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过“感情是艺术的生命。作为感情的爱情,它与生俱来,既源于人的生命本能,又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它是人的天性之一,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因而,它必然成为一切艺术永恒的主题。”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卷之作——《关雎》正是这样一首永恒的情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一样源远流长.虽说《尚书·尧典》“诗言志”云云,将诗歌观念的发生推到远古时代,实不可信,但在商周之际及至西周、春秋时代,却是的确出现了,有《尚书》里年代可靠的《金滕》(文中有“于后公乃为诗之诒王”之语)和《诗·大雅》(“诗”字出现于《卷阿》、《崧高》之中)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3.
1.薄薄言均为语气助词,多见于上古诗歌尤其是《诗经》中。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曰:“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云‘薄言’皆是发语之词。”用在动词前,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诗经·小雅·出车》)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诗经·周南·葛覃》) 采采芣莒,薄言采之。(《诗经·周南·芣莒》) 山阴柳家妇,薄言出田野。(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  相似文献   

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5.
对《孔雀东南飞》中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两句,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见解,这里笔者亦简述愚见,以企争鸣。我认为这两句中有错字,即“女”是“子”字之误笔。“兰”是姓,《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兰氏、姬姓,郑穆公裔也。穆公名兰,其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道篇》:“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通行本和现存河上公本《老子》“浴”都写作“谷”。《帛书》本和古河上本等作“浴”,证明这里的“谷神”主要指溪谷之神。当溪谷注满了生命之水,进入了一种永恒境界之时,它就跟万物的生殖器官“玄牝”(原指女阴)合二为一,成了天地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而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正因为男女婚恋是人类发展、繁衍的首要课题,男女之情是人类诸种感情中根植于人性中最深层的最基本的感情,所以婚恋问题便成了文学的永恒题材.现代精神分析派文学评论家莫达尔曾说:“其实诗与文学的伟大,便在于性爱.因为生命中性爱占重要成分,这些文学因此对生命便最真实”.这种说法未免偏激,但却一语道出了性爱(包括婚恋)与文学所结下的不解之缘.文学,作为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自《诗经》以来,以妇女为题材的古典诗歌所描绘的悲妇形象主要有思妇、弃妇、怨妇三类。思妇:这是最常见的古代妇女形象。她们或思念久役于外的丈夫,如《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经·卫风·伯兮》中的“我”因丈夫在外打仗,竟无心修饰容貌,弄得“首  相似文献   

9.
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最佳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王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关“忠言逆耳”在明代刘基《苦斋记》、《后汉书·袁谭传》、《三国志·吴志·孙奋传》、《三国演义》等书中都有阐述。仔细琢磨之后,言外之意是劝导纳言者,要正确对待逆耳之言。但作为进言者,是否想过进言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忠言就一定要逆耳?进言者是否可以变通一个说法,把“逆耳之言”说得“顺耳”一些,使纳言者更容易接  相似文献   

10.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 ,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 ,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在第一单元的第四课中采用了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编者在注释中对“何时可掇”进行了解释,译为:“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如此解释,笔者不能苟同。从全诗的结构来看,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来表现作者渴望招慕贤才之心。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之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表达了诗人礼遇贤才之心;“明明如…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以吟咏历史为题材的作品,自汉代班固《咏史》以来,可谓代皆有之.但当我们读了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后,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在《贺新郎·读史》这一光采夺目词章中,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理论,把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的伟大学说以及共产主义必将磅礴于全世界的宏伟理想,通过形象思  相似文献   

13.
谈“序”     
序,即序文,也叫序言,是一种文章体裁,比之如诗歌、小说一样。序是怎样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的呢?要探明缘由,恐怕还得从序字本身说起。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叙,古或假序为之。”这即是说“序”是“叙”的假借字,本字还应该是“叙”,而“序”可以当作“叙”来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用“序”,而东汉班固的《汉书·叙传》却用“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诗经·郑风》中“女惑男”之诗以其清新健康、率真热情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可惜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 ,在正统文学中再也见不到“女惑男”的主题 ,仅剩下无尽的闺怨与春恨。这个隐没的古老的文学主题值得反思 ,它表达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15.
肖车 《现代语文》2004,(6):45-45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身材滚圆壮硕,写作勤奋,被戏称为“大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精通音乐,艺术造诣精深,堪称“凤毛麟角”,人们赠之“凤凰”。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人正派,不会逢迎阿谀,埋头创作,被人们谑称为“笨熊”。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为妇女解放奔走呼号,故有“浪漫主义母狮”的称号。瑞典文学家斯特林堡性格刚强,鄙薄世俗,用“鹰”作为自己的笔名。美国作家海明威酷爱斗争,渔猎,具有“硬汉作家”之称,还被称为“雄狮”。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信奉“生存竞争”学说,在《热爱生命》一书中描述了一个病人与饿狼…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万物,皆辩证运动,语言文字亦然。倘达此者,于阅读古书,整理古籍,弘扬传统文,无不大有俾益。 语助词“哉”,用于句首则训始。《尚书·武成》之“哉生明”是也。可用于句中,《诗·大雅文王》之“陈锡哉周”是也。亦可用于语末,《诗·邶风·北门》之“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是也。《说文》云:“哉,言之间也”。语末句首何以用之?段注云:“凡两者之际日间,一者之竟一日间。一之竟即雨之际也。……凡竟即为始。”哉之义为言之间歇,段氏辩证为说,更训为言之竟,言之始,变通灵活,透辟精当,了了数十字之功,虽长篇论文不能过。辩证思维于训诂之妙于此可知。今更赘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18.
说“趋”     
“趋”字的本义是“疾走,跑。”汉·刘熙《释名·释姿容》:“趋,疾行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二上·走部》:“趋,走也。从走,刍声。”《公羊传·桓公二年》:“趋而救之。”注:“趋,走也。”“走”即今语之“跑”。《诗经·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郑玄笺:“岂敢难徒行乎?畏不能及时疾至也。”朱熹注:“趋,疾行也。”由此可知,“趋”的本义只在描写人的步履速度并且没有褒贬色彩,中性。可是,“趋”还有一个常用义“攀附”,则系贬义了。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  相似文献   

19.
体态语言,也被称为“态势语”、“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服饰语”,指的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一个眼神、一蹙眉头、一举手、一投足发出的信息,是“意在不言中”的交际手段。 美国著名行为学家朱丽叶斯·洁斯特在1970年发表《BODY LANGUAGE<体态语言>》后,人们开始关注体态语言的研究,但还没有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1987年,美国聋哑女玛莉·马持林荣获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奖。她的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美论中历来对诗歌语言有很高的要求,所谓“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意常则造语贵新,语常则倒换须奇。”(王冀德《曲律》)便是其中的代表理论。诗歌语言在不断更新中,特重修辞手法的新变,有人说,“诗是形象化的修辞学,是魔幻的修辞学。”(《修辞美学》第6页)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