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推断题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 CuSO4·5H2O(蓝色).  相似文献   

2.
例1 得分率38% 错因:思维将AgNO3、Cu(NO3)2、NaNO3的混合物完全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向此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铁粉。当反应停止后,取出少量的溶液,滴加少许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试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有;一定存在的固体有;可能存在的固体物质是。荟错因点评:学生易出错的主要原因有:①只知Fe能将Ag、Cu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e进入溶液形成了Fe2+,得出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有Fe2+,而忽视了Na+的存在;②对于题给信息“滴加少许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理解不透,错误地认为溶液中不再存在Ag+的同时,Cu(NO3…  相似文献   

3.
<正>一、明确解题思路,逐层挖掘信息同学们在求解高中化学推断题时,应了解和掌握该种类型题的基本解题思路,逐步挖掘题干中的信息,进而达到求解该种类型化学题的目的。其一,需要从"题眼"入手,明确化学反应中的特征条件、特征反应及特征现象等。比如,某白色絮状沉淀会在反应过程中先后呈现出灰绿色、红褐色沉淀,这就是Fe(OH)_2和Fe(OH)_3。其二,逐层展开,也就是遵从化学题干信息来逐步探寻解题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1)Fe^3+、Fe^2+及其化合物的颜色 Fe^3+在水溶液中呈棕黄色;Fe^2+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Fe(SCN)3呈血红色;Fe(OH)3沉淀为红褐色;Fe(OH)2沉淀为白色;Fe2O3固体为红色;Fe3O4固体为黑色;FeO固体为黑色.  相似文献   

5.
由实验时一次药品浓度错误而想到用Fe(OH)3溶于NaOH的问题来解释为什么在诸多Fe(OH)2制备实验改进中使用高浓度或固体NaOH会出现白色沉淀更明显的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高浓度的NaOH对Fe(OH)3有溶解作用,有利于Fe(OH)2的白色呈现。  相似文献   

6.
正题目(2001年天原杯复赛第27题)由某物质R和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 g,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146 g 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求混合物中R的质量.原解由题意知R为Ba(OH)2.设参加反应的Ba(OH)2质量为x,生成NaOH的质量为y.  相似文献   

7.
物质推断题具有题型多变、综合性强等特点,能广泛地考查同学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好地反映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经过笔者细心地观察,认为要较好地做好推断题,应做到以下几点:找准“题眼”;熟记物质的性质及状态;综合考查,统观全局。一、找准“题眼”物质推断题虽然综合性较强,迂回曲折,表面上较复杂,实际上一个题中总有一、二处你所熟悉的“显眼处”,即所谓的“题眼”。找到了题眼,然后顺藤摸瓜,寻根究底,不难顺利解答。例A、B、C、D、E、F六种物质中,E、F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选修4中引入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师生常常遇到一些难以深入解释的溶解问题.如氨水和MgCl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而该沉淀又能溶于NH4Cl.氨水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但Fe(OH)3却不能溶于NH4Cl溶液.FeS能溶于强酸,但CuS不溶于强酸.CuS能溶于  相似文献   

9.
Fe(OH)2制备过程中产生灰绿色的原因众说纷纭,争议颇多。在研究NaHCO3与FeSO4溶液反应制备FeCO3沉淀中,意外得到了“茶绿色”的FeCO3沉淀(纯品为白色),藉以研究Fe(OH)2变色的原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Fe(OH)2沉淀物吸附反应体系中绿色的Fe2+是Fe(OH)2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沉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第三册〔实验1—2〕,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1、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絮状物Fe(OH)_2,2、Fe(OH)_2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_3。按课本做法,现象不太明显,特别是看不到白色Fe(OH)_2,笔者将强碱NaOH改为氨水,现象较为明显。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 CO_2,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待沉淀增至一定量后,若继续通入 CO_2,则发现沉淀逐渐减少,乃至全部溶解。开始所以生成沉淀,是因为 Ca(OH)_2与 CO_2作用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CaCO_3(20℃时 CaCO_3的溶解度为0.0065克)。而后来沉淀的溶解是因为难溶于水的 CaCO_3与CO_2、H_2O 作用转化成了易溶于水的 Ca(HCO_3)_2(20℃时 Ca (HCO_3)_2的溶解度为16.60克)。学生对这一有趣的实验现象及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他们在解答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 Na_2CO_3和 NaHCO_3溶液这道题时,常作以下回答:分别取试液,各滴入 CaCl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 Na_2CO_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原试液为NaHCO_3溶液。  相似文献   

