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的七绝选材广泛,诗歌语言平实易懂,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情感真挚。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诗歌表达缺少余味,情感基调较为低沉等,文章通过分析白居易七绝选材及艺术特色,对白居易七绝所获得的成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苏轼历来被尊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锐意创新的他对于婉约词意境和题材的开拓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苏轼的婉约词入手,分析其表现手法、艺术审美、格调情致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三种类型在具体诗作中表现得更是丰富多彩,使唐诗具备了情景交融的审美特性。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核心。情景交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唐诗意境的创造日臻完善,为唐诗最终能够取得光耀千古的艺术成就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诗作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李白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王昌龄则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尽管他们的七绝在体裁、描写手法、意象、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同在一个朝代的他们,七绝作品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一、均受当时豪爽任侠思想的影响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昌龄曾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大有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而李白也  相似文献   

5.
李益是唐朝大历时代杰出诗人,七言绝句是其诗歌精华。文章从情境、典型意象、烘托渲染手法以及曲笔四方面阐述了李益七绝的艺术之美。探讨其内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具魅力的意象之一,它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一般也都带有特定的含义。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唐诗中有很多作品描写到了“月”。本文通过分析教材中“月”的意象含义,让学生对“月”的意象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创的一个美学理论,文学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作为抒情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富有意境的作品。本文以童庆炳主编的《文艺理论教程》的文学意境理论为依据,以稼轩词为例来分析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末乱世的文人们把政治追求的热情转移到了诗歌中,具有强烈的诗歌创新意识,唐末诗歌总体上走向议论化、通俗化,古体衰落,近体繁荣.最能代表唐末诗歌艺术创新和艺术水平的是七律和七绝两种诗体.唐末是全唐七律和七绝创作最为繁盛时期.七律艺术渊源及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涌现罗隐、韩僵、韦庄、陆龟蒙等大家;唐末七律最富独创性的是写时事,且善于议论,代表人物是罗隐、杜荀鹤.唐末七绝已成一种全面普及的诗体,其主要创新表现在:体式上全面探索;构思新奇,讲求音乐美的效果;将议论讽刺艺术发展到极致;极富"造语成就";呈现"晚唐异味"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赵丽宏是新时期以来重要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真实而自由的笔墨记叙个体生命历程,并善于透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开掘生活的意蕴,升腾思想的境界"。赵丽宏散文注重营造诗歌般静谧悠远的意境,语句工稳典雅,行文圆润流畅,具有一种江南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0.
何永康先生特快专递寄来他的新著《咏慷集》(2012年6月版),读来如晤旧友,因为其中多数作品我早在手机信息中读过。他常常是深夜来诗,凌晨又来诗,三天两头的,每有新作出,即使还在修改,也用手机先发给我。"挑灯拾得新鲜句,急报犹忧隔夜陈"(七绝《诗友情》)。何永康偏爱绝句擅长七绝因此本文评论他的七绝  相似文献   

11.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要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最真切的诉说。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从而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一春天里最让人忧愁的时刻就是清明了,一个春天的细雨都是为这一天而下的。《清明》一诗起句便有无比意蕴,"起得有味"。"清明",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时候,清明在仲春之末、暮春之初,是人们祭祖的时候,也是人们踏春赏花的时候。祭祖本身就很矛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多角度地分析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敦煌边塞词中,描写内容丰富广泛,有反映与边塞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摹写闺中妇女思念行役在外的征人之情;还有反映风土人情、民族关系等等.在形式上,表现为调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李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2+119-102,119
唐诗中含"牛""马"字的作品众多,通过整理发现,"牛""马"的偶词截然不同,各有特征。诗歌的意境及创作习惯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廷寿 《考试周刊》2011,(37):22-22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词人。他在诗词中所显示的才思、文采、胸襟、气魄、艺术等,令人惊叹、令人折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日本和中国两国文学吏上重要的文学形式--俳句和唐诗绝句作一个对比,选取其意境美这一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松尾芭蕉与王维的作品为例,着重介绍了意境美之寂静、余情、纤细之美,并对"空"、"虚"之美作了简单的论述,以期对读者理解其文学作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读中感悟,悟中美读,读读悟悟,悟悟读读,只有读悟结合,才有可能让学生逐步地走进情境,感受意境,体悟心境,从而领略到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表现作者内心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探究讲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文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力。教师在教授现代诗歌内容时,要充分把握诗歌的内涵,抓住诗歌的主体思想,分析诗歌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常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取得突出性格、抒发感情、深化主题的效果。《芦花荡》这篇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就巧妙使用渲染的手法把平凡的人和事渲染得瑰奇起来,在飘逸精巧的叙事中蕴含着一股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