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安沙沙 《语文知识》2009,(3):90-91,93
“窃”、“盗”、“偷”是表示“偷盗,盗窃”义的一组同义词,先秦口语一般用“窃”、“盗”,以“窃”为多;两汉时期“窃”、“盗”、“偷”三者同时使用,“盗”占优势;魏晋时期“偷”的使用超过其余两者,并沿用至今。“窃”、“盗”、“偷”的历时更替,反映了这组常用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关于孔乙已、阿Q等人物的“偷”的言行的刻画,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偷”者,贼也,为世人所不齿。而时下,一种“偷菜”游戏盛行,“偷”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偷菜者,非偷也”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演员能惟妙惟肖地扮演各种性格迥异的人物,杰出的画师用一支画笔可绘出形神不同的各种肖像;一代文豪鲁迅用一个“偷”字写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写出了多种多样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偷、窃、盗、贼”的意义与现代文不同,且它们之间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往往用现在的意思去理解这些字的古义,结果造成大错。现就这几个  相似文献   

6.
看到题目,你感到特别奇怪吧。世上偷什么的都有,可就是没听说过还有偷时间的人。嘿嘿,这话可是一点不假,世上还真有那么一个爱偷时间的人,而且还是个大作家呢!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社戏》,作为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篇目学习了几十年,无论学过此文已几十年的成年人,还是正在学习的青少年,都对此文的情节念念不忘,特别是“偷”罗汉豆一节给新老读者都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在此文最后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此“豆”之所以那么好吃,  相似文献   

8.
《偷影子的人》描述主人公从幼年到成年的生活经历,刻画其成长历程。“影子”是全书的关键线索,也是真实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解读主人公不同时期的“影子”,审视他的自我变化,探究现代人自我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有句戏曲行话叫“偷戏”,是指瞒着别人在私底下学戏的行为。从字面看,“偷戏”不那么光明正大,但也生动地勾画出小角色观看名角戏时细心琢磨,暗暗使力的形象。想学习名师上课,也可以到他的课堂“偷戏”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就“偷度法”、“留头法”对提高艺术体操单足转体质量对25名学生进行了实验,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偷度法”与“留头法”对提高艺术体操单足转体质量有显影响;两种方法结合对提高单足转体质量有更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光梅 《科学启蒙》2010,(3):105-107
大清早,猩猩探长就被电话吵醒了。“喂,是探长吗?不得了啦,我的保险柜被偷了,你快点来啊……”老羊用近乎绝望的声音说道。 放下电话,探长笑了起来:“这个守财奴!让他捐点钱把学校给修一下都合不得,如今钱被偷了。给他个教训也好!”  相似文献   

12.
梁志强 《贵州教育》2009,(13):14-15
学校教导处是学校的中心部门,它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教导主任的教育理念,业务素质,指导引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与教研的状况。为此,要做好教导主任工作,必须在“教”、“导”、“学”上下功夫,应过好“教”、“导”、“学”美。  相似文献   

13.
教学革命使教学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教学的这一良好愿望为“教”与“学”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在实体思维的影响下,“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定学”走向了“以学定教”,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的局面,导致“教”与“学”关系的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转换视角,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关系思维去探讨“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什么时候,我沾染上了“偷”的怪癖。 我想“偷”走贫困.让人们都丰衣足食;我想“偷”走灾难.让人们都感受到家的幸福:我想“偷”走荒漠.让人们感受到森林的美好。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想“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解放前黄冈农村存在的“送瓜”、“送屋梁”、“偷菜园门”等三种不算偷的偷窃旧俗及其流变,说明三种现象在当地方言中分别用词或短语表达的原因:常用,是一个概念用一个词表达的重要条件;不常用,则是一个概念用短语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以超凡的降妖本领和鲜明的个性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一个卓越的英雄形象。细看孙悟空从"出世"到最终修成正果的过程,会发现很多有关他的情节离不开一个"偷"字。本文从《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偷"的情节入手,简要分析其人物性格和《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科举场域是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的发展逻辑。科举场域、科举资本、科举惯〉--j的研究领域与“书院学”研究有着内在的关系,“科举学”研究不仅是“书院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科举学”研究拓展“书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科举学”与“考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学”是“科举考试学”的简称。而本文的“考试学”指的是考试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随着“科举考试学”的形成与发展,它与考试学的关系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对此,有必要对它与考试学的关系作些理论上的探讨,以进一步深化对“科举考试学”以及考试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与“学”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这些关系,对于教师正确地把握教学的过程,处理教学中的事项,提高教学的品质意义极其重大。我们认为,“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一、教等于学“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平常的阅读中 ,许多同学不知怎样来读范文 ,或者读过之后收效甚微 ,这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导致的。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范文的阅读方法———“三偷”读范文法。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善于偷其字、偷其意、偷其气。古人所谓作文有“三偷 :浅者偷其字 ,中者偷其意 ,高者偷其气。”这里所谓的“偷” ,其含义就是模拟、借鉴、化用。所谓“偷其字” ,就是借他人优秀作品的典型结构框架 ,为我所用 ,以彼之瓶装己之酒 ,让作文起码像模像样 ,合身合体。所谓“偷其意” ,就是写作中模仿、化用优秀作品中的题材 ,解决写什么和无米之炊的问题 ,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