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一道高考语病题是否有歧义的争论出发,分析语文界对于"数词+个+所属名词+的+名词"格式的歧义认识的定势思维的误区,并进一步探讨语法学界仅从句法、语义平面认定该格式有歧义存在的可能性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抽象的歧义格式实例化以后,仍有部分留有歧义.就静态的歧义实例而言,其歧义也是一种潜在歧义,不同句法关系在动态使用中的实现频率不同.“出租汽车”类歧义格式“V+N”在实际语料中实现为定中关系的频率远远高于实现为述宾关系的频率,这与动词修饰名词时多为“贴身”定语、光杆名词的语义自足度远远低于名词短语、概念表达和信息传达方式等都有关系.名词充任宾语或中心语时,语义类别差异较大,且伴有较为明显的形式标记.基于此,针对语流中的合法语串“V+N”,提出了句法优选、语义验证、语境确认三步走的理解策略.  相似文献   

4.
指人名词与指人名词的某些组合会产生歧义。本文从指人名词的小类入手,指出该歧义结构的两种类型,探讨了哪些指人名词在该结构中出现时会产生歧义,并分析了两类歧义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最后给这两类歧义结构提供了分化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王初艳 《海外英语》2013,(5X):269-271
现代汉语语法中,程度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因此"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被视为是不符合传统语法规则的,然而这一结构的使用却逐渐频繁,且成为语言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该文旨在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将"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看作一个构式,并对其语义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动词与名词组合形式可以构成两种语法关系,即动宾关系和偏正关系,同时也就形成两种不同的意义。本拟就现代汉语中的“动 名”组合形式及其同形不同构的区分办法作一点试探的分析,并尝试揭示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歧义句即为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在+NPL+V+N"句式自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黑板上写字"及其相关句式》一文发表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本文运用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结构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在+NPL+V+N"这一歧义句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跃武 《教师》2014,(15):123-124
歧义现象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很大的关系。语音方面,由于单个词轻、重读不同引起的歧义,由于重读位置不同引起的歧义。词汇方面,由于多义词和同音词产生的歧义。语法方面,由于词性不同、句法层次不同、词的兼类、句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语义方面,由于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由于语义指向不明而导致的歧义。另外还有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境歧义。歧义现象也是可以被消除的,它对于我们对汉语语法的掌握与运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法研究的突破口———歧义 ,吕叔湘先生曾在《歧义类例》一文中说“歧义的产生或者由于同一片段可以分成几种结构 ,或者是由于这个片段之中有一多义成分”。这一多义成分的范围较广 ,既包括口语多义成分产生的歧义 ,又包括书面语多义成分产生的歧义 ,书面语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组合歧义中有些是由于词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本文讨论的就是由这种读音不同、词类不同、词形相同的“还 (huan)”和“还(hai)”所造成的歧义格式 (下文讨论中 ,分别将还huan和还hai简称为还 1和还 2 ) ,并就“还 V”格式所产生…  相似文献   

11.
"Noun+Noun"结构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搭配,在CLEC(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Noun+Noun"出现的错误在所有词语搭配错误中占11.8%,因此,对中国学习者"Noun+Noun"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CLEC,并参考本族语语料库LOB和BROWN,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学习者使用"名词+名词"结构错误类型及原因,从而为学习者及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广州话语篇中的"量+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定语料进行封闭性调查,从话语篇章的角度说明广州话用“量+名”表示有定是篇章回指和情景所指的一种常见形式,“量+名”结构在语段中的位置能大致判定宾语位置上的“量+名”是有定还是无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观点:"移位"说、"添加量词"说和"类推"说。《史记》中"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数词+名词+个体量词""数词+名词""名词+数词"的用例情况,说明"添加量词"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类推"说是"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是由"数词+度量衡量词+之+名词"脱落"之"字类推而来,是由已有的"数词+容器量词+名词"格式带动而成。  相似文献   

14.
专有名词和阅读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上的应对策略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着解读的深入及特定的心理因素,其所依赖的接受语境将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升。当接受者进入高层次语境时,则意味着接受者审美自由的获得。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这也标志着"副+名"组合的使用人群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意义上看,"副-名"结构似乎不合乎语法规则。然而借助轭式修辞格与拈连可以对"副-名"结构进行解释,将它视为一种特殊的轭式修辞格或拈连。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歧义归纳的十几种歧义类型和原因实际上都是语言表层形式分歧的表现.而从句子使用的视点来看,视点分歧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大歧义类型,并且以往归纳的十几种歧义类型都是同一种原因所造成的,即结构中代表已知信息的名词的某些关键语义特征引起的两种有关参照视点均可构建结构的意义.因此,找到结构中做已知信息的名词的某些关键语义特征引起的两种有关参照视点均可构建结构的意义.因此,找到结构中做已知信息的名词的这种关键性语义特征是给出一个结构产生歧义的限制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很 名"组合多从语义加以分析,但是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本文试从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出发,重新对这种组合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