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族作家李传锋通过小说《白虎寨》展开了一幅:土家族的丧葬仪礼;女儿会等节日风俗的民俗风景画。通过对独特的民俗文化解读,挖掘作者在小说中对土家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守护。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品对于浙东民俗的描写的特点是横截面剖析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独特的地方风味与深刻广泛的历史文化批判相结合;民俗中心意象与典型的民俗生活场景的结合.这些特点决定了鲁迅小说的民俗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对于浙东民俗的描写的特点是:横截面剖析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独特的地方风味与深刻广泛的历史化批判相结合;民俗中心意象与典型的民俗生活场景的结合。这些特点决定了鲁迅小说的民俗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与多元文化一直是当代思潮的中心问题,也是许多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构思的焦点。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较早地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冲突、价值错位的焦虑,土家文化的当代命运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凭借对土家文化精髓的深刻领会,以民俗为切入点,孙健忠将批判陋习、担忧异化、文化自豪感等多重主题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从而使得其小说蕴藉无穷,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蔡测海、孙健忠、李传锋这三位作家的代表性小说为例,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和以婚恋为主题的情节结构,试图为读者展现土家族独特的婚俗文化,并揭示出民族文化与时代文化交互作用下,土家人的情感体验及土家族作家的创作态度——对民族性的皈依与书写,对现代性的追求与质疑。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其家乡湘西以及湘西的民俗成为他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作者从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中,提炼出饱含深刻寓意的意象母题,将民俗文化摄入作品并使之具体化,艺术化,形象化,从而使他的湘西乡土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对《逾矩的罪人》进行解读,发现该小说存在三种明显的地理意象,即大海意象、月亮意象、雾意象,它们构成了男女主人公两周情感生活的海岛空间。这些地理意象不仅只是显在的地理影像,更是与人物的命运相关联,同时承载着作家个人的情感经验和生命体验,蕴涵着作家独特的精神活动和诗性感悟,反映了劳伦斯早期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作家埃里森大量运用矛盾意象和象征手法。这些看似互相矛盾的意象,如看得见和看不见,黑与白,锁链与自由,被作者有意地并置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矛盾意象的对比和仪式的象征意义,深化了小说主题的作用,以独特方式完成黑人的觉醒和社会价值评判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劳伦斯小说《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探讨《狐》这部小说中语言的意象化特征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解读并赏析这篇小说对认识劳伦斯及其作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0.
张玲 《文教资料》2008,(28):174-176
作家苏童的小说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悲剧感.他以独特的方式和艺术手法赋予了小说一种独特的悲剧性,神秘主义和宿命论使作品中几乎充满了浓郁的恐惧和死亡的气息.本文从死亡意识、历史的角度以及独特的意象文学图式来探讨作品中所渗透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商河是广东省近年崭露头角的五邑地区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目前已引起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分析商河小说人物形象入手,从生存孤独、梦幻追寻以及遁入宗教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作家整体创作的心态轨迹。另别,还从作品的意象选择角度,阐释了商河小说较为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夜"经常出现在海派的小说中,海派作家笔下的"夜"既具有其本身的内涵,同时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夜"漫长而又短暂,"夜"里充满了情爱与欲望,"夜"是寂寞的痛苦,是对爱的渴望。海派作家刘呐鸥、穆时英、苏青三人小说中的"夜"意象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还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新文学发展的特定时期的作家 ,《小二黑结婚》是他的名作之一。作者赵树理从民间故事吸取营养 ,把对人物的描写融入到故事的叙述中 ,在有限的篇幅中 ,注入了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血液 ,迎合了民众百姓的审美趣味 ,把读者引入浓浓的民俗氛围中 ,从而使小说具有了民俗审美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4.
路遥对黄土地上民俗生活样态的书写,反映了陕北独特的生活面貌。作家通过大量的民俗元素构建了小说人物的活动空间,以陕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原型,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借用民俗场景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立体交叉桥"和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生活。路遥是一个对史诗性追求非常自觉的作家,将宏大的历史问题表现于琐碎的民俗生活中,蕴含着深刻的现实精神。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小说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民俗文化小说的表层结构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景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民俗文化小说的深层结构,需要接受者通过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与建构,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6.
芦焚一直被视为京派作家的重要代表,其乡土题材和诗化文体是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然而其小说的核心气质却与主流京派小说有异,更多地流露出批判、沉郁的倾向。本文从叙事身份、意象建构、语言艺术等角度剖析芦焚独特气质的内核,并探讨这一气质如何渗透并影响作家文学风格的生成,借此看芦焚小说与京派的殊异与合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说唱叙事与现代小说叙事的结合,独特的风物民俗描绘,以及精到的口语、俗语运用,形成了丰村小说鲜明的大众格调。正由于丰村等中原作家的努力,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风格交融演进的过程,推动了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作家中,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较早地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冲突、价值错位的深刻思考.二十多年后再读他的中篇小说《舍巴日》,非但不过时,反倒更有启发.通过对土家民俗的巧妙运用,孙健忠在《舍巴日》中表达了对土家文化中的一些陋习的揭露和批判、对技术时代异化现象的质疑和担忧、对土家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希冀和自信.多重的主题在文中并不紊乱生硬,相反,它使得小说蕴藉无穷.不管是作品的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都愈发显出不可低估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19.
黎族题材的小说创作,作家从民族生活的外部回归本土,用所选取的"野竹丛"、"树"、"河"的意象,来体现出他们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定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作家通过意象来反映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并表达了他们的思考和反思,传达出民族丰富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黎族作家的这些尝试虽然还不够深入,但却是非常可喜的一步,为推动黎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之独特,就在于,他是当代文坛的一位不为潮流所动的作家,一位对世事人生保持着宁静、恬然、淡泊的作家,一位能把诸多短篇小说的结尾制作得美奂美轮的作家,一位实录民俗且对此保持一份诗心梦意的作家。文章由此探讨了汪曾祺的小说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