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朵朵 《读写月报》2023,(26):21-26
<正>一、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老山界》这类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红军的故事、长征的历程、革命文化的内涵,并传承革命优良传统,让红色基因熔铸在学生的精神血脉中,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老山界》的独特意义还在于,它是陆定一同志随同红一方面军“红章”纵队参与长征时,根据亲身经历记录的一份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党史记忆。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4日下午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高山——老山界。  相似文献   

2.
<正>当年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山峰是位于广西资源、兴安、龙胜、灵川四县交界处的老山界——华南第一峰。陆定一笔下脍炙人口的《老山界》即指此峰,入选苏教版初二语文教材。教学该名篇后,我积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极力倡导的理念:"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年红七军北上  相似文献   

3.
在群文阅读背景下,教学讲求拓展文本容量,写实作品的拓展应以史实材料为要.一是为了缩减学生和文本的年代隔膜;二是使作品的文史价值相辅相成,以达到文化熏陶的育人功能.以《老山界》为例,把群文阅读和史实拓展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历史视野下对《老山界》的长征精神产生价值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老山界(越城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它是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山路最陡的雷公崖“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一九三四年十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突破蒋介石匪军的第五次“围剿”,北上抗日,十二月间,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越了老山界。陆定一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写成的《老山界》是一篇情真意切、笔触感人的革命回忆录,它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部队翻越老山界的实况,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老山界》是一篇红色经典作品,从修辞学角度解读“我”的视角,从语用学角度解读“我们”的视角,再从“我”与“我们”视角的交错、融合来感受红军战士的品格与红军部队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导学生体悟长征精神,追寻“红色”情怀。  相似文献   

7.
今年暑假,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晋元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来到广西开展了“重走长征路”活动。在这次活动期间,我们追寻红军战士走过的足迹,翻越老山界,凭吊湘江渡口,祭扫湘江战役烈士陵园,整个旅程我感触满怀,于是写了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2001年7月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4名优秀党员先后作了先进事迹的报告,其中一位年仅21岁的山区青年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的老山界脚下的瑶族山寨小学教师侯春艳.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4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礼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4名优秀党员先后作了先进事迹的报告,其中一位年仅21岁的山区青年女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来自当年红军长征时翻越过的老山界脚下的瑶族山寨小学教师侯春艳。从她的报告中得知。  相似文献   

10.
<正>《老山界》是统编版教材七(下)新增的教学篇目,在重视革命传统教育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其讲述的是长征背景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凭借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征服越城岭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体会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与乐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由于是新增篇目,适宜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单元提示的落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从而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相似文献   

11.
翻开红军长征的画卷,老山界占有闪光的一页。七十年前风雪交加的寒夜,无数火把照亮老山界,那火种至今不灭。当年那支神勇的队伍,凭借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靠着团结和牺牲的精神,把无数雪山翻越。那位因救助战友自己滑落雪坡的战士,忠魂就留在老山界。凡是埋有忠骨的土地,人和山都有灵气。一代又一代瑶乡人啊,从未把恩人忘记。至今传诵的红军故事,就像山间的甘泉,把孩子们的心灵哺育。  相似文献   

12.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笔者见到的最多的达33种,可谓洋洋大观矣。但是,这些方法究竟该如何运用呢?且看《老山界》导入一例:同们学,今年是红军2万5千里长征胜利60周年。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吃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才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征生活的文章———《老出界》。这篇文章,昨天己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先检查生字生词。(投影生字生词)这一…  相似文献   

13.
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由于初中学生多在12—15岁年龄段,语文教师就必须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想象情境法。如教《老山界》,我请同学们闭眼想象半夜在半山腰宿营又冷又饿的滋味,把毯子裹在身上,躺在一尺左右宽的山路上,路上有石头,高低不平。然后我引导学生:“注意翻身时动作不要太大,太大就掉到悬崖下面去了……”学生想象着,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感受到了长征的艰难。(二)听说表演法。教材第四部第一串元后的听说训…  相似文献   

14.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的一次生死较量。红军强渡湘江后,在桂北地区分路突围,摆脱了敌军的追剿,冒着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老山界,继续长征。红军长征在桂北历时19天,各种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利用好湘江战役文物,是弘扬长征精神的需要,也是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湘江战役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掌握湘江战役文物的主要特点及价值,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努力使文物与长征路线及其相关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保护与利用的强大合力,争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教例简述】 1.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一: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2.再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谈淡老山界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同学们自由发言) 3.抓住同学们谈及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一句,从此处切入,让同学们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难”。 (同学们阅读、讨论: ①登山难:a.高、陡、险——特别是雷公岩b.敌人追击、形势紧迫——夜里必须翻过这座山c.部队负载笨重——走走停停②生活难:a.粮食缺,肚子饿b.山中露宿,寒气刺人c.山高路陡,十分疲劳总之是:前进难,歇脚难,吃饭难,睡觉难,攀山难,伤病员行动难,处境难……) 4.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如此巨大而众多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那是一次区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上的是一堂新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除了照例让学生明确长征的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和意义外,历史课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所以合作学习时,我让学生从长征的经过中分析长征精神,经过小组讨论看,学生很快明确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5篇记叙文。《老山界》主题鲜明,详略得当,堪称记叙文的典范。《小桔灯》是冰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朦胧的桔红的光和勇敢、乐观的小姑娘叠印,精巧的构思,令人叹赏。王安石的《伤仲永》以精练的笔法表现了他卓越的人才能观。自读课《驿路梨花》融自然美和心灵美为一体,全文充满诗情画意。《一件珍贵的衬衫》于朴素的语言中饱含真情。这组记叙文共需8课时完成。 通过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情操。学习文章的布局和表现手法。精采的语段要求熟读成诵。 老山界 教学重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掌握记叙顺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提示:以地名命题。 长征途中第一座难走的山。)  相似文献   

18.
《老山界》是陆定一同志亲身经历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描述红军通过老山界的一篇生动的革命回忆录。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的记叙文.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取了归纳为三个步骤来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在大多数课文后面编有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短文,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很强,是课文内容、语文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学生“随便读读”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也随便用用:或者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灵活地将课后小知识融于课堂教学;或者根据教学需要,突破教材编排的次序,作超前或缩后使用,这对于扩大初中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大有裨益。具体做法如下: 一、配合课文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情操教育。教学《老山界》、《挺进报》,阅读《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毛主席一家六位烈士》时,可让学生表情朗诵陈然的诗《我的自白》,渲染一种激昂深沉的课堂感情氛围,教师再引导学生“披文以入  相似文献   

20.
单元提示本单元要求“学习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体会完整恰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简言之,即要求能把握“要点”,体会“方法”。要深入理解并实施这一要求。把握“要点”。要训练学生通过讲读或自读,理清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事件梗概,能找出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老山界》,便要能把握得住全文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山的事迹。人,是红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