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985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总量一直的维持在350~400亿m3/a左右。1996年全国666个设市城市中532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134个城市建成的309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总量仅为44.6亿m3,其中经二级生化处理的仅占6.9%,有77.4%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1997年废水排放量达到最高值416亿m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7亿t,市政污水排放量189亿t。1999年城市污水污染负荷首次超过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我国水污染的重点已经从工业点源为主的控制,逐步转变为以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根据建设部估计2000年废水排放量为480亿m3。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生活污水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生活污水管理绩效评估包括对污水排放、收集、处理效果、效率及公平性的评估.本文根据城市污水管理的目标建立了污水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人口覆盖率评估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标排放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理的首要目标;将负荷率作为污水处理厂建设评估的重要依据;以单位污染物削减成本作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效率评估的主要依据,以行业标杆企业的社会协议成本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估算和污水处理投入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水系统按照“分段集中 ,自成体系 ,就近排放”的原则 ,通过街道路面下埋设的雨水管道排入城市防洪沟渠河道。污水排水区域则是以牛桥河为界 ,分为东西两大区。东区污水经东区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汇入污水总干管 ,进入东区污水处理厂。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排放至小黑河 ,最后进入黄河。西区污水暂不作处理直接进入牛桥河。呼和浩特市城市排水事业解放后才开始发展建设 ,直到现在 ,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已有 488km,其中雨水管道 2 0 3km,污水管道2 4 9km,建成投产日处理 1 5万吨污水处理厂 1座 ,立交雨水…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2)
城市污水(municipal sewage)主要是指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的总称。如何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的方式,城市污水的范围还应该扩大到雨水以及工业生产废水等。目前,对于城市污水的范畴确定,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城市污水根据城市排水管网,统一输送,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净化处理。在城市发展中,必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设,对于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当中,有很多工厂成为城市气体污染的重要来源,它们是造成城市气体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比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就是其中之一。它散发出的含硫化合物和烃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烈的臭味,是城市气体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因此,本文着重的探讨了污水处理厂恶臭的防治措施,目的是为了可以解决城市污水场所散发出来的恶臭,使城l市的大气环境得以改善,为城市的居民创造出一个空气清新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在城市相对好办,那里普遍已有或正在兴建较大型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为此铺设的输送污水的管网系统也较为集中。以江苏常州这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为例,到2005年底己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管道492公里,污水处理系统初具规模,其中城市污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各城市中兴起了许多新的污水处理厂,可供选择的污水处理工艺方案也逐渐提高。然而,目前一些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时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进方案,包括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和其改进型A/O、A2/O工艺,AB法工艺,SBR及其改进工艺以及氧化沟工艺,并且对工艺选择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北戴河属于缺水型城市,区域内没有污染工业,其西部污水处理厂出水属于优质中水水源,应作为绿化、洒扫、景观等非饮用水源的重要补充,加以重视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还不能喝的中水 高碑店村在北京的东边,北京市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就坐落在此.为了缓解北京市缺水的现状、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北京市政府推行了"用中水替代新鲜水源"这一节水措施.中水是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得到的水.中水的用途很广泛,主要有:1.园林绿化用水,包括绿化用水、河湖补水、公园内冲洗厕所和公园内道路冲洗;2.配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如中水降尘等;3.小区用水,包括冲厕、绿化等;4.中水洗车:5.工业冷却用水.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建设要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关注环境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每年投入污水处理的费用不断增加,但污水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城市水污染成为制约经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促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改造,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文章主要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展开研究,分析复合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促使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能够符合国家水质基本标准,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提供一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美国水资源政策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贺缠生 《资源科学》1998,20(1):71-77
美国水资源管理政策自建国200多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早期的重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以流域范围着手,重视多部门协作,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平衡。本文简要介绍美国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途径的变化,以期对中国水资源管理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个典型提黄灌区为例,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建立了作物布局的线性规划模型,并用计算机求解,得到了两个规划水平条件下的解,从而说明了优化作物布局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水土资源高效持续配置战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水土资源对农业的约束不断硬化,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诸多矛盾的焦点,2010年缺水量将从现在的400×108m3,1996年-2010年耕地占规模约900×104hm2。摆脱资源困境的基本思路是实施以“四个结合,六大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水土高效持续配置战略。“四合结合”:1、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2、开源与节约相结合;3、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4、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结合。“六大体系”:农业资源高效持续配置的1、生产体系;2、布局体系;3、技术体系;4、管理体系;5、保护体系;6、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海红 《青海科技》1999,6(1):31-32,45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一个地区经济持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笮共和县水资源数量、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水资源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初期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分别阐述了前两个阶段的特点。然后,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突出的背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定义及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从美国Varian公司引进的大型分析仪器FT-80A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配套的循环水冷却装置及其调试过程。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传胜 《资源科学》1999,21(6):66-69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略论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专集》汇集了在“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项目支持下,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学过程研究为主题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理论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农业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植被蒸散与水资源管理、区域资源生态系统数字化方法等研究内容。此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专集》的序,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小组近2a来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缺水状态的识别及其多维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区域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子之一,但传统区域缺水状态的识别方式存在许多局限和问题,其调控行为也缺乏系统性。该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实践,提出了五个层次上的区域缺水状态识别准则,并对区域缺水状态的度量过程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立足于现状供水能力、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外流域调水为基础的三次平衡度量为今后区域缺水定量识别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框架,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当中。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区域水循环、开源节流和区际资本三个层面上的多维调控行为,对于解决我国今后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有着积极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城市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发展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北京市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在结构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基础上,系统阐明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并探讨了未来用水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影响,旨在为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