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梦境作为其中的重要意象,所构筑的叙事空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美学力量,在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的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的叙事空间。梦境空间的构筑,为文本人物增添了难以抹灭的诡秘宿命,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以及作者独特的叙事诉求,更进一步在结构上呈现多重形态,丰富延伸文本的情节结构,以巧妙的构思丰富了文本叙事形态,体现了格非由文学形式实验转向对古典历史追问与探寻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人面桃花》中历史的断裂,革命与爱欲的错位,以及秀米禁语对真实历史的嘲弄。这也可以说是格非对整个历史与人性叙述中豁达而淳厚的到达。  相似文献   

3.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4.
格非的《人面桃花》出现了“沉默的世界”“一本日记”“花间蚂蚁”三种人生境遇。文本中的人物命运与“金蝉”“忘忧釜”“阁楼”三种器物息息相关。三种人生境遇与三种器物营造了一种“人生如梦”的感慨。在如梦的人生中,各色人物通过对空间距离“远游”和时间距离“乌托邦”的实践,进行着对梦想的追求。在《人面桃花》的故事里梦中追梦不是疯狂的举动,而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5.
《人面桃花》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格非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推动小说中女主人公走向革命的主要是一种内在动力,即一种创造历史的乌托邦主义激情,对于这种历史乌托邦的审视,显然是这部小说的重心所在。小说以一种类似于成长小说的模式,完成了对历史和人性的双向反思。  相似文献   

6.
先锋作家格非已经沉默了十年.其2004年新作<人面桃花>引起文坛、媒体广泛关注.这部作品表现出来的在小说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的回归反映了格非在小说观念上某些引人注目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人面桃花》是格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文学转向较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展现了他在新世纪历史文化语境下对革命、性、乌托邦的新思考。本研讨在表达关于《人面桃花》独特审美阅读体验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格非在小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与继承,分析了《人面桃花》悬疑解疑的结构方式、错位的爱情叙述和乌托邦理念,阐述了格非对人类内在精神的可贵追寻以及追寻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困惑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人面桃花》是当代文学中一部难得的具有先锋性和写实性的小说.它在构思精巧的故事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陆秀米.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封建少女到被掳花家舍却能够幸运的离开并远渡日本的传奇女性,因为对爱情的信仰,在张季元的影响下成为女性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王中忱:各位朋友。昨天是立春,今天阳光特别好。春光明媚,在这么好的日子里面,格非又推出来一部新作,就是《人面桃花》的第二部——《山河入梦》,所有的朋友都非常高兴。作为这本书的出版方榕树下公司和作家出版社就发起了这个研讨会。我先介绍一下今天来会的各位朋友,我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王中忱,是格非的同事。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体小说,鲁迅突破传统写作模式,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束缚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展现出其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本文从叙事角度出发,分别从叙事结构、叙述视角及叙述者形象三个方面深层挖掘《狂人日记》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格非的作品《人面桃花》跟以前他所写的小说的风格大不一样,在这部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对于生命的缺憾,一种无从感知却又实实在在的空虚,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叙事空缺,同时,表现手法的模拟观照超越了历史成为了某种寓言。  相似文献   

12.
郑荣 《文教资料》2008,(28):177-178
格非是一个具有个人写作特点的小说家,其小说<人面桃花>中故事情节的有意空缺、重复叙述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3.
人面桃花故事经由历代的广泛传播已形成固定的叙事模式。张爱玲散文《爱》对传统人面桃花故事因素的吸取和改造,使人面桃花叙事模式既具有现代的内涵又不失传统的韵致。张氏创作经验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活着》是余华1992年创作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讲的是农民富贵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半个世纪的苦难生活,2006年,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兄弟》,它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一出版,就吸引了无数读者对下部的强烈期待。这是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两部大作,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这一视阈出发,从偶然性在小说中的运用、对宏大叙事的结构以及英雄神话的颠覆等方面对这两个文本进行一个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英雄》借助一种独特的叙事策略,表达了编导对历史的深层思索,在探求历史与本、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中,对历史做出了另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涌现,为我们重塑改写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文章分别从"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在文学阐释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和"在文学解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以<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格非新历史小说的女人形象模糊,性格扁平,甚至趋于符号化倾向,但都神秘莫测,给人有迷宫般的感觉。本文从博尔赫斯艺术观念、先锋小说文化精神和小说原型母题三个方面探讨格非新历史小说中营造女人迷宫之原因。揭示格非是借以此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孤独和莫名的悲怆,体现出关于历史的断裂、轮回、虚无的主体论哲学意识与对不可知的命运的复杂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英雄》是一部商业巨片,但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它除了给我们提供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景观的神话外,它对新历史主义的成功运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试图从影片运用的叙事策略和贯穿的创作理念中对其暗含的新历史主义因子作一番探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的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差异较大,格非的新历史小说《敌人》以其神秘的情节、扭曲的人性以及反史诗性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代表作《教父》自出版发行以来,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小说榜长达六十七周的时间。小说《教父》中忠诚与背叛的二元对立项、谎言与真相的二元对立项以及爱与恨的二元对立项使这部小说充满了矛盾。这些看似矛盾的二元对立项使小说《教父》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