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解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的。(一)从外貌体会内心。“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年龄并不太大,但满脸皱纹,斑白两鬓,显得十分苍老。仅  相似文献   

2.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过程中 ,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 ,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 ,你吃啊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 ,教师说 :“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 ,自己啃鱼骨头 ,直到眼睛看不见了 ,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 ,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 ,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 ,会有怎样的感受 ?让我也试读一次吧 !”教师哽咽着声音读 :“老班长 ,你吃啊 !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教室里格外沉静 ,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相似文献   

3.
《金色的鱼钩》多处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表,而每一次的描写又独具匠心,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作用。因此,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次次的外表描写,就能窥视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抓外表描写,揭示文章中心第一次对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是在文章的开头。  相似文献   

4.
《金色的鱼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很喜欢读,但文章较长。针对这样的课文,可以采取抓主干、赏枝叶、整枝嫁接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一、缩写课文——抓主干根据学生喜欢读这篇文章的实际,让学生反复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出课文大意(即老班长接受任务——第一次吃鱼汤——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不吃鱼的原因——命令我们吃鱼——老班长牺牲——保存鱼钩)。只要求学生把握住文章基本的内容、基本情节即可。这样一来,一篇较长的课文便露出了筋骨。同时,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写出了课文的大意,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抓主要内容的能力。二、再现情节——赏枝叶《金色的鱼钩》一文情节十分感人。特别是“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讲不吃鱼的原因”、“老班长命令我们吃鱼”等地方更是如此。教学时,要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  相似文献   

5.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老班长为了党交给的护送三个病号走出草地的任务,最后不幸牺牲在草地边缘的事,歌颂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时,教师若能紧抓作者描写他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引导学生读、思、划、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便可达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之目的。第一次——病号“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6.
点题。教师向学生点明作者命题的意图,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可问学生:“本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学生回顾课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释例。有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7.
《金色的鱼钩》(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5课)一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那么,从哪些地方描写了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是怎样尽职尽责,怎样为革命事业而牺牲在草地上。作者在课文中,巧妙地运用“六衬托”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听了一堂公开课,授课的是一位年轻教师,授课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了之后,受益匪浅。下面就这堂课中的几个环节谈谈我的感受。环节之一:教者在抓住课文题目中“从……到……”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思路后,要求同学找出分别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段落  相似文献   

9.
缘起“假的”事件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病文示错和范文纠正的方法,让学生在评议与比较中明确写作要求: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描写要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动作描写要细致、传神,避免概述化;心理描写要形象化。最后设置练笔环节“我写你猜”,即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写班里的一位同学,写后大家猜。  相似文献   

10.
对比与衬托是两种常用的描写技法。因为二者十分相似,许多学生常常在阅读和写作时感到不易区别,难以把握,所以有必要对二者做一下比较分析。先说对比描写。这种描写是将两种人物、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突出各自的不同特征;或将同一人物、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以突出其变化的悬殊。例如诗人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在这里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完全不同的两种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高度凝聚在诗中,使鲁迅的崇高与“死活人”的卑劣形成强烈、尖锐的对照,让崇高者愈见崇高,卑劣者愈见卑劣,充分地表露了作者的爱憎感情。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开头部分写道:“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海鸭也在呻吟着……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此处通过描写暴风雨前其他海鸟的声音、动作和情态,进一步突出了海燕以斗争为乐的昂扬旺盛的精神状态。再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里...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教师的提问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而且要让学生领悟到语言的妙趣。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提问的水平。 首先,语文教师要认真设计好问题。在教学中,常常有如下几种问题模式:1.“是非型”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用是或否进行判断。2.“分析型”问题,一般采用“……为什么(说)……”的句式,要求学生分析其中依据、原因。3.“归纳型”问题,句式一般为“……通过哪些方面说明……”、“……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2.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事写人,突出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外表和内心”。故事记叙了长征途中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纵情讴歌了老班长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文章的结构特点及艺  相似文献   

13.
如何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乐学、会学的气氛,是小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金色的鱼钩》一文朴实无华,具有真情实感,很适合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感知情。教师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后,可抓住“鱼钩”两字对学生进行感知。鱼钩虽然是很普通的渔具,可在红军过荒无人烟的草地时,这个小小的鱼钩却救了战士的生命,故事催人泪下。由此,帮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了解到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体会情。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项目,引导学生想象老班长瘦削的…  相似文献   

14.
“作文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一样。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呢?教学《雨》一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调动器官,仔细观察。作者在描写《雨》中,运用了多种器官观察事物。如看到(视觉)的:“雨越下越大”,“天地间”“迷蒙蒙的一片”,“屋顶”“溅起一朵朵水花”,“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地上”“汇合成一条条小溪”;听到(听觉)的:“粗大”的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闻到(嗅觉)的:“一股泥水的清香迎面扑来”;感觉到的:“屋里特别闷”;脑子里想到的:“真是一场及时雨”。由此可见,在观察中要调动多种器官,不仅要看、听、闻,还要尝、摸、想……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具体的材料。二、观察有序,条理清楚。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观察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整个过程;“雨前”是按先外后里地观察;“雨中”是按从整体到部分,从上而下地观察;“雨后”是按由远而近地观察。由于作者观察有序,描写条理清楚,突出了雨的壮丽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要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突出中心思想,抓住景物特征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环境的方法;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良品质。二、学习指要 (一)本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到……”是两个什么词?它点明了什么? (二)第一段中,作者把“似乎”、“确凿”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有什么作用?它和下文  相似文献   

16.
一、答问、讨论 ,有所侧重。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 ,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 ,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 ,教者可依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方面的能力 :(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 :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 ,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③这两段景物描…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除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练外,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动学生释疑解难,以求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根据课文各段的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 1.课文第一段主要写老班长接受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的任务,为什么要描写老班长的外貌? 2.《草原》一课把草原景色写得那么美,为什么在草地上战士们却受到了饥饿的威胁? 3.三个病号为什么只有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 4.课文开头写老班长对人特别亲,但为什么后来对小梁说话又变得严厉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场面的体会□林清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写记叙活动的作文时要特别注意场面的描写。因为有了场面的描写,才能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又交代了环境,有助于烘托气氛,突出中心,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鉴赏环境描写文学作品的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场景,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鉴赏环境描写不仅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增进读者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入正确把握。引导鉴赏的步骤是:首先辨别环境描写的类别,然后分析环境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特征,再分析作用及其美感效果。如鉴赏《荷花淀》开篇的环境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展示的两方面内容。第一,本段主要描写了月下白洋淀自然景致——“月亮升起来了”,“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你们想错了”》一文的教学。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方志敏)和两个贪得无厌的国民党士兵的形象。教学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的印象,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方志敏的无比敬爱和对国民党反动派部队的无比憎恨、蔑视的感情,教师让学生对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进行模仿表演。教师动用了电化教具——录音机,直观教具——手榴弹让学生有声有色地扮演了那位拿手榴弹的士兵:“……不然就炸死你!”看其表演,确是把敌人的丑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