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食用油脂短缺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严重问题,油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国家食物供给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趋紧,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油菜籽4633万吨,同比增长18.8%,我国进口油料消费比重已达到  相似文献   

2.
食用油脂短缺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严重问题,油料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国家食物供给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趋紧,  相似文献   

3.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与植物油供求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所利用的原料资源归纳起来主要有植物油脂、各种废油和动物油脂,而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制取生物柴油的最主要原料。随世界石油价格上升,包括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在内的世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致使CBOT豆油价格持续上升,而且面临继续上升的巨大压力。我国植物油供给严重不足,直接和间接进口植物油占中国植物油总供给量的比例已达到56%,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植物油只能依赖直接大量进口,这将进一步加剧世界植物油市场的供求紧张局面;受世界植物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生物柴油生产成本,使生物柴油产业投资面临风险。为此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特点,制定长远的生物柴油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生物柴油原料多样化,并合理引导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以实现中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振彬 《大众科技》2013,(5):79-81,34
近年来,陆续有大型食用油脂加工企业落户广西沿海,广西的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也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而变化。文章通过CIQ2000系统对2005-2012年广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进行统计,对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几年广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贸易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鸿 《资源科学》1992,14(3):72-75
九江市人均耕地仅有0.9亩,在耕地日益减少,人口不断增加,食用植物油供不应求的今天,占用大量耕地种植植物油料,必然有损于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的生产,出路何在?依靠资源优势,发展油茶生产,是解决粮油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管理》2009,(6):69-69
临沧佳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以油菜籽、茶籽、核桃为主要原料,生产“金色家园”牌食用植物油为龙头产品的食品“三优”企业。建设规模年产3000吨植物油,生产工艺及设备制造安装由中国农机院油脂研究所承担,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原料50吨,2006年6月顺利投产。在生产上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的“金色家园”系列精炼植物油推向市场后,得到了用户一致认可和好评,产品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7.
正少吃动物油脂,素食减肥……在许多人的养生观念里,猪油被视为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不过,根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团队的科研结果,中国人以猪油为基础油脂,与植物油搭配食用的传统饮食习惯,具有极显著的抗肥胖功能。该成果近日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对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民以食为天,饮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饮食的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而食用油是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很有必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一系列的新型食用油,主要包括草本作物油料、木本作物油料、微生物油脂、油脂代用品、油脂加工品几类,不同来源的新型食用油脂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在烹饪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新型食用油脂的营养与烹饪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庄易 《华夏星火》2013,(9):72-73
食用油是国人日常饮食必备的消耗品,"油瓶子"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近年来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作为湖南省最大的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坚持从源头抓起,致力于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产业链。随着一些食品领域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已成公众的关注热点,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共同的健康追求,而食用油就是其中的热点之一。湖南盈成油脂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盈成油脂)彭华表  相似文献   

10.
郑志方  孙击翔 《科协论坛》2008,(6):F0002-F0002
中国植物油自给率仅为39%,61%靠进口。“中油-0361”的问世,可能会将中国的植物油自给率提高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可耗竭资源价值理论与陕北能源价值补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宗宪  姜昕  王青 《资源科学》2010,32(11):2200-2209
本文首先明确了可耗竭资源跨期分配的动态效率标准和代际公平标准,以动态效率标准为原则,通过最优化模型分析,解释了可耗竭资源价格构成的原理。即资源价格理应保含边际直接成本、边际环境成本和边际使用者成本三部分内容,其中边际使用者成本是资源自身价值的体现。然后讨论应当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对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补偿。最后展开量化分析,采用以代际公平原则为指导的使用者成本法估算2001年至2006年6年间陕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造成的使用者成本大小,分别与各年地方财政收入当中的资源税收入作比较,得出当前价格及税收水平下,陕北能源资源价值损耗远未能得到有效补偿的结论。如此将不利于该地区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研究我国矿产资源海外供应的总体安全状况,本文创建了集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资源通道依存度和资源地域依存度为一体的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及对应的计算模型。收集了2013年我国39种矿产资源的进出口价值、消费量等数据,测算了2013年我国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资源通道依存度和资源地域依存度,分析了我国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形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对外依存度过高,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资源安全影响较大;我国南海地区尤其是马六甲海峡,资源通道依存度过高,对资源安全风险较大;我国中东、非洲矿产资源地域依存度相对较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建议增加陆路通道资源进口比例,加强我国矿产品、产地和产能储备工作,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3.
废润滑油再生资源产业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先斌  廖兰 《资源科学》2006,28(2):186-190
废润滑油再生后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能源。然而,在对其进行再生时,使废润滑油的资源和能源特性得到最大化利用和环境影响最小的重要措施和前提是,对其实施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废润滑油再生资源的产业化问题,属于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研究范畴。它的研究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由于石油类资源短缺导致其在制造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方面所产生的压力,从而使我国的生态恶化和资源超常规利用两大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决。因此,本文就废润滑油目前的回收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在实现废润滑油再生资源的产业化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重庆市的具体情况为例,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措施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油价时代的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贸易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运成  陈志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2-177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障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通过对历年来进口石油的数据统计分析,作者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应着重处理好3方面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角度提出化解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优势;②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战略格局;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④利用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估算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汤玮佳  邹玮 《资源科学》2012,34(3):589-597
本文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2000年和2008年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虚拟生态要素(虚拟化肥、虚拟农药、虚拟农膜)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国际还是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的流动量均呈扩大趋势。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西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对粮食贸易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产生的资源、生态、经济效应分别进行探讨,发现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农业生产挤占绿水资源而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经济发展也蒙受着较大损失。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以及利用国际资源五个方面对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谢云 《资源科学》1999,21(6):13-17
气候变化使我国气候资源的波动亦发生相应变化,考虑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定量描述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程度,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和响应对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本文通过定义敏感性指数和气候影响程度指数,初步探讨了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波动响应的敏感性,以及气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资源响应的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某些气候边缘地区,如水热年际变率较大地区,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北方强于南方,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针对气候变化开展的响应对策研究,应考虑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世界油气资源格局与中国的战略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建安 《资源科学》2008,30(3):322-329
本文以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赋存、分布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世界和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与供需的基本态势和变化趋势。总结了中国利用世界油气资源的背景和基本格局。提出中国的战略选择时策:以和平和协商为主要方式平衡世界能源输出、消费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关系,全面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坚持油气资源利用多元化和来源多元化的原则,全面参与油气资源输出国家和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坚定不移的建立和实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强化利用世界油气资源运输的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鲍燕芬 《资源科学》1993,15(3):33-39
发展农业经济必须和农业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今天,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众多的岛屿,特别是丘陵岛屿,绝大多数都面临着一系列相近的环境问题:耕地缺乏、水源不足、能源紧张、资源衰退。但海岛也有其优点:渔盐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开发潜力大,气候资源优越。本文以舟山群岛的岱山岛为例,虽海岛生态农业的建设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应充分利用海岛的优势,因地制宜,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几种有海岛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希望能为我国诸多海岛的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