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尚聘(左)在编辑会上在全同260多家地、市级党报中,这是一张别具一格的党报,周七期,四天综合新闻版,三天专版:套绿色的教育版、套红色的科技版和《周末》版。这就是具有鲜明党报特征的多功能系列报——宜昌日报。这张报年发行20多万份,宜昌人每4.5户有一份。 1990年12月16日《新闻出版报》以《宜昌日报推出科教版,形成周六期系列报新格局》为题报道了宜昌日报的新尝试。认为“地区日报办系列报的设想是为了适应开放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满足社会不同读者群的需要,使基层党报发挥更好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6)
寓教于乐启人心智文/湖北·吕道宁2月1日,湖北《宜昌日报·三峡都市版》彩报的出版,这不仅是宜昌新闻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地市报逐渐走向彩报印刷的一件喜事。细细翻阅这期报纸,的确令人振奋,感慨不已,可用5个字来概括其特色,即:“强”、“多”、“...  相似文献   

3.
2002年,《驻马店日报》及其子报《天中晚报》,在全省第四届报纸质量综合检测中,双双被评为全省一级报纸,《天中晚报》还同时荣获全省“十佳报纸”称号。《驻马店日报》1986年2月1日出版第一张对开小报时,发行量不足1万份,历经17年的风雨,发展成为今天的“两报三刊”(《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驻马店日报·经济周刊》、《驻马店日报·法制周刊》、《驻马店日报·教育周刊》),发行量突破10万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回首往事,驻报人备感几多艰辛,几多酸楚,几多欣慰,几多激情。特别是创办初期乃至其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办报思想观念滞后,…  相似文献   

4.
推出双语版是近年来报业竞争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原《杭州日报·下午版》及现在的《每日商报》、《都市快报》推出的几个双语版为例,作一分析。这三家报纸最早开辟英文版的是《杭州日报·下午版》,第一期在2001年的1月8日推出,当时的版名为“新闻一周”(NewsWeeklv),每周一期;最后两期改为“洋话连篇”;至当年10月底停  相似文献   

5.
到三十年代末,现代维吾尔报业有了很大发展,各地出版的维吾尔文报刊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印刷设备也比较完善了。现将影响较大的几种报纸,简要介绍如下: 一、《新疆日报》1934年在阿布都热合曼·热合密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决定出版自己的报纸——维吾尔文《新新疆报》。报纸为周版,八开两版。最初的18期是刻在腊纸上油印出版的,发行量最初为100—300份。1935年8月,从塔城来的魏力·艾合买提改为用石印机印刷,四开两版。此时的发行量达500份。文化促进会为加强对报纸的领导,成立了由阿布都拉·大毛拉、魏力·艾合买提、包尔汉等11人组成的编委会。1935年12月,报纸更名为《新疆维吾尔报》,成为省政府和文化促进会的舆论工具。他们使用的是从苏联购进的活字  相似文献   

6.
1994年8月,《宜昌日报科教版》被宜昌人视为“现代皇榜”而争相购买、传阅.长阳、兴山、秭归等山区县的高考考生及家长,每天天不亮就排队守候在邮局门口.定价2角钱一张的报纸被“炒”到5元钱一张.  相似文献   

7.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由美国《国际日报》与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合办的《国际日报·华夏商务》版块,连创中国报业发展奇迹;12个人,3天创刊;两个月内,在不增加一人的情况下,由日刊四版发展为日刊八版;协助《国际日报》开办印尼专版,实现了中国报业第一次管理输出。有关人士称,《国际日报·华二商务》为中国媒体与国际接轨做了有益的尝试。 美国颇具影响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的董事长熊德龙先生,去年6月在黑龙江省访问期间,经过多方考察和洽谈,将《国际日报》的国内合作伙伴选定为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按照双方协议要求,…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8,(3)
讲科学·开心智·重实用——评《陕西科技报》文/张羽与一些打扮的花花绿绿的报纸相比,《陕西科技报》显得有些“土气”:没有过多的与内容无关的大幅图片,也没有粗黑线、大标题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与一些扩版到18版、24版的日报大报相比,《陕西科技报》也显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市报人》2009,(4):F0002-F0002
《定西日报》是中共定西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58年7月,现为对开四版,彩版印刷,周日增出四开八版《西部周末》,同时不定期编辑内参《定西日报·送阅件》。目前。报纸期发行量3万多份。近两年,先后创办开通了《定西日报·手机版》、《定西日报·电子网络版》及数字报纸,顺利实现了“一报多版(印刷版、手机版、  相似文献   

10.
<正>继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的第一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后,《重庆商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等媒体立足自身纸媒优势,将信息编辑成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的手机报。《家庭周末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等五十多家报纸也即将推出手机报。如今,手机读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同时也带来了快餐式的新闻信息传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大同日报自1月1日起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日报,逢星期日出《大同日报·星期天》刊。大同日报扩版后,继续坚持了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并增大了信息量,扩大了报道面,增强了指导性、服务性、可读性,使报纸更好地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末以来,美国的报纸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越来越差。为使报纸工作得到读者的监督,《纽约时报》的一位名叫 A·H·拉斯金的人于1967年6月11日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报业出了什么毛病》的文章。他希望报纸从自己组织的内部发展渠道来监督报道的质量和准确性。他建议报纸设立读者代表,并认为读者代表应由有新闻工作经验的、有权威的和能够听取读者意见的人来担任。同年同月,《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兼《路易斯维尔时报》的主编 N·E·艾萨克斯接受了上述建议,立即任命曾长期在信使报担任城市版主编的约翰·赫  相似文献   

