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53-456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武术课进行调查,针对武术俱乐部学生进行包括领导层态度、学生态度、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内容及难易程度等7个方面的研究,全面地探讨该校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武术课的发展现状,并为其更好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旨在加快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进高校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建高校武术俱乐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对高校体育教学尤其是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学的内容、方式单一,不能以学生为本,体制和旧观念束缚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是学校武术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在高校建立武术俱乐部是高校武术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客观需要。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构建高校武术俱乐部的运作机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韩国跆拳道运动的推广途径、经验以及我国高校武术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韩国跆拳道的发展经验对我国高校武术俱乐部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我国高校武术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出相关建议:深化国民认识,扩大宣传;增加学时,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制定完整的高校武术俱乐部发展战略;加强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武术进高校背景下,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的现状进行探析,从而探寻出其开展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武术的发展及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性价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结论:第一: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和项目单一,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的宣传较少;第二:武术俱乐部教学场地、器械不足,各班级课程安排及时间规划不合理;第三:武术俱乐部专项教师不足,难以满足需要,新型项目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太少;第四:武术俱乐部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没能跟上现代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邱服冰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31-333,330
应用武术教学理论方法和课程开发理论的科学方法,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定义、组织形式、指导思想和开发需求,并探讨在基于此模式之下,通过引入武术段位制的内容进行高校武术课程的课程开发,分析武术课程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下开发的可行性以及课程内容设置、课程目标的界定、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内容,旨在为普通高校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进行课程改革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架构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静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88-188,190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校园足球》2011,(3):30-31
【正】推荐理由武术冠军的摇篮,武术精神的传承,武术文化的传播使者社团简介广州体育学院学生武术俱乐部是在广州体育学院团委领导下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它成立于1996年5月,是广州体育学院最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之一,是广大学生武术爱好者学习与锻炼的摇篮。广州体育学院学生武术俱乐部本着"开拓创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桂林 《体育世界》2007,(12):46-48
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揭示了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为提高高校武术教学质量,促进江苏高校武术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深职院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武术锻炼以大众化的套路和散打项目为主,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影响学生参加武术教学俱乐部的主要因素是功课忙、运动场地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综合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高校武术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势在必行,构建当代高校武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旨在使高校武术教师清晰明白培养学习意识对自身素质的要求、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武术教师必须坚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整合和优化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9地市居民的健身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居民闲暇健身意识、健身状况、健身群体、健身场所、健身消费状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存在健康观念增强而健身意识滞后现象;闲暇健身时间安排不合理,锻炼缺乏毅力和系统性,同时受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议政府重视大众体育,特别是加强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建设,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营造居民闲暇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对部分武陵地区中学生营养和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武陵地区中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没有达到国家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应加强其科学营养知识和健康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黑龙江省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以提供平衡膳食、科学营养的正确指导,促进其营养意识的提升,对黑龙江省冬夏季不同项目运动员进行日常饮食习惯问卷调查,发现多数运动员早餐营养摄入不足;夜宵摄入大量垃圾食品;大量饮用瓶装饮料代替喝水等一系列问题。建议运动员应多吃主食、多吃蔬果、多吃豆奶制品、少吃油炸食品、减少油脂及盐分摄入,并通过运动营养知识教育培训、健全膳食营养管理体系、配备专兼职营养师等一系列举措调整餐厅膳食配餐及营养结构,以提高运动员营养意识,保证日常饮食健康合理,为运动训练提供营养支持,为运动成绩提高夯实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沈钧毅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6):44-45,48
通过调查,分析了当前体育院校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提出了培养体育院校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动画片一直是少年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而体育作为动画题材却更有助于发展少年的体育意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别阐述了体育动画与体育意识的内涵,并从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意志和体育价值观的体育意识的四个方面来分析体育动画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做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游泳运动生理特点的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探讨游泳运动员的营养特点、营养摄入的基本要求,并对游泳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篮球运动是在快速多变的情况下进行的。投篮命中率是制约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各队都在不断地探索提高命中率的途径。影响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运动员的各种感知觉能力及心理状态。本文主要研究各种感知觉与投篮命中率的关系,为科学选材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范宏文  吴红 《冰雪运动》2011,33(1):14-17
短道速滑度滑冰的竞技水平飞速发展,要求短道速滑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能与技能,更需要具有良好战术意识。从短道速滑技战术观与战术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短道速滑技战术的相关要素、个人技战术与集体技战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刻剖析了战术意识运用的原则与战术的表现形式,提出采用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战术思维能力;利用技战训练培养战术意识;适当增加比赛数量,积累比赛经验;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集体作战观念等措施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短道技战术意识及在比赛中更好的应用技战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林翼狻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2-192,194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进行,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本文中,笔者首先结合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明确了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然后就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展开相关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在全国大中小学生当中掀起了又一轮的健身浪潮,然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施、发展及检验。本文从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文环境角度加以论述,旨在为更好地实施“阳光体育运动”,通过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人文环境,从而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变得水到渠成。通过论证。得到共识:学校应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组织管理环境;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体育教师传授健身、健康知识,灌输和渗透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积极生活方式的意识,利用乐观向上的人格个性,影响着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班主任的工作风格,影响着班风,影响着体育教学环境,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校长牵头,各部门、教师、班主任配合,共同营造有助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人文环境。家长应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及了解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关注学生健康,建立个人终身健康档案,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以大环境带动小环境,小环境带动大环境的联动机制;学校应以校长牵头,将有关部门及各部门相关人员充分调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