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观察事物的能力.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学生要学会有序、有重点、有比较、有深入、有想象等观察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开支直观教学、观察课本插图等途径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为了实现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要明确观察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训练.  相似文献   

2.
在观察过程中,告诉学生合理的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如何看,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怎么看,这对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就必须让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观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要教给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实验,让学生既要能准确地观察,还要学会思考,还需要学生有准确的表达能力。教师应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来训练和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抓住特点,注重细节观察;抓住特点,注重细节观察;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到主动观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观察.我们注意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会有才材可选,有啥可写,也才会写出内容详实、反映自己真实思想和生活的文章来.既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能养成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魏立邦 《甘肃教育》2020,(2):144-14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思路,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等,促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且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观察能力是从事任何一项事业的必备能力。一个人若能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会随时发现问题,得到很多收获。一、教给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传授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化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由盲目观察变为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的实效。小学科学教学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归纳观察法等。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指导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技巧入手,培养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善观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此激发其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使学生有物可言,有事可写,有人可画,有景可描。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表现能力.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方法大致有几点:(1)多点写生课,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2)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要鼓励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物象的习惯;(4)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深化,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5)画记忆画或间接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始终应当注意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教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一、观察指导法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生物学科的直观性很强。教者除了提供挂图、模型、标本、实物、录像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外,还应指导学生多接触动植物和大自然,多留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在观察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和方法。明确观察内容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或验证结论。观察的步骤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观察的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全面观察的要求是认真、细致、全方位。它有…  相似文献   

10.
文言昭 《教师》2011,(12):57-57
语文素质不仅是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素质,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有失根本。我认为语文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与判断等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以下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然后明确其观察目的,授以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董锦波 《成才之路》2010,(33):23-24
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品质的培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主动积极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应从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精确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入手。本文通过五个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3.
要想打开作文材料的宝库,必须借助观察这把钥匙。小学生主动观察能力就是指小学生能自觉地在有目的、有组织、有思维参与的感知过程中形成一种稳固的认识能力,是智能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形成会受到小学生的兴趣、已有观察经验以及教师方法引导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促使学生善于观察;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促使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感知规律,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观察条件,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清晰的感知认识。还要在指导观察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知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活动。学生学习各门学科,都需要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害怕作文,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善于观察事物。因此,他们下笔欲言无物,落笔无话。要改变这种情况,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意的基础知识教育外,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使他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让学生多进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多从事观察活动。教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八)——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特级教师/刘北荣《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强调:“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可以提高学生对数...  相似文献   

16.
朱黎 《华章》2006,(12)
一、以观察、阅读为先导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先导。学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避免“熟视无睹,胸中无物”。指导学生观察应注意4点:1.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2.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3.观察要注重事物的本质和特点;4.观察要运用对比和联想。教师要有目的地把学生带入生活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也可以按习作的要求带着明确的目标到生活中去观察,并逐渐减少引导,让学生独立观察。“勤于阅读,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阅读对习作的重要意义。但是,阅读必须在学生的观察和习作…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它注重学生手脑并用,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科学观察中,引领学生自己思考观察方法、观察顺序,并通过讨论方式共享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彼此进一步的思考。因此,教师语言的组织对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自己得出观察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教师导入语、过渡语和总结语,它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起到提纲挈领、激活学生思维的妙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品质,即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以及观察的条理性。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插图,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敏锐性、条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正观察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它是指个体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地感知周围事物,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在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对学生尤为重要,它可谓是学生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汲取有效信息的源泉。《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