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技术课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最直接的课程载体,开足、上好劳动技术课是对党中央倡导劳动教育的首要回应。苏州市近年来在区域层面探索劳动技术"微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寻求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落地方式,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找到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的一个载体、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
苗静  王孝军 《甘肃教育》2022,(14):36-39
优秀的教育脱离不了劳动。劳动教育不仅占据五育并举的权重地位,更成为我国未成年人圆梦光明未来的有效路径。文章提出学校要探索建构“劳动+课程”,通过思想建设、课程建设、内容建设,贯穿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在昌平区教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昌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势,借鉴古代"六艺"文化,初步构建了融食、礼、传、耕、创、数为一体的"劳动六艺"课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重要的一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农村小学,我校坚持劳动教育和重视劳动教育,并且在尊重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努力创新,形成"立新"的劳动文化。  相似文献   

6.
刘向兵  曲霞 《教育研究》2021,42(10):4-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劳动体制的理想建构,表现为政治宣示、接班人培育、社会生产动员和意识形态建构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在党对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中均有明显体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必须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独特价值,辩证处理好劳动教育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劳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向兵  曲霞 《教育研究》2021,42(10):4-10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劳动体制的理想建构,表现为政治宣示、接班人培育、社会生产动员和意识形态建构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在党对劳动教育的百年探索中均有明显体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必须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独特价值,辩证处理好劳动教育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劳动与教育的关系,以及劳动教育的教育属性、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部分调整国家纪念日政策,在纪念日之期特别融入其他政治活动,蒋介石成为这些政治活动的主角。蒋介石还积极参与国家纪念日本身的纪念活动,将之作为"表演"的场地和舞台,凸显出其自身地位和权威。国家纪念日话语也参与了"蒋介石崇拜"的建构,随着全面抗战爆发,纪念日话语将蒋介石奉为"领袖"、"最高领袖"、"唯一领袖"。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通过国家纪念日政策调整、纪念活动、纪念话语等,与蒋介石本人形成互动,建构出"蒋介石崇拜"。  相似文献   

9.
2010年至今,微博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文化焦点,微博文学也引得广泛关注。和其他形式的网络文学相比,微博文学的语言个性化更强,但大多数学者将其指归于后现代主义,贴上平面化、碎片化等负面标签,忽略了其更为积极的一面。实则微博语言个性化的背后隐藏着语言思维的革命性,微博文学在解构传统文学之际也正在建构着新的文学范式。从语言方面入手,围绕解构和建构两对范畴力求客观公正地揭示出微博文学"微"言背后的"大"义。  相似文献   

10.
雇工劳动关系在中国当今社会的"复现",决不是"丛林法则"作用的结果,而是中国社会改革必然选择的制度安排。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看来,雇工剥削关系一定是对抗关系。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雇工劳动关系不一定都是对抗关系,社会主义凭借自身的制度优势,完全可以对雇工劳动关系作有利化处理,并为此设计了规范性和防范性两道"平衡装置"。正是这两道"平衡装置"的建立和完善,才使雇工劳动关系在非对抗和非主体的状态下,朝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十七年",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延续与借鉴、探索与创新、调整与提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的劳动教育定位、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设计、系统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史为鉴,我国劳动教育应该构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反思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分子“落难”后重归辉煌,“落难”过程中总有底层人物特别是底层劳动女性对他们表示青睐乃至崇拜,其背后却是知识分子的自恋和对底层人物的任意扭曲。这是作家精英意识的典型表现之一,暴露了作家潜意识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而底层的苦难被边缘化,自身的苦难被无限夸大并成为精英身份的自证之物和炫耀的资本。而且这些“落难精英”重返旧位后的等级越高,往日的底层人物越是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生活"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生活为抓手,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依托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大数据教育评价系统,能够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让劳动教育成为全面育人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邓放芝 《教师》2008,(13):6-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我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学与放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热点.作为承担育人任务的班主任,应从改变学生劳动认知、建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劳动评价三大维度开展劳动教育,实现劳动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指引下,推进劳动育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学校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凝练“生涯自立”教育观,研发15年一贯制《培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纲要》,打造链接多重学习场景的劳动育人实践平台,形成了支持性学习模型及实践经验,开发了劳动育人质量监测评价系统——“杨绫大脑”,助力智障学生实现个性化全面和谐发展,大大提升了智障学生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贯穿渗透于学校一切教育之中,与德、智、体、美相互交织、有机联系。如何"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让劳动教育从"单一的形式""课余的附属"向"综合的教育""生活的需要"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把劳动与德、智、体、美相结合,做好"渗透"的文章。探索实施了"任务单"驱动下的新劳动教育模式,结合校本实践,阐述了基本模型和基本案例,明确普高的劳动教育"路线图",让"软任务"真正成为"硬指标";也真正把劳动作为一种综合教育方式,作为一种发展个性和涵养品行的生活方式,落在人的生命成长和未来生活需要上,提升选择的成熟性、情境的适度性、过程的有效性和评价的民主性,使劳动真正成为托起"中国梦"的健康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