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家的创作中,作家的理性和情感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了作家世界观的复杂性。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源于现实生活,但同时文学创作又是通过在艺术家审美情感支配下的想象活动来反映生活,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或者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既有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即深刻的理性内容,又有作家所追求的赞赏的东西,即作者的情感取向。理性与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是作家感性心理活动和理性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情感则是贯穿文学创作的动力因素。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源于作家独特的心理素质,而感性心理活动的敏锐性、理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和情感活动的丰富性则是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湘西作家黄光耀的小说集《湘西物语》的文化阐释视阈主要集中在对人性的理性探讨上。他的文化阐释视阈已经突破了湘西本土阐释,走向了历史理性,实现了视阈的融合。本文对黄光耀作品在人性深度追寻时所体现的历史视野和理性思辩进行探讨,意在把黄光耀的创作作为个案来对当代湘西作家群作家的文化视野的向度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些理论家批评作家在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选择中出现困惑和迷惘 ,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晚生代”作家开始另辟蹊径 ,抛却了对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苦苦探索 ,转而投身到“本我精神”的执着追求。从表面上看 ,他们似乎远离了社会主流 ,其实 ,“本我精神”中同样包含着普遍的人类情怀和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5.
作家理性上认同城市文化,感情上留恋乡土文化的矛盾心理,使路遥作品在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对立统一中产生了艺术张力,这种精神价值取向使其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在小说《活着,但要记住》中,塑造了男主人公逃兵安德烈的形象.本文力图透过作家对主人公灵魂的深入剖析,揭示安德烈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展现其在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内心世界.小说正是在这充满张力的人物画廊里,再现了作家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体现了现代科学理性与现代人文理性的结合 ,在作家作品分析上 ,采用许多新方法。在教学中 ,既要以教材为主 ,又要丰富扩充教学内容 ,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也要扬长补短 ,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8.
·奥斯汀的小说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辉。本文通过对简·奥斯汀部分作品的分析 ,论述了她对爱情严肃认真的理性思索和对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性批判 ,从而使人们在阅读这位理性作家的作品时 ,能对作品的理性和人生的理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些理论家批评作家在历史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选择中出现困惑和迷惘,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晚生代”作家开始另辟蹊径,抛却了对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苦苦探索,转而投身到“本我精神”的执着追求,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远离了社会主流,其实,“本我精神”中同样包含着普遍的人类情怀和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10.
《夜》的主人公何华明面对个人欲望与革命理性的冲突时,在革命话语权的控制之下,个人欲望让位于革命理性。这在更深层次上是作家创作中艺术的艰难突围与政治意识的无奈选择,同时也体现了文学艺术与革命话语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夜>的主人公何华明面对个人欲望与革命理性的冲突时,在革命话语权的控制之下,个人欲望让位于革命理性.这在更深层次上是作家创作中艺术的艰难突围与政治意识的无奈选择,同时也体现了文学艺术与革命话语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从小便形成理性看待的问题的能力和养成理性分析问题的习惯,这一能力与习惯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尤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理性痕迹更为明显。他的小说由于理性思维的深度参与,往往取材宏大、深广。理性思维模式同时也使得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奉行“主题先行”模式,并且在小说的结构模式、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描写等方面也突出了强烈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3.
崔薇 《教师》2014,(23):123-124
理性与感性在文学作品中时有出现,显示出人类成长的轨迹,启迪人类的思想也为文学舞台增添色彩。《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充满理性的米莉安和富于感性的莫瑞尔夫人。本文探讨了理性与感性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主要分析了两位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她们悲剧的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四部小说《嫌疑》、《抛锚》、《诺言》、《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的共同哲理主题——人类理性,对迪伦马特在这些作品中对人类理性的裂隙、世界的偶然本质以及人类的思维该在何种程度上依靠“理性”、何种程度上包容“偶然”作了细致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洛丽塔》是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文章尝试在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观照下解读《洛丽塔》中人物的欲望情结:亨伯特的少女欲望情结,洛丽塔的叛逆逃离欲望;探讨纳博科夫对于"理性/非理性"这对哲学范畴的深刻思考,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冲突中,纳博科夫凭借《洛丽塔》让非理性对理性进行了一次彻底反抗。  相似文献   

16.
理性观照和神性启示是西方文学精神发展的两大支柱。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通过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命运的描写,否定了人类通过理性观照获得自我拯救的道路,表达了人类的另一种可能性,即在对上帝的信仰和爱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与升华,从而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看,在关于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思维方式论较为有限的成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于完善的地方。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存在着简单化理解的倾向,认为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就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科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表现,未能深刻地说明与阐释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科学理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背后的根本性理论驱动力。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过于宽泛化理解的倾向,认为中国现代科学理性思维就是文化意义上的西方注重逻辑、注重实证的科学理性思维的文化思维方式的派生物,以文化思维方式遮蔽了诗学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学中西方科学理性思维与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思维相互对接和融合后所生成的立体的、多元的范式与层次。此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过于固态化理解的倾向,一些研究者将中国现代诗学的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割裂开来进行论述。因此,对中国科学理性思维论的理论探讨亟需进一步深入:一方面,需要以整体性的视野重建中国现代诗学的科学理性思维论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中国现代文学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需要回到中国现代诗学思维发展的权力场域现场,揭示中国现代诗学中科学理性思维论与直觉感悟思维论既相互冲突、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沟通》是一本多角度展示作家创作心路历程的评论著作。该书作者将历史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了深入而辩证的分析。在对作家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纵深的比较。作者自觉地将原型批评理论等贯穿于多篇评论之中,显示出其非凡的感悟力、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应该理性审视这一文学现象:一方面,这部作品确实渗透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革命话语干预的痕迹在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意象符号是文学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作家理性思维与情感活动的综合体现,作家在创作中可以用各种方式建构意象。白先勇在《孽子》中构建了许多意象,其中公园作为多种意象含蕴经常出现,有的象征着命运枷锁,有的象征着道德阴暗面,有的象征着心灵归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