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这里所说的“形象”放在文章范畴里,就是指文章所描述的对象,指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画面。文章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即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个自然景物是一个形象,每个场面环境也可以是一个形象,甚至事件本身也是一个形象(叙事的曲折有致也会给人以形象感);  相似文献   

2.
鉴赏散文中的形象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掌握鉴赏散文形象的答题技巧:概括文中形象的外在特征、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揣摩表现形象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掌握这些技巧有利于准确把握形象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意图,进一步体验散文所营造的思想境界和所抒发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具有负面人性是尉然小说所刻画的农民形象的突出特点,如他作品中固执狡猾的农民形象、懦弱贪婪而又有强烈报复心的农民形象、“围观”群众的群体农民形象等即可为证。这样一来,他所刻画的农民形象就避免了凝定和僵化而走向清晰鲜明、真实可感。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形象是指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某个幼儿园经过主观努力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所持的整体看法、综合评价和最终印象。其实,对幼儿园来说,其形象不仅来源于公众对幼儿园所表现出来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外在事物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形象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是社会公众对高校的价值追求、功能作用、地位层次、基本特征等方面的一种共性反映和普遍评价。一所大学的形象具有怎样的风格,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没有独树一帜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精神是大学这种特殊组织所秉持的宗旨,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引领大学方向、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范体系。大学精神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战略规划,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主体人格,决定了高校形象的价值实现,决定了高校品牌的格调。可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社会形象,它是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等的总和所产生的整体印象和价值判断。良好的学校形象是一笔无形资产。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学校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形象的内涵、构成、建设原则、识别与策划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思考与想象相结合,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错进行的结果。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些思维活动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信息的刺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和想象形象,阅读时对形象的本质越理解得深刻,想象活动便也越生动丰富,反过来,能够把形象想象得鲜明、活跃,对形象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也就认识得准确、深刻。对作品的形象能进行想象活动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理解语言文字,一是理解形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前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后者是认识生活的能力(与思想认识水平和社会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作品形象所反映的生活本质,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和感受,而不是舍弃形象为分析而分析。这就是《实践论》所说的道理:“感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社会形象,它是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等的总和所产生的整体印象和价值判断。良好的学校形象是一笔无形资产。近十年来,学界关于学校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形象的内涵、构成、建设原则、识别与策划等方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形象包含的物质与精神内容 大学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大学的整体评价与印象。大学形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组成大学形象的多种客观因素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构成大学形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塑造大学形象时,要注意每一个因素,并把它们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大学形象是随着科技进步、学校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积累和完善的过程,它只有符合时代要求、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才能被社会公众所承认。由于每所大学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社会公众对不同大学的要求和期望也不相同,因此大学形象不能千篇一律,必须体现出大学…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观念、制度、行为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创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思想信念的凝聚、精神风貌的象征。一个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管理的形象、教师的形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形象、教育教学活动的形象等综合因素形成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学校在社会公众中外显形态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内涵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文本对地域形象的塑成和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对本区域内的作家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塑造,而从域外作家的视角来看,这又是一种"他者"形象.河南人形象在不少外省作家作品中多有呈现,在三秦作家的文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中.在其文学想象里,河南人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兵匪形象.尽管作家们所塑造的地域形象是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他者想象与他者书写的一种方式,并不一定是现实本身,但一定是所描写的地域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宇文所安翻译中重构的杜甫形象同传统的杜甫形象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梳理了宇文所安《中国文学选集》中的杜诗译文和副文本中的杜甫形象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研究发现,宇文所安在杜诗翻译中重构的杜甫形象呈现立体化特征,既有创新的一面,又有颠覆儒家传统的一面。这种颠覆式“凝视”是为了满足西方主流社会、文化和文学集体想象物中的期待视域,以重新书写唐诗史,重新解释唐诗现象。宇文所安既把杜甫形象推向世界,又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世界,我们理应批判式接受。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某个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和舆论反映,也是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外在表达。公共外交是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公共外交视域,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优化公共外交顶层设计、营造国家形象建构环境等方面出发,探究国家形象建构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一所学校中,校长、书记、副校长、主任等在教师心目中都是领导。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与领导在教师中的形象密不可分,尤其领导的整体形象。而领导的整体形象很大程度上受校长的影响和制约,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形象就有什么样的领导整体形象。笔者认为,要想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首先应树立好自  相似文献   

16.
“高校形象建设论坛”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校形象建设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者指出,当今,形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校形象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形象是高校实力的体现,是赢得社会肯定和信任的基础,是吸纳人才和生源的重要前提,更是增强师生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认同感的重要因素,是学校的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一所现代化高校来说,必须关注学校的形象。与会者认为,研究高等学校的形象建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高校形象建设具有标志性。一所高校,它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校长大都希望自己在师生员工心目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是其领导者角色所决定的。所谓形象,是指由校长的思想、品德、作风、能力、学识等素养外化,并能被他人所感知的评价与映象,具有个体性、综合性、可变性和示范性等特征。形象虽然是一种外在表现,但却源自内在的素养与品质,不是由外表所决定的,徒有其表充其量只能博得他人的一时好感,但不可能长久。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校长对形象多有误解,譬如,有的认为摆架子才有领导形象,所以走路挺  相似文献   

18.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政策表现、环境形象、公务员言行等方面在公众心中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目前我国政府形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通过拟定管理目标,倡导绩效管理,策划公关活动、实施危机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政府形象管理。  相似文献   

19.
形象考查的角度主要有:遴选并描述形象、形象比较、形象所蕴含情感的揣摩等。何谓诗歌形象?考查形象会从哪些角度命题?如何规范答题?诗歌作品的形象,也叫意象,简单解释就是指诗歌所描绘的、寄寓了诗人情感的景象和事物。形象考查的角度主要有:遴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形成的教学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直接情境是由现实生活提供的以直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所构成的"境象"是非符号性的非象征性的实际物体,学生反映"境象"的心理过程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得到的是直接感受.间接情境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供的材料创造的间接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它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教具所模拟的某种形象;一是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所描绘的某种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