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有的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研究中所忽略的问题,根源于研究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了蒂博特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逻辑前提:联邦分权制。我们将该模型加以修正,应用到中国的单一制环境下,并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于中央政策变迁及其公民参与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房地产市场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超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1):76-78,90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了大起大落的畸形发展状态,而从中折射出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制度变迁作为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的角色、基本目标、管理创新动力及影响等层面进行深入探讨,试图寻求和我国地方政府相适应的管理创新途径,并对其实践活动提供更好地指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 1 949年 1 0月建国以来 ,已历时 50余年。 50多年来 ,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从建国初期确立的苏联模式到如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间几多曲折。其中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的处理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党的治国方略 ,同时它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本文试就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作为切入点 ,对我国 50多年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作一审视回顾 ,意在阐明当前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迫切性以及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高中知识重在总结、积累。经过多年教学,本人对部分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在教学中得到教师及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变迁看高校后勤改革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改革初期的制度变迁属强制性制度变迁,它的一些弱点使得众多的高校因缺乏后勤改革内动力而处于改革停滞状态,唯有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密切配合、良性互动,才是推动高校后勤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教育历史中,没有一件事情像高校招生制度一样引起那么多的关注和争议.目前高校招生制度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中央统一领导,地方管理为主,这种关系造成了地方教育割据和基本无高校自主招生权可言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招生的公平性和人才的培养,对此提出了确立招生公平目标、强化中央在高校招生制度中职权、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统筹管理、鼓励高校招生自主等相应的完善措施,更好地指导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实践,实现高校招生制度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演进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推进了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历史惯性及其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之争、事权与财力之争、中央与地方之争等问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司法改革表面上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改革路径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的司法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走整体推进以及必要的局部试点之路.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之一,由宪法第三条所确立。宪法第三条民主集中制条款的实质是我国的权力分配条款,蕴含了"民主→集中→分工"的权力运行方式和权力统一的前提下对权力进行按类别划分从而具体分工的权力分配方式。中央与地方关系作为纵向权力关系,其活动在民主集中制的宪法原则之下。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是民主集中制法治化的一部分,民主集中制的法治化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 ,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 ,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 ,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 ,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是对制度框架、准则和实施组合的持续调整,而制度创新则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1]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结合起来,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玉平 《新高考》2007,(9):36-39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在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并绝对服从中央。  相似文献   

17.
梁晨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236-237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结构的基本关系之一,对此问题的研究已著述颇丰。先前的研究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种种措施使得中央与地方关系达到法治化的样态,但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改革发生和进行的路径以及预期要达到的状态,而对在改革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主体行为范式却未予以相应的关注。本文根据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独特样态,认为我国中央与地方法关系治化,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中央与地方交互行为范式的法治化,而且交互行为范式的法治化应当是以人大为主体所进行的建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个人需要制度,也在不断地选择制度。制度选择包括不同制度之间的选择和既定制度下个人行为方式的选择,其结果将引致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变迁的特征看人民公社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民公社制度变迁中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作为人民公社分期的依据,人民公社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人民公社的建立时期;人民公社的调整时期;人民公社的稳定时期;人民公社的解体时期。  相似文献   

20.
建国至今,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促进了经济飞跃发展。探究收入分配制度演变历程,我们发现收入分配制度变革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的制度变迁路径。国家是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历史时期,收入分配制度的价值取向侧重点不同,呈现"公平—效率—公平"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