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因斯坦十分注重个人的思考能力,而讨厌那种只掌握知识的“工具”。在《论教育》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利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或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向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说:“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做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这是不正确的。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利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相反,学校的目标应该是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而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  相似文献   

5.
沈克非 《湖南教育》2002,(22):37-37
以学生为本,或者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本位,把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完善人。爱因斯坦指出:“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将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为活人服务……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  相似文献   

6.
尽人皆知,爱因斯坦在近代物理学的创建上,是继林利略、牛顿之后杰出的物理学家,作为科学的巨人和哲学大师,他对青年教育问题也有精辟的见解。 关于学校最终要造就什么样人的问题,他认为,不应该把学校简单看作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场所。他说,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应当发展青年人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最终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他批评…  相似文献   

7.
<正>应当指出,在一些学校里,并没有把观察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作是发展智力的途径,而是把它看作解释某些课题和章节的一种手段。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  相似文献   

8.
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合于今天。由于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传递者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  相似文献   

9.
发现教学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就作过这样的表述:“至于我,我是不想教爱弥儿几何的,相反地,要由他来教我;由我寻找那些关系,而他则发现那些关系,因为我在寻找那些关系时,采用了使他能够发现那些关系的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但是,真正全面阐述发现教学这种思想并倡导把这种思想广泛运用于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布鲁纳。他认为,“无论哪里,在知识的最前哨也好,在三年级的教室也好,智力的活动全都相同”,小  相似文献   

10.
人的思维,必须以知识为载体。任何有价值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都是知识运动形式。但知识本身并不等于智能,知识多也不一定创新能力强。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斯宾塞有过形象的比喻:“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作用。”帕金说得更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力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积累,但不能把知识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应当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重视创新引导,想方设法设置知识运用的情境,将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调动起来,唤醒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和全体的教育 ,它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 ,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主张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形成个性 ,它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依据 ,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而“应试教育”不把学生当成主体 ,而把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 ,扼杀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教育观念不适应今天社会的发展 ,但仍然在影响着学校教育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新的社会观念 ,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 ,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 ,才会产生出来 ,…  相似文献   

12.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蕊 《早期教育》2002,(17):43-43
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对师生交往意义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交往缺失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表现在:(1)把师生交往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只重视交往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2)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师生交往简单理解为一种知识传递活动。(3)在关系范畴内,教师把学生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习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3.
应当是怀特海说的,"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比怀特海知名的爱因斯坦重复了他的话,再以后的引用者便把这句话当作爱因斯坦语录了。为什么说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无用?是教师的教学令人厌倦?都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  相似文献   

14.
应当是怀特海说的: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比怀特海知名的爱因斯坦重复了他的话,再以后的引用者便把这句话当作爱因斯坦语录了。是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无用?是教师的教学令人厌倦?都不是。现在我们能理解了,最有价值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专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既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它变成一门课程,使之有所依托,有所保证;必须把它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使之真正能在学生思想和行为中产生作用;必须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之能够产生创业的理想和激情。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说,“我在学校里工作了35年.而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建议》62条)  相似文献   

17.
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知识的价值中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却更伟大、更居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可以说课程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却惟独少了“智慧”的灵光。试想,在学生丢弃课本、焚毁笔记、忘却考试之后,学校教育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一个人有知识并不一定就有智慧,他完全可能千百次地重复别人的思想却不善自己思考,更不…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方法,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的开始,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会对他们将来的求学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针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分析了兴趣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工具出现,它给学生们展示了立体的知识,让学生们不再迷茫那些抽象的内容。但是多媒体教学工具是一把是双刃剑,过分依赖于它必然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更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湖北教育》2007,(12):1-1
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学科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前沿的问题。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