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国防生政治社会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防生如何在社会转型中调整自己,适应社会,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信仰、丰富的政治知识和深厚的政治情感,最终形成优秀的政治人格,是每一位从事国防生教育的同志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对国防生政治素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国防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国防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心理层面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政治文化的传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汲取它的合理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政治观是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以及各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地位,以及相互间的政治关系等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态度。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政治观作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机制,可以从主体层面和高低层面划分为不同的结构。政治观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在社会意识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政治系统政治 统治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 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状态表现和价值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和提高 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巩固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只有不断改进 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政治认同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龙燕 《文学教育(上)》2014,(22):126-127
一、公民参与意识的内涵 所谓公民参与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兴趣、信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伍星 《教书育人》2009,(7):88-89
大学生的政治观是指大学生对基本的政治问题,即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大学生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人不仅可能成为各条战线的建设骨干,而且可能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骨干。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丰富的精神性并充满教育性的内涵,它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中。在当代中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本内涵,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教育群众。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一种以改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存在方式,它旨在通过个体的素质内化而塑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最终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的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实现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促进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素养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知态度和审视视野,它属于知识教育的范畴。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知识教育,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解的平台和知识视野,因此,政治素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逻辑进路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处在转型性发展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本"坐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增进政治认同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制度与体制层面的认同,又是一种政党与国家层面的认同,同时也是一种理想与目标层面的认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产生凝聚成员共识、校正价值取向的政治社会效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对社会成员采取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而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个体获取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等的过程,又是特定社会培养、训练社会成员政治规范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并增长其政治参与知识,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会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对象的选择性,青年人和社会流动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会环境新生变量如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用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一个政治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技能发生变化。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化给政治社会化过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政治文化观念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对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的政治社会化却未能适时发生转变,致使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与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社会化 ,是青年社会化的核心 ,它是青年个体在与社会政治体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 ,学习政治知识 ,掌握政治技能 ,内化政治规范 ,形成政治态度 ,完善政治人格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政治的过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也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得青年借助网络就可以获取丰富的政治信息 ,学习广泛的政治文化 ,奠定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同时 ,虚拟情境的创设 ,极大地方便了青年政治角色的扮演与实践 ,而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外延正在虚拟环境下不断地拓展 ,可以说 ,网络创造了当代青年政治社…  相似文献   

14.
胡涤非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3):94-101,124
政治社会化是指公民政治态度形成的过程.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内地与港澳大学生的交往逐渐增多,经过十余年的频繁接触,两者的政治态度大同小异.同时,政治社会化媒介与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同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对内地和港澳大学生政治态度影响力的大小存在差异.针对内地与港澳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政治教育,对于形成整合的政治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要受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便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政治社会化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过程,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和特点,采取有效的途径,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考察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基础上 ,探讨了民主党派在国共两党之间实现“第三条道路”的企图破产之后政治态度的转变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乃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也说明了民主党派转变政治态度 ,支持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是统一战线策略成功运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意识形态的稳定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和规律,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抵御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可以说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反映形式。其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公民个体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心理,达到政治认同,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