13.
《宜昌日报》1996年捷报频传:4月,湖北新闻奖评出20个一等奖《宜昌日报》拿到两个;5月,省委、省政府奖励新闻佳作,《宜昌日报》文有两件作品获奖;7月,中国时事好作品评出6件一等新闻作品,《宜昌日报》也夺一奖;8月,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宜昌日报》第四次如愿以偿.1996年并非奇迹.湖北新闻奖开评16年、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开评10年、中国时事好新闻开评7年,《宜昌日报》年年都夺得了一等奖.有人问我《宜昌日报》有什么诀窍.诀窍没有,体会有几点,归纳为“四化”,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商,向前辈求教.意识不弱化一家报纸特别是这家报纸的总编辑是否始终具有强烈的好新闻意识,决定这家报纸新闻精品的数量多寡和档次高低.1985年1月28日,当时的宜昌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林永仁讲过这样一段话:“要把攻创好新闻作品当作业务训练、人才培养、班子配备、提高质量、扩大影响、发行广告、广告的广告.报社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时过13年,后又有三位总编辑接任,《宜昌日报》始终坚持攻创好新闻作品,并当作报纸工作大事来抓,年年有动作,年年有收获.坚持并不容易.13年来,我们先后排除了四种思想障碍.先是平均主义作怪,认为“几百字奖几百元不合理”.我们认为奖励优质产品就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我们不但没有取消奖励,反  相似文献   

14.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09,(7):4-5
《辽沈晚报&#183;铁岭版》合作模式取得初步成果将扩展到日报层面 据悉,《铁岭晚报》自2008年5月4日改版为《辽沈晚报&#183;铁岭版》以来,在内容产品生产上受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采编队伍的指导、办报理念和报纸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辽沈晚报&#183;铁岭版》有50%的版面内容由辽报集团提供,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等,极大地提高了报纸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报纸杂志德国人喜欢读报纸。据统计,尽管受到电视的影响。联邦德国日报的发行量仍从1954年的1,300万份上升到1979年的2,050万份,按人口平均,每不到三个人就有1份日报,数目很可观。五十年代初,联邦德国日报的读者主要是订户。这类报纸都是地区性的,而且大部份只在象慕尼黑、汉堡、法兰克福等大城市发行。总的来说,景况不佳。1952年汉堡的一个出版商阿克瑟·施皮林格(Axel Springer)创办《图片报》(Bild),才开始了报纸零售直线  相似文献   

16.
五、“八·一三”淞沪抗战至抗战胜利(1937.8-1945.8)1.联合出版的《战时日报》。1937年8月13日,日寇南侵进攻上海。上海全体军民迅速行动起来,支援以谢晋元为首的爱国将士抗击日寇。由于战事的影响,上海大小报纸纷纷停刊。10月5日,一份宣传抗战的四开四版小报——《战时日报》创刊了!这是上海最有影响的十家小报联合出版的,它们是冯梦云的《大晶报》、匡孟槐的《上海报》、尤半狂、黄转陶的《小日报》、施济群的《金刚钻报》、邓荫先的《东方日报》、郑子褒(梅花馆主)的《正气报》、来岚声的《世界晨报》、毛子佩的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大同日报自1月1日起由四开四版扩为对开日报,逢星期日出《大同日报·星期天》刊。大同日报扩版后,继续坚持了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并增大了信息量,扩大了报道面,增强了指导性、服务性、可读性,使报纸更好地反映了大同这座国家能源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刘爽  丁柏铨 《新闻界》2000,(2):21-23
世纪末南京的报业大战 ,是报纸媒介以降低报价为发端而进行的有着广泛内容的竞争价格 ,在商品竞争中是个极为敏感的因素 ,在特殊商品———报纸———的竞争中 ,同样如此。正是它 ,引发了世纪末南京的报业大战。此次大战源于1999年5月《江苏商报》改版 ,以零售价2角推向市场。这份4开16版的报纸 ,在短短4个月内发行量由原来的5000份剧增至14万份 ,6个月后开始盈利。紧随其后 ,同年9月1日 ,原《人民日报·市场报·江南版》正式更名为《江南时报》 ,对开8版 ,售价也是2角。然而 ,这个江苏报业界的最低价很快就被新华社江…  相似文献   

19.
优化管理机制促进报业发展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杨忠《成都商报》创办三年,上了三个台阶,如今已发展为对开十二版日报,期发行量近30万份。然而,同报纸的快速发展相比,·报社的内部管理却相对滞后。由于员工均系招聘制,报社长期在外租用办公场所,办公环境及条件很差,...  相似文献   

20.
首届全国报纸周末版星期刊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首府西安举行。研讨会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周末版、星期刊蓬勃兴起的必然性及其积极的社会宣传作用,交流了办好周末版、星期刊的经验,并就成立周末版星期刊研究会一事达成了共识。这次研讨会是由陕西的《星期天》报联络《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南京《周末》等几家报纸共同发起,并由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陕西日报周末版和《星期天》报共同筹办的。出席会议的40多位编辑、记者和周末版、星期刊的负责人,分別代表新闻出版报、北京青年报、南京日报、哈尔滨日报、江西日报、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