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新闻负面报道上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热衷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处于次要地位。即使是负面报道,其报道的视角、价值取向与西方也截然不同。本文试图从新闻思维、媒介体制与法制以及文化观念三个方面比较、分析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媒体垄断。多年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利用其舆论传播主导权,一方面,向其他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以此动摇别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强大舆论机器,在国际上丑化别国形象,为其"改造"这些国家扫清国际舆论的障碍。从东欧剧变到"颜色革命"再到"茉莉花革命",西方传媒的煽惑作用虽不是决定性的,但影响却不可低估。重点结合西方主流媒体涉华负面报道分析,就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加强舆论领域的宣传引导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桂、黔民族旅游地为例,从"主、客"的角度对比分析二者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的异同,并对"主客"间感知异同的原因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主客"对旅游正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且双方对旅游正面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较一致;负面感知上双方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的负面感知不如游客强烈。影响"主客"对旅游地总体旅游发展满意度的环境指标同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大众传媒中基本上是一种正面、阳光、崇高的形象,为广大社会成员高度认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隐喻都在诠释着教师形象的伟大,这种具有"圣化"色彩的教师形象往往使我们对教师产生一种片面的理解,"高""大""全"成为他们的标签。然而,近年来,我们开始怀疑、质问、迷茫,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教师强奸学生、校长桃色事件、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殴打学生……以至于一旦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报道,我都怀疑新闻工作者们是否有渎职的嫌疑。教师的形象已经从神坛走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几乎是清一色的负面内容,诋毁、谩骂、攻击、捕风捉影……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妖魔化”中国。进入2005年,西方媒体突然集体转向,原来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以充满溢美之词的“正面”报道,很多主流媒体更是推出“中国专题”报道。中国成功闯过了“恶言”关,但能否顺利跨过“蜜语”陷阱呢?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的肆虐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既有格局,疫情期间日本主流媒体纷纷聚焦于中国疫情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关注中国抗疫进展的同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框架,以"他者"的角度塑造中国抗疫形象。研究采取框架分析法,选取了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日本5大主流媒体的1090则日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题材框架、议题框架、叙事框架、态度框架四个维度探析了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媒介框架。研究发现日本主流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题材框架注重延伸解读,议题框架上中美关系贯穿整个议程,叙事框架被西方强调冲突的新闻价值观所绑架,态度框架借西方信源表达负面情绪。整体报道情况虽然呈现出中立偏负面的态度,但正面解读仍不可忽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今后中国提升对日传播效果、促进两国民意相通之关键。  相似文献   

7.
成梅 《教育文汇》2008,(3):13-14
尽管近几年来,从媒体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对教师的负面报道与评价,教师群体内部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也呈现出一些差异;但《中国青年报》一项有全国各地1089名读者参与的调查显示,在公众眼中,教师的形象仍然是积极正面的——91.5%的参与者认为,教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报道长期坚持并行之有效的方针,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把新闻报道搞得有声有色,更有成效,有一个问题需要研究,就是要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有效率”。通常的情况是,报道规模越大,宣传效果越好,这是符合传播规律的。但在新闻实践中,也常常出现相反的情况:有时报道规模确实很大,可宣传效果却很不理想;报纸上正面宣传报道极多,可真正产生良好效果、被人民群众认可的东西却不是很多。这种特殊情况的出现,迫使我们要认真研究对待新闻报道的“有效率”问题。 一、正面报道要克服负面效应 中宣部…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6,(4):14-14
几年前。看到的新闻多是教师带病坚持工作、救助失学儿童等正面消息。近几年可不同了,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的都是有关教师乱收费、体罚学生等负面报道。我想问,短短几年.为什么套有这种转变,又是谁玷污了教师的名誉?  相似文献   

10.
