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关于年龄的别称湖南沅江师范学校傅润心古代关于人的年龄,除用数词表确定年龄外,各个不同的年龄,还有着不同的别称。周岁之称谓“周”。过去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岁叫“”(zui)。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至来岁生日,谓之周。”十多...  相似文献   

2.
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妈妈的这种私心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几年内形成的。婴儿时期,妈妈对孩子的搂抱、缠绵的歌声、轻柔的爱抚,这种种良性的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抚如果依旧如故,这样会人为造成孩子的婴儿化心理时期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的“恋母心理…  相似文献   

3.
王小衡 《母婴世界》2011,(11):38-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快满2周岁的锋锋“感冒”了,打针吃药一周后就全好了。又过了两周.锋锋妈在给孩子洗澡时发现他双下肢皮肤长出几块青紫斑.手背见到一些淡红色疹子.最近孩子没有摔跤.  相似文献   

4.
刚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无不满怀激情、精心策划着自己今后的高中的学习和生活。而现在的高中学校要求分层次教学,常把学生分为尖子班、重点班和平行班三类。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如果被分到“平行班”,就成为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困生”。这些孩子需要教师的爱、尊重和理解,需  相似文献   

5.
襁褓,本意指婴儿的被子,后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指女子十五岁,古代指已成年。及笄,古代男孩十五岁被看作成童;到了这个年龄就把头发盘成髻。后来就把“束发”作为成童的代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一萍 《教育导刊》2006,(11):49-49
最近,我在某个大班班级墙面的“比一比”栏目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每个孩子姓名的后面或多或少贴着一些红苹果贴纸,多的十几个,少的一两个。其中有一个孩子的红苹果最少,只有一个,但就是这一个也不知被谁用圆珠笔在上面打了个叉,而且在这一个红苹果的后面空白处还用圆珠笔圈了许多小圆圈。我一问才明白,原来这个孩子在班上属于“差生”,喜欢捣蛋,惹老师生气,所以得的红苹果最少,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才得了一个。更不幸的是,因为他平时小错误犯得不少,最后不仅被扣除了仅有的一个红苹果,还欠上了不少的“债”,老师只能暂时圈上不少圆圈,以…  相似文献   

7.
“婴儿”和“卵子”这两个词在中国哲学中经常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超出了生物学意义而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本讨论了老庄关于“婴儿”的理论和心性学家关于“卵子”的理论,以及它们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诗歌文本的意义阐释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刘勰的“知音”说等,都是以探求和追寻作品确定不变的原意为目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往往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与此不同,《易经·系辞》中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思想,荀子也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到了西汉,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了“《诗》无达诂”的命题。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刘向也曾提到:“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在吸纳中国文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实务主义传统,曾经给自身的发展带来过便利,也在近代化迟速问题的认识上为中国提供过历史性镜鉴。但是,其自古阙如的“第一哲学”思考,却反衬出实用理性的局限性和终极思考的弥足珍贵。与此相对,宋明理学捕捉到的宇宙根本原理在哲学上已超越周孔“圣人之道”的事实,曾经使中国的形而上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形”和被“形”牵连而成的“一个世界”框架的绑缚下,其忽而一元、忽而二元的悖论性表达,反而降低了“第一哲学”的高度和纯度。在人类生灭与共、彼此依存的今天,对中日哲学不同范式的重新讨论,或将被赋予整体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十、非非三岁生日 今年五月十五日是非非三岁生日。中国人特别重视孩子的满月、百日、周岁、三岁,应该说是有道理的。小孩子到了三岁,的确不再是小小孩了。近来非非就老讲“我小时候”如何如何,比如她讲“我小时候去过天安门。”“我小时候把星星star叫tar,真逗。”前几天她还说“我真的长大了”这样的话,在周岁时她下会说,就是在两周岁甚至两周岁半时都没有说过,恐怕也不会说。三岁左右,在儿童身体和智慧的发展中恐怕可以视作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汗青”一词,人们就会想起宋朝大臣、文学家文天祥所作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被世人传诵的佳句中出现了“汗青”二字。这里的“汗青”是指史册的意思。其实,“汗青”一词的本意是指古代在竹简上书写文字。采来的青竹是不易往上写字的,必须用火把青竹板烧得冒出水分后,才容易把字写上去,而且可以防蛀。“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书大都用竹简(称“简”)、木简(称“牍”)制成。先在简和牍上刻字,接着在它们的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  相似文献   

