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自从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来,教育国际化就成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的发展举措.进入新世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我国教育国际化又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国际化正作为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策略得以实践和推进.教育国际化也正成为很多优质学校的发展战略,并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但是,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学校对教育国际化本质和内涵认识的问题,表现出对教育国际化的片面理解和窄化落实.本文将以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为例,透视品牌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是全国和北京市的重点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教育更新计划联系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景山学校建立了面向全国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1983年9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为北京市景山学校的题词。“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三个面向”题词,领会其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把一个崭新面貌的教育事业带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研究》2013,(5):F0003-F0003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是全国和北京市的重点学校,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教育更新计划联系中心之一。1983年9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继承、借鉴、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  相似文献   

5.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是全国和北京市的重点学校,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教育更新计划联系中心之一。1983年9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继承、借鉴、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  相似文献   

6.
八三年十月,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的题词,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吸取国内外教育工作经验,展示了今后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指针。学习和贯彻小平同志的指示,必将对我国教育的方针、任务和结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的国际交流,以及招生制度、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的改革,使我国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三大战略重点之一,进一步开创我国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15年前,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它并不只是对景山学校教学工作的鼓励和指示,而是把教育看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紧密相联的要素,使教育事业成为整个现代化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以伟大思想家战略家的眼光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度概括了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确定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在国际竞争日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和关怀教育工作,也很关心北京景山学校的教改试验。一九八三年九月七日,景山学校的同志给邓小平同志写信,汇报二十多年来坚持教改试验的情况,并希望他给学校题词,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九月八日,小平同志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九月九日,题词送到学校,极大地鼓舞了景山学校的全体师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特约景山学校的党支部书记贺鸿琛同志介绍该校在小平同志题词的鼓舞下,继续进行教改试验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为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后,教育现代化就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最好教育"的概括,倾注了人们对教育最美好的期盼。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快提升教育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景山学校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率先向教育现代化进军。景山学校分部从成立之日起,在继承和发扬景山学校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创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教育的新尝试。这个实验的带头人是景山学校分部的常务副校长王念亲和她的助理秦建希。她们俩是原景山学校信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隔30余年,回望历史,这16个字的题词,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长期坚持的方针,而且在社会教育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应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诞生。时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代表中央和国务院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教学必须改革》的报告。毛主席讲,凡是重大的改革必须先经过实验。为此,党中央决定建立一所由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以学制改革为主线,对中小学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实验的学校。北京景山学校因此而生,担负起教育改革的重任,并成为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教育更新计划联系中心之一。1977年景山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校。1978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学校。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数字科学家"课程、"数字艺术家"课程、创客教育,信息技术课也可以这么上?没错。这些课程都是为北京景山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量身定制的。回顾过去,景山学校曾肩负光荣与使命。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向景山学校赠送了一台苹果计算机。1983年9月15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景山学校肩负着这份光荣和使命,勇于实践与创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本期,我们走进北京景山学校,看看那里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什么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摘撷英     
文摘撷英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由来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呢?原来,景山学校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60年春创办...  相似文献   

15.
“三个面向”与教育的政治方向李顺荣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发表迄今已达14年了。14年来,在题词光辉思想的昭示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生机勃勃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三个面向”的本质含义 一九八三年九月九日,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绝不是只给景山学校的指示,而是对我国所有学校的指示。这个指示既是我们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当前教改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精深和丰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思想是邓小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国情,从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出发,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发展趋势提出的,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一重要思想既足对教育改革开放的宏观要求,也为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当前重温这一重要思想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给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这个题词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认真学习和贯彻小平同志题词的精神,对于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四化建设服务;教  相似文献   

19.
一去年十月,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高瞻远瞩,指明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前进方向,提出了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战线所应采取的对策,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战略指导方针。全国教育工作者正在深入学习、领会题词的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落实“三个面向”的指示,必将引起我国教育工作的巨大变革,从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景山学校是1960年春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创办的一所专门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中小学十年制学校,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该校做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40年来该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5月9日景山学校召开了教学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