12.
一、固体物质的反应1、绿色变黑色:Cu2(OH)2CO3△2CuO+H2O+CO2↑2、紫色变黑色:2KMnO4△K2MnO4+MnO2+O2↑3、黑色变红色:2CuO+C高温2Cu+CO2↑4、蓝色变白色:CuSO4·5H2O△CuSO4+5H2O5、红色变白色:2HgO高温2Hg+O2↑6、红色与黑色变白色:2Fe2O3+3C高温4Fe+3CO2↑二、固体与气体的反应1、黑色变红色:CuO+H2△Cu+H2CuO+CO△Cu+CO22、红色变白色:Fe2O3+3H2△2Fe+3H2OFe2O3+3CO△2Fe+3CO24P+5O2点燃2P2O53、红色变黑色:2Cu+O2点燃2CuO4、白色变黑色:3Fe+2O2点燃Fe3O45、白色变红色:2Hg+O2△2HgO6、黑色变白色…  相似文献   

13.
Fe(OH)2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在空气中或含O2的水溶液中极易被氧化而变色,难以观察到它的本来颜色.对此,人们开动脑筋,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Fe(OH)2被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化学实验题(第33题)是该卷中赋分最高的一道试题(22分)。a.题目: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①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②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③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方法二:在如图1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制备。①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②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  相似文献   

15.
1.常见物质的推断题例1(2010年兰州)有A、B、C、D、E、F六种物质,已知A为一种氯化物,B为一种钠盐,C为一种碱,D为一种常见的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①A和B的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②B和C的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③A和C的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④把D通入C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F生成,  相似文献   

16.
以Fe-H2O体系E-pH图为依据,从电化学、化学热力学、沉淀溶解平衡等角度进行计算,推导了制备Fe(OH)2的最佳条件。基于计算结果,设计了三个实验,均明显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及其被氧化后生成的Fe(OH)3红棕色沉淀。实验证实,理论计算推导出的实验条件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题目: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Q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  相似文献   

18.
极值法也叫极端法.一般适用于有关混和物或决定取值范围的计算.把题设中几种物质的总量假设成只含某一物或某二物的质量再按题意求解,然后据求出的数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例1.在50克含有1.17克氯化钠和0.84克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AgNO_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克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C)氟化银难溶于水(D)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分析:此题的目的在于用定量实验推断物质(AgF)的性质(溶解性).当加入足量AgNO_3时Cl~-肯定全部沉淀,至于F~-能不能转化成AgF沉淀则应视题日中2.87克沉淀量与Cl~-完全沉淀的沉淀量的关系确定.如果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小于2.87克,则F~-也变为AgF沉淀了.如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等于2.87克,则AgF溶于水.故Cl~-完全沉淀就是一种极端情况,生成AgCl的质量也为一极值.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六种沉淀最常见。无论是在教材里,还是在习题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六种沉淀是BaSO4、AgCl、CaCO3、BaCO3、Cu(OH)2、Fe(OH)3等。根据它们的特性,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BaSO4和AgCl,它们不仅不溶于水,更重要的是不溶于稀HNO3。初中化学中不溶于稀HNO3  相似文献   

20.
(一)推断题解法与“题眼”分析基本思路如下:__,一审析原题一明显现象发散思维一题眼一突破口一结构特征反映特征现象特征顺推逆推一结论一检验。筛选l月才1 断卡 推一 常见“题眼”有: 1.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和水,元素可能为硫、氮。 2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合,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氮。 3.两种盐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两种盐可能是江Ba戈oH):与(N氏)2呱、②AIs十与乎一、③居十与Hc街或月3·与c诱一、④乓诱一十ZH十。 4.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龙,码q,川(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