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厨房”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正在引发新闻传播业务的巨大变革.“中央厨房”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媒介组织的宏观规划,还取决于传媒组织内部成员的思维转型和能力提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探讨“中央厨房”建设所带来的新闻编辑的角色变化,以及对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场融媒机制下的高效作战。作为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的核心,安庆日报社"中央厨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协调各平台联动发力,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央厨房模式的成熟,逐渐改变了媒体内部的新闻采编工作方式,也带来了编辑角色的重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格局下,新旧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最近几年的探索过程中,以新闻采集,新闻生成,新闻发布,新闻互动为一体的"中央厨房"式的新闻内容创新机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当前新旧媒体相互融合的重要模式。由此,本着促进新闻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究"中央厨房"式新闻内容创新的实现路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王志宏 《出版广角》2019,(12):64-66
天津“津云”中央厨房打造了适合全媒体融合的新闻生产机制和指挥调控体系,汇聚当地权威内容,配套全媒体新闻生产机制,创新新闻表达形态,实现了天津市“播、视、报、网”的全媒体融合,为中央厨房媒体融合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荆州日报的"新闻梦工厂"流程,还是"党报云中央厨房"平台,都服务于媒体融合改革进程。荆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通过"中央厨房"建设实现了"三个突破":体制突破、思维突破、融合产品突破。  相似文献   

6.
赵兵 《传媒》2014,(20)
正对于报业新媒体建设的精英而言,融合发展,是知易行难。所以,笔者仅想就报业融合发展的一些现实操作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借机能够得到大家的指点和斧正。归纳梳理目前国内外报业融合发展所做出的探索,我们不难总结出两点。首先,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做着以下两个"必选项":一是重构全媒体采编流程,确立"中央厨房"式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这其中包括全媒体技术平台的搭建,媒体内部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传统媒体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全媒体的"中央厨房"模式日益推广,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方式,促进了新旧媒体的融合,使中国媒体更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将简析媒体深度融合中的"中央厨房"模式,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2015,(4):9
一位学新闻的非新闻人士对本刊2014年第10期刊发,本刊公众号转发的有关无人机采访的文章感兴趣:"一种新手段,问题在于运用者的安全性,你们最后提到的‘谁在管’其实正是关键,也许管好才是用好的前提,一如先有汽车在路上跑,才有逐渐完备的交通法规……"3月26日推送的《有关"中央厨房"的类型与争论》一文也受到关注与评论。体现了对这一正在探索中的新闻实践的高度热情。《钱江晚报》李晓鹏说:"中央厨房只是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杨岚钦 《传媒》2018,(12):18-19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中央厨房"模式已逐步成为我国传媒业"互联网+"转型的标配.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端(如网站、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等)发布与覆盖.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至少已有55个地市级以上的媒体采用了"中央厨房"的建设模式,包括常见的聚合型(如《人民日报》)和内控型(如《经济日报》)两大类.大数据在"中央厨房"模式中的开发与应用,使得各媒体更加了解受众需求,得以从生产、传播、服务等环节全面入手,改变传统新闻生产组织形式,促使媒体结构由职能向平台服务转型,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扁平化、分众化、垂直化和差异化,增强用户黏性,提高媒体自身竞争力.基于此,笔者从当前传媒行业利用"中央厨房"模式实现融合转型的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真正释放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记者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奉行的多是"无冕之王"理念,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随着党报体系的确立,这一理念得到不断思考,取而代之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角色。2013年3月,湖北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全国新闻工作者对记者角色认同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对旧的角色内容的补充,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应结合时代精神和政策要求,融入新的角色内容,从而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14):63-67
"中央厨房"模式全媒体报道平台的打造是今后新旧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基于此,媒体转型中传统媒体人应创新新闻生产理念,树立分众传播理念,以服务分众赢得大众;树立信息分层发布理念,以分层发布求全息传播;树立产品理念,以产品导向代替作品导向;树立用户理念,以用户思维取代受众思维,从而实现以理念创新带动内容、技术、渠道创新,从整体上推进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沈燕萍 《声屏世界》2007,(10):57-58
新闻采访是一种思想活动,新闻舆论的文化含量和品位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决定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和反映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书卷气”更是对一名从事新闻事业记者、编辑的肯定。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要反映市井生活、人间百态,挖掘普通人的心理,折射老百姓的心路历程,在这里,书卷气和“市井气”并非一对矛盾,而是对一名新闻工作者同样重要的两个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如何成才,是新闻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最近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可以说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养,促进其成长和成才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探讨新闻工作者成才问题时,穆青的记者成才观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中央厨房”已成为媒体革新、融合的创新之举.对东方网而言,媒体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中央厨房”要适应自身的发展策略,通过理念、机制、流程、产品4个层面,将散落在各个新闻生产环节中的各种数据,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发挥新闻传播“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文科中的工科",新闻实践教学在新闻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媒体融合又给新闻实践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国内新闻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中的相对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本文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梳理和总结了目前新闻实践教学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不足,并以江西师范大学传播人通讯社为例,提出了媒体+社团+课程的"三元驱动"新闻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基于校园媒体"实习场",由社团情感凝聚形成"实践共同体",并连接多种课程组织起"实践支架",达到实现"实战训练"、突破"专业壁垒"、打通"课堂内外"的目的,是一种相对经济、容易实施且有效果保障的校本新闻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媒体融合发展实践的几年中,不同媒体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在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闻出版事业部总经理林松涛根据当今媒体融合发展总结出五个关键词:中央厨房、大数据、新闻可视化、用户智能画像以及云服务,并对未来媒体实现运营增效进行了客观分析。1.媒体融合技术的支撑历程第一,"中央厨房"概念重构了整个新闻的生产流程。实现多端齐发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中央厨房"报道形式作为实现新闻资源全媒体制作的重要实现途径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媒体转型、新旧媒介融合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对河北新闻网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报道的实践与创新进行实例分析,深入思考和研究全媒体"中央厨房"的报道思路和路径,进而对这种报道形式的进一步全面推广和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来,有微信公众号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几家媒体“中央厨房”的“夭折”和国内某媒体“中央厨房”的“熄火”,引发业内相关人士关注.这样的消息组合不免让一些人质疑“中央厨房”作为媒体融合龙头工程的有效性,进而对步向深入的融合进程有所担忧.当然,这的确给国内方兴未艾的“中央厨房”建设提了一个醒——“中央厨房”不是仅凭简单模仿就能百分之百奏效的“万灵药”,需要媒体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是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媒介产物,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的转型面临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例如在信息的流动方面,形成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格局;在媒介融合方面,传统新闻生产者话语权发生了变化;在新闻工作者素养方面,从"小新闻"阶段过渡到"大传播"阶段。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或然方向是多元的,但有四点应有之义:角色定位应当朝向全媒体新闻工作者;角色实现可以尝试朝向成为"意见领袖"工作者;角色素养必须做到职业逻辑与制度逻辑的完美结合;角色话语权的塑造应当朝向共同主体性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