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深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确立。这样的背景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价值便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引导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从心理学理论看,讨论是听、说、思的综合训练。提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是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具有群体性、语言性、思想性和问题情境性等特点。而这些,又恰是面对全体,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每个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需要。下面,仅以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小学生讨论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41):61-62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立足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可明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层面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秉持核心素养的视角,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邢艳红 《考试周刊》2009,(23):185-185
讨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的一种方法。讨论课是一种基于现代教学观念而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是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式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是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进而,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一、创设问题讨论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相似文献   

7.
一年来语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使我感到"三步读书法"、"金字塔分析法"与"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的读、思、议、说、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构建“多样激学,引发动机——自主阅读,引导质疑——合作讨论,深化理解——综合练习,发展提高”活动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阅读教学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机械设计综合实验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对机械类专业学生开设机械设计综合实验的必要性,介绍实验的内容、方法及达到的效果,讨论机械设计综合实验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既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最后,提出机械设计综合实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从心理学理论看,讨论是听、说、思的综合训练.提倡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是改革教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具有群体性、语言性、思想性和问题情境性等特点.而这些又恰是面对全体,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每个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需要.同时讨论学习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改变学生不愿意接受他人观点的态度.现在,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出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倡导,语文教学更是掀起了课堂讨论热.……  相似文献   

11.
野外实习内容自主设计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在坚持区域的、综合设计、总体设计指导局部设计的原则下,实现对野外综合实习自主设计.地学野外综合实践采用学生自主设计的方式,包括了实践的早期准备、学生自主设计实习方案讨论会的开展、野外工作操作的实施、评价各个阶段.这种模式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求高,也需要学生和教师两者本身的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新诗对话式教学,就是改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观念,学生与老师以平等姿态研讨诗歌,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介绍知识背景,引出话题,参与对话,虽发出声音但不硬性要求学生接受,相互尊重,砥砺思想。“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发掘新诗的现代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价值判断力和审美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敏勤 《教育研究》2006,27(1):84-87
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工夫。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在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或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及时回归到知识的上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师生教学互动的作用越来越大。讨论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确定主题,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上台讲演、提问答辩和评价考核等环节,学生可主动参与教学,体验整个教学过程,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果。利用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多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合作学习、对分课堂、发生教学法、混合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法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侧重点。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对团队承担的《普通昆虫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新设计:将班级学生分为4—5人学习战队,形成合作学习共同体,每次课程分为5个步骤:讨论互助、对战、总结、讲授和内化吸收。该课程设计基于对分课堂的“课堂时间对分”和“讲授与讨论时间错开,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同时利用了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形成团队,相互帮助”,混合式教学的“对在线数字媒体的利用”,发生教学法的“依照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讲解”,参与式教学的“积极参与”。新的教学设计核心理念是结合在线教育、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教师作为引导者,同一学习战队成员间形成利益捆绑体,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一周时间学生内化吸收,对抗遗忘。  相似文献   

16.
模拟听证会是真实听证会的预演或再现,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从而模拟政策制定过程的新模式,也是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多次使用的模拟听证会案例,分析了模拟听证会的主要模式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模拟听证会实践教学活动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思想紧密相关,作为一门语言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与文本的思想内涵结合,从语言的思想层面入手,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深度。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以教师指导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展示,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和独创性,展示和交流知识的场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提高语言的综合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要求教师要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引导学生上好武术课,教师要刻苦钻研武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能力,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案导学式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设计学案、依案自学、讨论交流、精讲点拨、巩固练习等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抓实学生预习环节、落实课堂讨论展示环节、抓实作业检查环节,以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应切实转变教师自身角色、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落实促使教师思想转变的策略;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预设,重塑师生关系、动态设计教学,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课程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中药药剂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为例,从网络课程素材内容的设计、网络课程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对网络平台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证明,网络平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点对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提交多媒体电子版实验报告,能提高师生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网络平台有利于学生总结与回顾知识。通过调研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情况可知,网络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技能训练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