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动合作式"化学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老师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挖掘学生潜能的阵地,也是学生创造能力,反馈水平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下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化“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是“我爱学”。  相似文献   

2.
享有“力学之父”美誉的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意思说只要找到一个支点,利用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翘起整个地球。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如果也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点,教育的前景不是更乐观吗?给学生以学习的支点,归根结底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前总书记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和多变性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相比,生成性课堂更显得人性化、科学化,更符合当代教育的需要。“生成性”数学教学课堂中,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它还包括了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交流、共同探究等过程。因此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采用变式教学方法、预设教学情境、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生成性”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快乐”,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的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快乐”.师生间才会有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的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课堂上有了“快乐”.教师才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感到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虑或困难,要求教师进行解答,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许多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尤其解题能力强,就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会被问“倒”。而我认为对于释疑这一过程,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决不是一个就题讲题的过程,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以寻求发展的过程。认识它的发展性的目的,就会在技巧上下工夫。1.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实现师生沟通的有效渠道,有助于教师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观点出发,调整课堂教学。课余会有学生就课堂例题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求师生角色转换,倡导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的环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将潜在的学习能力发掘出来,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合作学习,突破难点。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的交流中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蕴含着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它不是机械的重复,简单的克隆,而是师生感情的碰撞,知识的融合,价值观的对接,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重视课堂氛同的营造,课堂牛成的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等课改新要求。我认为,课堂教学“六要”“六不要”应该是课堂高效率教学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固然告诉了我们支点的巨大威力,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这个点难以寻觅,不可能唾手而得。寻找这个支点,绝非易事。基于学生视界,就是我们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个研究性课堂的支点,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燃点,一个提升课堂品质的沸点。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2.
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不仅学习历史知识和基本概念,还要为学生今后的能力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改下,不可否认在课堂上要以“生”为主,但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想“导”的好必须苦练内功、做足功课。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教育家舍吉宁也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是的,我们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不是学生的,是一个“死”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集体活动,包括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指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语言、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交流.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颇为重视交流,但很多时候都是“严刑拷打”或“无病呻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应该是教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思想与观念,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 师生交流是现代课堂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交流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下是我亲身经历课堂交流片段,成功与失败并存,现在提供给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衡水市第十四中学(简称“衡水十四中”)坚持给学生一个幸福成长的支点、给教师一方发挥自我的空间,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始终认为,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打造学生完整人格的过程,也是教师涵养自身境界、提升自身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为了说明他的杠杆原理而作的比方。新课程改革则明确求教师改变某些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果我们试着把学生看作这个“地球”,那么能撬动这个“地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支点”就是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一大课题。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行,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们“仔细”听讲、“认真”笔记,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教师应当将课堂交还于学生,告别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有效帮助学生提升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执行力”是指他们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主动学习能力,是通过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来体现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动”起来,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执行力”。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掌握,还要通过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获得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依靠对教师解题思路的模仿和对数学习题的记忆不能促使他们实现在数学中的创新能力。只有让高中数学课堂成为展现学生思维的场所,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执行力”,才能让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抓住解题关键,理顺解题思路,完成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20.
程琼芬 《考试周刊》2011,(42):58-59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