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失能老人数量的逐年递增,对我国老年人生活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经济贫困与福利不足使得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更加凸显。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制度、模式等的研究,剖析当前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福利困境,为完善农村失能老年人社会照护体系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老人越来越重视非物质福利。要改变农村老人的弱势群体地位、增强老人非物质福利,其中投入相对较低且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将农村老人组织起来建立老人协会。福利需求、村庄共同体的存续、第三种力量及农村精英的呼吁与领导等因素是老人协会得以建立的条件。对于“原子化状态”的村庄,则需要通过外部力量的介入解决老人协会建立过程中村民集体行动的初试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这样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正式社会支持严重缺乏、非正式社会支持脆弱等经济支持体系问题日益突出.要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困境,减少子女外出给留守老人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为农村留守老人构建一个包括经济支持在内的、以正式社会支持为主导的新型的经济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主要有二种养老方式:一种为家庭养老,一种为社会养老。家庭养老是传统养老方式,也是养老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是一种辅助形式。由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历史上的原因,农村老人赡养纠纷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解决好农村老人赡养纠纷,必须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家庭的赡养功能。政府还要加强政策性的支持,加强立法,出台政策,实现农村由家庭养老为主逐步向社会养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人数量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凸显。综合国内相关研究后发现,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社会支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等方面共同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通过切实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全方位地重视、支持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工作;挖掘社会资源,分层次、分类别、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养老、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构建社会协同服务网络;弘扬社会美德,强化家庭支持,加强孝道文化的宣传,提高子女的责任感,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鼓励、引导农村空巢老人积极转变养老观念,注重身心健康,提高自养能力,为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幸福感以及共同富裕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弱化了以子女同住为特点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农村空巢老人难以达成对传统老年生活“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美好期待,加剧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出现。然而,目前学界就代际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而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还面临着社会资源不足和代际支持不足的双重困境,更需要被关注。对此,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对子女代际支持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影响作用更大。然而,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照料支持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健康状况后仍旧显著。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给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冲击,使得家庭权力结构逐渐分散,子女孝养的功利性增加,家庭养老经济保障变得脆弱.但是基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家庭养老的深厚文化土壤以及国家和政府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和具体的物质支持,这些都使农村家庭养老仍有其生存的空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需要进行新的调整.例如积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障,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集体养老相结合,更注重老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五保老人的福利事业作为当代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共中央正确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农村五保老人的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出新的要求,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深思并构建完善的五保老人福利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四、二、一”结构家庭的日益增多、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进程、农村“空巢老人”会更加普遍。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实行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开展多方面的养老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中国便正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传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变迁等社会现实,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我国农村公共福利产品供给不公、农村养老机制发育不全等问题使农村养老问题更为严峻。本文通过对农村老年人口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缓解农村老年人福利“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推进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十分必要。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支持、农村潜在的老年教育资源以及实践上的先行经验,使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成为可能。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进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可尝试以下路径:农村自办实施老年教育的专门机构;农村其他教育资源提供老年教育支持;城市老年大学走进农村开展教育扶贫;城市其他教育资源服务农村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查资料、看实况、问情况、听汇报等方式收集实证资料,对洛阳市社会养老发展的现状、难点与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与剖析,并提出了"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福利供给观;解放思想,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机构多元发展之路;重中之重,重锤放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审时度势,适时推进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等发展社会养老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济养老模式是在农村社区组织相对成熟的条件下,以居家养老为基本方式,利用社区力量组织、协调、监管养老过程并进行部分社区养老资源的配置,在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中按照实际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安排老人进行一对一互帮互助的一种用以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慰籍两大难题的养老模式。互济式养老模式是社区养老具体形式之一,完备的养老模式必须以社区养老为基础,首先解决物质和经济方面的问题,其次介入互济式养老,提高老年人养老生活的质量,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实现和谐农村和小康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老年教育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使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生活,发挥余热,教育政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老年教育政策的演进过程中,经由多次老龄问题会议的研讨和诸项法案的制定与修正,不断地谋求改善,以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增进老年教育的发展与落实。逐步从消极的社会福利取向转变为积极的教育服务导向。尽管美国老年教育政策也具有无法忽视的弱点和盲区,但是其老年教育政策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完善老年教育法律,促进具体方案执行;发展多元办学体系,丰富老年教育内容;提高老年群体参与,重视老年人力开发。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福利的形成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结构、农村文化价值理念等综合因素之上.伴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社会福利也发生变化.文章从国家、社区、家庭等社会福利供给的三个渠道分析了农村社会福利的演进路径,指出当前农村社会福利供给渠道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强调政府责任、完善社会渠道、强化家庭责任来实现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皖北六市城乡老年人体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运动时间好于农村老年人,但运动项目都缺乏多样性,农村老年人表现的更为突出。增强体质为皖北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目的,城区老年人以住宅为中心、农村老年人聚集于村落采取小集体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设施缺乏和无人指导是影响城乡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此外,生活和经济的负担对农村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也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8.
中西交融文化下的香港老年社会福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人口已经严重老龄化的现状,多年来,特别是在后殖民地时期,香港摸索出了一套与自身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相符合的老年福利模式。香港老年福利体系主要由老年保障和安老服务两方面所构成,其中,老年保障主要包括综援与生果金、强积金和个人储蓄及家庭资助;安老服务主要包括长者社区支持服务和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现时香港老年福利制度与其中西合璧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密不可分,而且未来的老年福利改革也要顺应香港的实情和民意。因此,无论是香港老年福利的当前架构,还是未来改革方向,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内地,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和社会幸福感量表调查了安徽省35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结果表明:城乡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呈中等偏上水平,但农村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偏低;身体状况、生活地不同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是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幸福感对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