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网络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网络实验室实验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开发网络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及技术特点,提出了网络实验逻辑机架的划分、远程网络教学实验及网络实验设备与实验终端(计算机)的绑定等新思路,并将其应用于管理系统中,成功地实现了网络实验从实验预约、实验过程到实验完毕后对实验设备的处理等方面的全智能化管理,提升了网络实验管理水平,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充分开放实验资源,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网络攻防实验的环境难以维护、实验的真实性较差等问题,设计了一个专业的网络攻防实战教学系统。系统采用真实的网络安全设备搭建典型的网络攻防环境,提供了网络攻防技能训练和渗透测试的实战平台。硬件平台主要有管理控制设备、实验靶机、访问控制及网络交换设备;软件平台由基础考核系统、技能训练系统、渗透测试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该系统性能稳定,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放型网络实验室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存在的管理落后、设备利用率低等弊端和不足,开发了网络实验管理系统软件,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网络实验室的新思路,实现了网络实验中实验用户(学生)、设备、时间、地点及内容的有效管理,达到充分开放实验资源,减少人工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培养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工程实践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弥补网络实验室由于资金、设备数量等方面的不足,大大提高实验开出率和实验的效果.为此,介绍了基于GNS3的网络虚拟实验平台环境,然后以一个较大规模的OSPF网络为例展示了GNS3的强大功能.通过在教学中将GNS3虚拟实验平台与真实设备实验相结合的实践表明,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工业控制网络训练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和研制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同时具有信息层、控制层的三层工业控制网络。网络底层配置机、电、液、气各类被控对象的综合实验设备。实验设备浓缩了整个工控网络和工艺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工控网络实验和工程应用平台。训练平台的开发对新技术推广和工程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Internet为基础的远程教育迅速发展并深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而远程实验是整个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结合了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解决了目前远程网络教学中缺乏实验教学环节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指南"网络实验课件,利用Flash MX对脚本语言ActionScript的支持,以及在动画制作、互动性等方面的优点,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具体操作进行了解释和演示,并构造了一个提供用户进行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操作的虚拟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B/S结构的过程控制网络实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众多问题,提出了实验设备网络化的思路。以学校的THJ-2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设备为例,介绍了网络实验系统的结构、组成,将液位控制实验作为典型实验,说明了过程控制网络实验系统的工作过程。最后,分析了开发网络实验室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尝试引入网络管理最新标准NETCONF协议来探析有效地统一管理日益多样化的网络实验设备这一问题,提出基于NETCONF协议的网络实验设备协同管理模型。NETCONF协议为网络实验设备的协同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保证设备监视管理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有利于改进现有方法在设备配置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为网络实验设备协同管理的自动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积件思想、多媒体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和开发了适应网络教学需要和材料实验特点的新型材料热加工网络实验教学系统。其中涵盖了材料的铸造、焊接、压力加工和热处理等相关实验内容,由实验教学子系统、多媒体实验教学素材库、在线考试子系统和在线答疑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该系统的运用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单一、内容死板、流程固定、缺乏交互性等主要弊端,提供了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实验教学形式,并且可以大幅度地节省实验材料和实验经费,改善实验设备数量不足、场地紧张和师资匮乏的状况,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提升设备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根据终端的不同,该网络平台分为互联网实验教学子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实验教学子平台。两个子平台均包含设备监测、设备诊断和设备选型等功能模块。设备监测和设备诊断模块面向提升设备的5个子系统,实现实时值查看、数据查询、故障报警和原因分析等功能。在教学中,将现场实验和网络实验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指纹识别和网络监控系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系统的指纹识别功能可用于实验考勤并防止冒名顶替现象;系统的网络监控功能可方便教师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杜绝玩游戏、不认真做实验的现象;系统的统计功能可根据需要将学生成绩、出勤率、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等情况快速准确地统计出来。这种新的实验管理模式可大大减轻实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远程实验系统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实验硬件设备的远程实验系统为对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实验人数和实验设备数不匹配情况下关于实验权限分配的管理机制。在该管理机制下,远程实验系统由现场部分、管理机以及若干远程终端组成,以共享变量网络编程技术,实现系统中三方实验信息的互通。以传感器实验对该管理机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人同时参与远程实验时,远程实验者能获得相应实验权限,在实验人数大于实验平台数的情况下,远程实验系统能正常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3.
同样的实验原理,采用不同的实验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实验准确度。以电压三角形法测量无源一端口等效参数实验为例,通过展开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从中得出实验方案的选取策略,得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是网络技术专业实验平台还很缺乏,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平台,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明确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规划目标;规划实验实训平台的硬件设备的配置、软件系统功能、网络综合功能方案;制定了实验项目方案,提出了实验平台模型。  相似文献   

15.
协议分析是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GNS3+VMware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模拟试验中使用的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通过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可以对TCP/IP各层协议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该实验平台能够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以及工作过程,网络组建过程,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缓解互联网中IP地址可分配数量不足、提高主机配置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园区网络组建中,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网络工程实践技能。针对物理实验设备上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研究与分析可操作性差、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基本工作过程和3种常用的配置实现方式;在企业网络仿真平台上设计网络场景进行实验仿真,以基于中继的DHCP服务为例给出实验仿真的详细过程。实验过程与分析表明,在虚拟平台下进行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原理的理解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阻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河南农业大学构建校级、学科以及院级人才培养立体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基础实验训练、综合实验训练、实践能力拓展等多层次的创新开放实验新模式的经验。为高校更好地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促进实验教学管理方面的做法,在实验器材及试剂采购、实验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实验设备利用率计算和实验成绩考核等深化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高校演示实验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以Zigbee无线网络为载体的演示实验自动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教学、讲解清晰、讲解同演示设备同步等优点。系统采用主从方式,由教学播放器、从控制器、无线射频遥控器组成,能同时连接128台讲解实验设备,可全天开放实验教学,无需教师参与,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整合ACL和NAT的网络安全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课程中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和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分散独立的现状,利用华为3Com公司的网络实验设备来实现整合ACL和NAT的网络安全实验,采用2种由易到难的网络拓扑结构,创造性地设计和实现了该实验方案。并且,结合了WWW、Telne、tFTP 3个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以及R IP动态路由配置,既充分地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ACL和NAT的原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