。抓开头,由“奇”到“趣”,总体把握。课文开始先交代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用“闻名中外”强调它的知名度,用“秀丽神奇”点明它的特点,其间蕴含一个“奇”字,随后照应题目突出“怪石”的形状,其间蕴含一个“趣”字。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根据图意进行描述:黄山风景区,奇峰突起,云雾迷茫,景色秀丽神奇,令人心驰神往。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由“怪…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早期教育》2001,(12):38-38
儿子近来喜欢吃“奇多”,接二连三地要求我给他买这种食品。经我仔细观察,原来儿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买“奇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里面赠送的《三国演义》卡片。然后与小朋友一起“斗卡”。  相似文献   

19.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学”写作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邵燕君[编按]  相似文献   

20.
满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着意混合才子佳人和狭义小说的文法,创造出“英雄儿女”的模式,力图弥补《红楼梦》之遗恨,探讨新的叙事体裁。吟梅山人的《兰花梦奇传》采用了同样的文本对话和体裁混类的手法,但却对文康的“英雄儿女”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吟梅山人写了一对才子佳人的失败婚姻,由此对文康小说中所营造的那种“英雄”和“儿女”、“义”和“情”、私欲和社会责任、以及男女立场的和谐提出了疑问。在《兰花梦奇传》中,女主人公松宝珠的文才武略变成了在家庭场域中对夫权的威胁,引起了她丈夫的妒嫉和夫妻之间的权力之争。在暴露“英雄儿女”小说文法所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兰花梦奇传》触及了“‘大团圆’之后如何?”这一小说盲点,不仅对“英雄儿女”的模式给以了新的演绎,而且以悲剧的结局批评了文康小说的粉饰现实。论文旨在探讨两本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兰花梦奇传》对“英雄儿女”模式的翻案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