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文章应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组织。祥林嫂死于中国人民的相互祝福声中;旧中国的劳动人民死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更死于她自己的魔掌中,她更是在自己对自己的祝福声中忽忽地离去,留给他们的除了她的那些“阿毛的故事”外,另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2.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小说之一,文章应用明暗两条线索进行组织。祥林嫂死于中国人民的相互祝福声中;旧中国的劳动人民死于封建、资本主义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更死于她自己的魔掌中,她更是在自己对自己的祝福声中匆匆地离去,留给他们的除了她的那些“阿毛的故事”外,别的一无所有。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真实目的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揭露了封建枷锁下的劳动人民的真实处境。也许他在文章写作之初并非考虑这么多,真没想到一个祥林嫂足以揭露整个封建礼会,但实际效果却达到了。这充分地展示了鲁迅对中国劳苦大众的厚爱。而在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是“自…  相似文献   

3.
一、巧设导语,用寓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过一一根稻草压死一头骆驼的寓言故事吗?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农夫饲养着一头骆驼,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知道一直替他卖命的骆驼究竟能驮多少东西,于是往骆驼的背上一把一把地加稻草,骆驼没有趴下,最后他拿起一根稻草轻轻的往草堆上一放,骆驼就被压死了,  相似文献   

4.
刘银龙 《课外阅读》2010,(9):124-124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的感受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参及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别人的见解,我们要力争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才会找到做教师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并且在课堂上自己也就不会因简单重复而懈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教师的不断求索而得以激发、提高。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信然矣。《祝福》作为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之一,各种解说亦多矣,几次人云亦云的解说之后,我慢慢也有了一些个人见解,这次高三第一轮复习课本复习,我有一些别样的处理与理解,权当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大方之家吧。  相似文献   

5.
刘银龙 《语文天地》2010,(11):81-82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的感受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参及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别人的见解.我们要力争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才会找到做教师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并且在课堂上自己也就不会因简单重复而懈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教师的不断求索而得以激发、提高。  相似文献   

6.
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一个人的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生讨论。)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生2:鲁四老爷呗!生3:还有四婶。生4:柳妈也是的。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人笑)我这…  相似文献   

7.
8.
三维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2.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3.探讨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挖掘形成原因4.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9.
<正>《祝福》是典型的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的小说。当所有人都开开心心地说着新年"祝福"时,却无人关心祥林嫂的死去。在这样的氛围下,祥林嫂的死,显得尤为孤独。短工随口通报祥林嫂死了,笼统地丢下一句"穷死的",然而她可能是在新年的寒冬里冻死的,也可能是饿死的。再仔细想,整个鲁镇人对她嘲笑、讽刺、嫌弃,把她的命运和她的人格捆绑在一起进行道德审判,又分明是这些人把祥林嫂推向了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我走后一两个月,祥林嫂被四叔逐出了鲁家。那天她整个人如遭霹雳般重重地摔在地上,身子瘫了下去,两只凹陷进去的眼,呆愣愣地直着——她生存的希望没了。在佣人们叽叽喳喳的送别声中,祥林嫂离开了鲁家,她脚上如挂着两块千斤重的石头,举步艰难。她留恋地回头看了一眼,想冲回去,跪在四叔面前央求他留下自己,但听到佣人们的冷嘲热讽,看着四叔坚定的眼神,她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正值深冬,天灰蒙蒙的,大街上行人很少,碎纸片伴着些尘土在疯狂的寒风中飘摇。远处当铺的招牌,在风中摇啊摇,街道旁的木屋发出吱吱的声响。祥林嫂被冻得脸色铁青,却一直漫…  相似文献   

11.
《祝福》这篇小说,我以前教过多次,怕学生不懂,于是一段一段地细致地讲解,花了七八节课,学生还是抓不住要点,不能理解文句的深刻含义。最近教此课,我采用了导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按我设计的如下导读题逐题钻研课文,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只用了四节课多一点的时间,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谈谈《祝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祝福》,我们一直认为它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封建绳索对中国劳动妇女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作为对《祝福》客观社会意义的分析,这样说固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鲁迅的着眼点,显然不在揭露全部“四权”。在小说中,封建政权始终没有用行政...  相似文献   

13.
每每读到鲁迅的文章,心头总升腾起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他那高尚的人格气节,深厚的文学素养,犀利且闪耀着个性光辉的言词语甸总让我感到一种苍凉的悲怆感。作为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奠基者和现代文化的立法者,鲁迅以他独特的视角对中国的“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深入的剖析,表现出大胆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祝福》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更是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文性思想,而传统的文本分析却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之上的,严重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所以我不揣冒昧,斗胆从鲁迅的思想角度来重新解读一下《祝福》的主题,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仁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的: 1.根据《大纲》要求,高一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本文教学重点在使学生懂得篇章结构安排的特色和描写人物外貌对深化主题的作用。2.引导学生理解政权、族权、神权、夫  相似文献   

15.
1924年的今天(3月25日),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发表。今天有很多人认为鲁迅先生就会骂人,是个愤青。但是我想说,他在骂人这个问题上七成骂的是对的,有很多劣根性确实应该批评。既然骂人,就会有人回击,有人回击那就要战斗,战斗就会误伤很多无辜。人一旦进入战斗状态,有时就不管不顾了,逮着谁就冲谁开两枪。所以鲁迅先生虽然骂了很多该骂的人,但是因为当时他一通扫射,也有人确实是躺着中了枪,比如梁实秋先生、林语堂先生、梅兰芳先生等。但鲁迅先生在其他方面,包括在文学创作上、在翻译文学作品上、在学术上确实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和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肩 ,金介甫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 ,仅次于鲁迅”(《沈从文论》) ,确是公允的评语。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中国现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被多家外国大学选入教材。他们的创作都以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 ,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 ) ,通过描绘这个地方的人和事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旨趣。他们的创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方。沈从文和鲁迅的小说创作值得一比。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同时选录了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它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鲁迅先生反封建的精神。在鉴赏小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和鉴赏,学会品味小说的语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思想和主题,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祝福》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写作技巧上不懈地进行着“创新”。《祝福》一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在艺术上的独具匠心,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美好的愿望与现实悲苦构成的反讽;二.不知姓名与鲁镇人“看客”形象的相互关照;三.未改姓名与非正常心理的隐秘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