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活和写作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生活越多彩,写作内容越丰富,反之,笔耕不辍之人,生活也会充满色彩。因此,《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对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指出:"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这之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细心观察"和"乐于表达"。就目前北京市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看,这两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一师附小围绕以上两点在不同年级进行了有所侧重的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42):40-41
在作文教学起步阶段,要避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学生乐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发现、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和兴趣,使学生乐意表达、愉快写作。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习作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习作教学常常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造成习作说假话成风,这一切都是学生生活抛弃习作、习作教学背离学生生活带来的尴尬。教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练习活动。它既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帮手,是通向习作的桥梁。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还要加强练笔指导。  相似文献   

6.
写作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开放思想,淡化作文意识,重视持久的观察,用好本土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作文与生活亲密接触,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能使作文教学变得新鲜、有趣,让学生想写、乐写。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所谓“要留心周围事物”,主要要求勤于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所谓“乐于书面表达”,就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形成一种“乐于动笔”的心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乐于动笔”,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郭苗苗 《生活教育》2013,(5):112-1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让作文教学沐浴生活的阳光。鲁迅先生说:"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只要我们学会观察,哪怕是再微小的事物,放大以  相似文献   

10.
写作源于生活和自然,在小学作文教学起步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获得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学校的“开心农场”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环境。观察是自然笔记的核心,将“自然笔记”课程与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相结合,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掌握表达方法,使学生养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自军 《学苑教育》2012,(24):35-35
写作是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作文也应该改变做法,打破常规,改革创新。我们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崇尚自然,回归生活,深入社会,培养观察习惯,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从来都是一线教师关注的课题。怎么应用语言文字把所闻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如何把认识的世界,通过创作加工用文字表现出来,这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素养才能实现。写作教学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让其产生作文兴趣,乐于表达;如何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善于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解决学生一遇"作文"就"色变"的这一顽症,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对症下药,充分激发学生作文潜能。  相似文献   

14.
小学习作教学必须从观察、思维、表达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实现阶梯式提升。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习作能力的阶梯式提升,其基础在于写作教学设计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概言之,教师心中必须先有"阶梯"。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98):31-32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是将文学积累进行外在表达的一种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思维,做到内容充实而具体,情感表达真实,特色鲜明,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搜集广泛的生活素材,合理运用生活化视角来进行习作,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众多学生畏惧作文,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是一筹莫展,三年级开始,正式将习作训练纳入教材,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课外阅读,善于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生活的素材,做个读书的有心人,学生肚子里的"墨水"多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学生习作的一般过程是:观察客观事物,获得感知,形成表象,经过思维的整理,产生认识,然后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形式再现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势必要求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遵循写作的客观规律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在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表达自身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尽管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习作基础也有一定的积累,但仍然需要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本文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分析"生活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就如何运用"生活教育"理念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入手,注重语言积累,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教师要加强习作方法的指导及训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说话、写话并进行习作练习,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激励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