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古今中外文学创作方式的影响,苏童爱在文中使用大量的意象,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文本气氛、传达他的多元话语。他的《红粉》小说,运用了"旗袍"、"高跟鞋"、"丝袜"、"内裤"等意象,通过人物力争平凡的行为试图做到解构崇高的目的;运用"胭脂盒"、"桃花"和"伞"等意象,展现人物封存现实,磨灭理想的思考;运用"卡车"、"麻袋""枪"等意象,作为架设作者多元历史的符号,起到掏空妇女改造的作用。这些意象的使用,使得《红粉》有别于其它新历史小说,成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女性难以走出的迷幻花园--论苏童的小说《红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的《红粉》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妓女在改造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辛酸与苦涩。出身下层又不愿自力更生的女性在社会中总是被迫以“性——金钱”的方式生存着,妓女的改造不仅意味着她们自身的改造也包括普通人的道德观念的改造。社会要求她们改造,但社会又不接受她们,她们依然在社会的边缘游走。  相似文献   

3.
当代作家苏童是以写红粉生活著称的,但他却有别于其他作家。他把文本之根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历史土壤中,其女性人物远离"现代意义"的思想和生活,背负着无理性的历史文化负担。苏童以敏锐的视角,深入女性隐秘的内心,在独辟的审美想像空间里,描绘出一幅幅残缺幽暗的红粉生活图案。  相似文献   

4.
苏童的《离婚指南》中塑造一个鲜明的离婚悲剧,主人公杨泊离婚过程坎坷而充满引人深思。而在造成整个事件悲剧的原因上,道德绑架在其中有大量的体现。道德绑架的意图可能为善,但是其对于当事人的影响可能并不是预想的那样。而小说映射的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绑架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汪晴 《学语文》2013,(6):68-69
“妓女”这一形象历来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主角形象。无论是古代的诗词歌赋还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都涉及到各色妓女形象。老舍的《月牙儿》与苏童的《红粉》分别从不同的文学主题来剖析妓女的生存状态与悲惨命运。老舍重在表现黑暗的时代对社会底层妓女的压迫;而苏童则描绘一个新的社会对妓女“改造”的失败以至于成为一场时代的闹剧。将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不仅能更好的把握“妓女”这一文学形象,更有助于在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抉择中参悟人性。丰富对文学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苏童小说《碧奴》的叙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童小说《碧奴》的叙事保留着传统浪漫主义的古典气质和风韵,具有中国传统大写意的美学韵味。本文从小说呈现出的细腻的诗意叙事和丰富的意象营造两个方面分析阐述《碧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7.
郑艳 《文学教育(上)》2009,(22):144-145
苏童的作品往往有着强烈的色彩感,其中以红色尤为引人注目。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妻妾成群》)将苏童的小说搬上荧幕,很多观众对电影中点亮的红灯笼印象深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祭奠红马》和《红粉》等代表作中,读者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复杂的“红粉意象”。很多评论家认为,苏童的小说有着强烈的“红粉情节”,  相似文献   

8.
“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苏童在诸多作品中,以荡气回肠的柔美语言塑造了许多独特的女性形象。在《红粉》中,他以零度情感来关注并审视徘徊于新旧社会交替时代有待改造的“妓女”——秋仪和小萼两位女性哀苦悲凉的生命历程,艺术地书写了女性情感抉择的艰难与痛楚。  相似文献   

9.
10.
苏童的创作由历史题材转为现实题材,《人民的鱼》就是通过寻常事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苏童讲故事的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展示出来,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意象的运用使故事紧紧抓住了读者。与其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创作相比,苏童有所改变也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11.
苏童的小说《园艺》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没落。孔家的没落,不单是因为男主人公孔先生的死亡,还表现于两代人对植物的欣赏趣味的变化、生活方式与生活能力的没落,还有深层次的由于价值观的变化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池永文 《文教资料》2006,(27):78-79
苏童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苏童笔下的红粉有生存之痛,善恶之变,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苏童用独特的笔触,如同知音一般,描绘着女性内心世界,着力刻画了红粉女性的自轻自贱与魔性放浪,进而引发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对普遍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江南青年才子们那梦幻感伤的叙事风格,其小说中的许多女性形象曾一度填补了当代文学中刻画女性性格缺乏心理深度的空白,女性在他的笔下显现出富有魅力和意味的侧面。苏童小说中的“红粉情结”,已经引起评论界的关注,本文试从以下童年经验、地域环境和流派影响几个方面探讨苏童小说中这一情结的成因,以期能够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创作中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多个叙事视角来建构故事情节,使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破碎的美感。同时,福克纳善于在文中结合意识流手法、冗长复杂的语言来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带给读者新颖的审美感受。叙述内容方面,福克纳则坚守对传统意义的追求,关注人的价值和信仰的失落,使得小说《我弥留之际》具有传统的内容和现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与苏童的早期作品相比,《黄雀记》在延续香椿树街成长主题的同时,叙事艺术上也出现了多处重要的变化。苏童淡化了之前小说一味"残酷"的主旨,将小说写作的重心转向与冷酷紧紧纠结在一起的温情与宽容。在小说时间的选择上,苏童把小说的时间背景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到20世纪末,这是苏童试图准确表现当下现实生活的尝试。由于苏童对当下性的刻意追求,造成小说叙事时间的人为拉长,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显得平面和单薄。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苏童小说个性标签的文学景观"香椿树街"已经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6.
《围城》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从爱情、婚姻的层面上升到世间万物,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无尽期的追求、奋斗的过程,始终处于“围城”状态,并暗示了中国对异己文化的排斥和难以沟通,是一座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围城”;它的语言幽默俏皮,极具讽刺性,主要通过文中各式各样的比喻来体现;它深刻揭示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虚荣心,文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那颗鼓胀的虚荣心。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对贾府内男女间的性爱生活作了多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虽直白但有节制,既忠实于生活,又尽心于艺术,不但很好地服务于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需要,而且更具有展示作品题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以其全新的历史观念和反传统的写作手法与以往写历史的小说区分开来,苏童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一直沉迷于对历史的叙述和重构,他的长篇小说《米》向我们展现了贱民五龙逃亡—发迹—返乡的一生,小说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新历史小说特点,如历史的主观性、荒诞性、循环性和偶然性,民间视角与个人体验的强调,叙述空缺和再现原则的瓦解历史的存在等.  相似文献   

20.
《星空》是郭沫若继《女神》之后出版的又一部新诗集,它以舒缓的节奏、清丽的色彩、整饬的形式,创造了一种"冲淡"的诗美。它和《女神》等诗作共同奠定了我国"五四"新诗的地位。但是,有些学者在褒扬《女神》的同时,却过于贬抑了《星空》的审美价值,说它"全是个人的苦闷和感伤,没有一首接触现实生活","是消极因素较多的浪漫主义"。笔者认为,这种评价不尽切合作品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