负面报道是对新闻报道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反拨;正面报道中的不良手法致使产生负面效应;负面报道常常聚焦社会反常现象,客观上反映了现实矛盾;负面报道的取材更容易迎合受众收视需求,所以有较高的收视率。对负面报道要正面定位;报道宗旨应有破有立;注意报道民生内容要追求理性剖析;媒体应参与受众互动,实现功能延伸。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在一些人头脑中固有的定式是:凶杀、色情和负面的东西。其实不然,社会新闻不但有正面报道,而且是党报新闻源和一座“富矿”。它不是晚报、都市报的“专利”,同样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党报社会新闻的百花园里也能绽放出艳丽奇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走向世界需要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认可,这是实践中拓展国家形象建构的新境界。传媒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部分西方传媒制造的虚假舆论事件,本质是在国际社会建构针对中国的负面形象,以此压缩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活动空间。解构西方传媒针对中国的负面国家形象建构,并将其转化为增强中国正面国际形象的典型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层面,涉华虚假舆论事件转化为中国正面国家形象建构素材的策略包括:展现真实以揭批虚假舆论,消解负面形象建构影响;甄别涉华舆论话语套路,破除负面形象建构迷雾;贡献普遍认可的价值,在国际社会赢得正面的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13.
从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权利监督与权力监督等多重关系来看,微博、博客等自媒体监督应该纳入舆论监督范畴;强调自下而上对权力的监督,这是舆论监督与一般性批评报道最关键的区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统一,就是在确保正面题材宣传在质量和数量占主导性优势的前提下,凸显负面题材报道正面效应的框架内,给舆论监督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内容空间;健康的舆论监督离不开正确的监督舆论,这是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最佳耦合点;推进舆论监督与权力监督的合作,也是权力监督自身发展的需要,舆论监督应该顺势与权力监督合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的眼里,妲己是一个标准的"红颜祸水"、"一代妖后";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著作,妲己都不曾正面生存过;妲己负面形象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被祸水"、"被妖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儒家的"妇道"以及成王败寇的理论和古代文人借古讽今的传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振千 《教书育人》2008,(12):13-13
说起校长,不少人总觉得很风光,吃香喝辣的,有权力可以使用,有利益可以享用;说起校长,教师几乎是嘘声甚至骂声一片,动不动以下岗来要挟、以权谋私、滥用职权,难听的话是应有尽有;说起校长,负面报道多,正面的又缺少血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职工教育》2008,(3):56-57
据《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少三近日在与新闻界人士恳谈时认为,有人把批评报道称为“负面报道”,但所谓的“负面报道”不等于负面影响,善意的、适当的和负责任的“负面报道”,“对改进我们的工作很有好处,能及时提醒和帮助我们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没有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17.
最近10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从正面和负面取向对现实身体自我、理想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饮食失调症状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的“负面报道”报道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负面报道”日渐增多.这种状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处于转型期,社会失范严重,大案窝案串案“层出不穷”,不正常的贫富差距扩大、下岗失业流浪人员增多,社会矛盾处理不当导致的悲剧性冲突时有发生.这个社会“基本面”的存在,是“负面报道”增多的重要前提;二是在传媒日渐市场化、通讯迅速电子化、信息公开化呼声甚高的当下,中国的新闻事业日益开放,报道观念在潜移默化中“与国际接轨”;三是为了同新兴媒体竞争,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虽然传媒中的“负面报道”日渐增多,但“负面报道”不一定就有“负面影响”.以汶川地震灾害报道为例,人们透过媒体看到了中国人的伟大精神和巨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局面。,当前压倒一切的是稳定。要完成这一任务,虽不能说主要依靠新闻宣传,但必须有新闻宣传的紧密配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新闻正面报道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新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新闻的正面报道如何唱响时代主旋律,做到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稳定、有利于鼓劲,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这期刊物我们关注了河北衡水中学。 衡水中学是一所颇有影响的学校,以升学率高享誉全国。但是,中央电视台却如实报道了该校393班学生的一天,把"‘集中营'的准状态"展现在大家面前。对此《基础教育课程》做出了积极的正面回应,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作了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