12.
“差生”这顶帽子,宛如一盆冷水,浇得多少期望上进的孩子心灰意冷;“差生”这顶帽子,就是精神桎梏,束缚了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使其变得消沉、孤独、无望、麻木……难道“差生”真差吗?否!中小学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那么,“差生”从何而来呢?“差生”是机械的教育评价的牺牲品。传统的教育评价,过分地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为核心,学生成绩一个方面差了,就以偏概全地界定为“差生”。轻率地将其一个方面不成功,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子女数量也逐年上升,大有形成“单亲一族”的趋势。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习惯上,往往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表现。以下是我班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可可是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5岁小女孩,父母早在她2岁时就离婚了,她跟随母亲生活。一次可可玩角色游戏时,在娃娃家做“妈妈”。整个活动中,她自始至终只热衷于照顾娃娃,一会儿给娃娃梳头,一会儿给娃娃洗脸,一会儿又带娃娃出去玩,却一直把娃娃家的“爸爸”冷落一边,没和他讲过一句话。过了一会儿,可可说娃娃生病了,就抱着娃…  相似文献   

14.
夏洋 《初中生必读》2014,(12):45-46
财富是什么?在我看来,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财富。在瑞士,每有一名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地址。这些都很平常,然而除了这些,每个婴儿要填写的资料中,还有一项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财产状况”。很多人不禁笑着问:“刚出生的婴儿,哪来的什么财产?”但是,这些婴儿的父母无一例外,全部填写的是“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土”字是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城里的小孩都不太喜欢他,总是将他撂在一边,甚至还有人取笑他“土得掉渣”。不过,他并不在乎,心里说:没有我在一旁,成什么“城”呀!“土”字有一天进城,由于太阳很猛,他就找了一顶平直的帽子戴上。他戴着帽子往前走,发现所有碰到他的人都停下来跪着给他让路。他觉得十分奇怪,于是就逮住一个人来问。他还没有出声,那个人就一个劲地磕头,一边说:“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大王?”他更是莫名其妙,于是就问那个人:“干吗叫我大王呢?”“大王,您看看自己不就知道了。”那人回答。他听了,上下打量自己,才猛然醒悟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全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手是智慧的前哨,手是否灵活,反映了要幼儿的智力发展程度。有位日本医学博士对手与脑的关系作了多年研究后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让孩子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机会可使孩子的手指得到锻炼。如:在哺乳时,母亲伸一只手指让婴儿抓抓放放;当婴儿七八个月时,可以教他学抱奶瓶吃奶,给他饼干或馒头片,让他自己拿着吃;一周岁以后的孩子,可教他用勺子吃饭;再大些,利用睡觉、起床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是欣赏古装影视作品时,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称谓:“阁下”、“足下”,凡用这两种称谓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样的称谓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国古代三公(相当于今日部长级官员)衙门前均设有阁(近似门楼),郡县亦有阁,因此彼此相称谓之“阁下”,沿习下来,凡对官员皆称“阁下”。晋公子重耳流亡齐国时,有名士十余人相随。在极其艰苦时,介子推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烹与重耳吃。等到重耳返晋复国时,介子推因家有老母,归隐绵山(现山西省境内)。重耳执权,始为晋文公,对相随人员尽皆封赏,唯独将介子推遗漏。有人提及,晋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中国的经济也就与世界经济接轨了 ,这就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教育在人才规格的培养上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的指导下 ,幼儿教育必须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模式 ,才能为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幼儿教育思想 ,就是“对于幼儿来说 ,户外的活动比室内的游戏要好”。比如 :被称为启蒙教育家的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先驱者康贝认为 :“孩子与其生活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充满了绮丽的奢…  相似文献   

20.
"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步对外开放,国外许多先进的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被介绍到我。其中,在学习与借鉴德国“双元”职业教育经验、改革我国职业教的过程中,“行动导向”的教学也为我国广大职教领域里教师、管者和研究人员一个“炙手可热”的革话题,一个“倍加推崇”的教学式。是“行为导向”,还是“行动导”,涉及到对德语词Handlungsori-ntierung基本含义的理解。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对这个德语词所指的教学方法和学组织形式,均无异议。这就是: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采取“咨询、计划、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