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产出导向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下,《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的“金课”建设按照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三方面统筹规划、整体实施。采用智慧教学工具与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打造出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新形态。形成性评价与任务驱动教学覆盖了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调提升,有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体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建设优质通识课程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优质通识课程的设计要与通识教育目标相一致,这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优质通识课程要有高质量的教学,这要求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且对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建设优质通识课程的关键是高水平的教师愿意开设通识课程,且愿意在这些课程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这需要学校人事管理政策和资源分配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然而,在教学改革中,学生视角的声音鲜见于讨论。教学实践和问卷调研亦发现,许多大学生对金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自我的学习评价过高,而实际的考核结果低于预期,对学生心理造成冲击,也有部分学生深陷内卷或躺平之困而不自知,不仅使得“金课”建设困难重重,而且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悖。本文从学生视角解析地方高校“金课”建设的困境,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习没有真实发生的课堂普遍存在,要对这样的课堂进行"课堂革命",让课堂回归初心。真实发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主动积极地进行;真实发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有深度地进行;真实发生的学习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有结构完整地进行。用心学习、深度学习、完整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发生的学习,"金课"建设必须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对"异化"的课堂进行"课堂革命"。"金课"建设是系统工程,为确保"金课"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进。  相似文献   

5.
于高等教育改革而言,如何定义并打造"金课"意义重大。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教学研究》第十届编委会的24名专家为样本,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与编码,对"金课"的概念进行界定,从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角度揭示当前国内大学"金课"建设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围绕“金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基于“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金课”建设新机制等强有力的措施,为全面打造各专业“金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基本功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能与科学研究相比存在着弱化的现象,课堂教学质量,出现了"水课"。"金课"与"水课"相对,"金课"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水课"是含有水分的课堂教学。"金课"不仅要实现目标层面、人格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要求,还要在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为学生构建能力导向、广博精专的知识结构,是突出创新创造、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吴洋 《职教通讯》2019,(18):27-29,37
"金课"是在现代质量观理念下诞生的产物,是现代社会标准化生产方式向教育领域的延伸。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更加丰富多元,更加需要高职院校认真研习"金课",把握高职课程规律,重视课堂教学。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从"健全课程建设制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优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等方面提出了可供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组成原理以金课的“两性一度”为标准,探索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内容有挑战度的金课。课程的理论知识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线上、线下、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学生演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实践体系和多维度评价系统。金课的建设不仅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而且能为计算机专业其他金课的建设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晓枫 《文教资料》2020,(7):196-198
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将“金课”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积极打造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提出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构建议,以及高职院校“金课”的建设路径,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现行制度下教师与学生的博弈过程分析可以发现,通识课“水课”的形成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短期行为结果,其深层次原因恰恰在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考评制度设计允许甚至鼓励教师与学生长期采取消极行为选择所造成的均衡结果。为此,高校需要以构建多元化考评目标为突破点来改进和完善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考评制度设计,树立并强化“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以实现教师和学生长期积极行为选择的最优均衡,从而全面提高通识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金晏 《文教资料》2021,(4):176-177,182
打造高职金课,不仅要求课程的高质量教学,还要担负起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这是一场以课程质量为核心的课堂革命。实施课堂革命就是重塑高职课堂,围绕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梳理、设计和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完成双高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杨晶晶  龚露 《教师》2023,(25):99-101
教育学课程是高校师范专业的一门具有奠基性的教师教育课程。近年来,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作者基于“金课”建设背景,针对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修订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旨在提高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其成为具有显著特色的“金课”,进而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当前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重点。高等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应以学员学习需求为中心,体现"即学即用"要求;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现混合式教学要求;应着力缓解工学矛盾,体现碎片式学习要求。针对成人高校、教员和学员"金课"建设动力不足问题,应采取强化成人高校"金课"建设的保障能力、激发成人教员"金课"建设的内生动力和转变成人学员"金课"参与的学习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第一模块,是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性、自主性学习转变的黄金期,对形成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课程教学中出现内容缺乏整体性思维,重参与、轻深度,重成果展现,轻思维交流,评价的反馈性和区分度不足等问题。研究生的培养同样需要"金课"的滋养,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需求性为导向的内容设定、整体性的问题创设、交互性的思维展示和指引性、真实性的评价反馈等特点,着重在内容重构、回归现实、思维交互展现、过程数字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以切实提升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郑小媚 《英语广场》2020,(22):65-67
当前,各高校英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备课,打造“金课”,使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本研究尝试从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着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大学英语课堂中,旨在打造全新的大学英语“金课”。  相似文献   

17.
樊梅 《亚太教育》2022,(5):169-171
“金课”建设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考核的主体,在“金课”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前沿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辩证地使用各种理论和学说来改变和重构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能力的社会急需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金课”建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应改变“水课”的教育生态基础,疏通“金课”建设遇到的目标、双师、绩效、地位、驱动等现实“堵点”,从管理、供给、需求三侧调节,全面优化教育生态,以有效促进“金课”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打造"金课"要从分析"水课"的特征入手,课程教学体系化、课程具有时代性、课程凸显职业性、课程达到高质性、课程具备全维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是"金课"建设必须坚持的标准,并通过明确评价主体权力界定、评价客体准确划分、评价目的的"全面性"、建立科学评价标准、综合运用评价方法等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金课"打造路径,打造出我们期待的"金课"。  相似文献   

20.
推进高校"金课"建设成为振兴本科教育,落实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的主要着力点。从理论上来看,高校"金课"是具有多维内涵的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产生高阶性的学习。从实践上来看,高校"金课"建设是一种课程建设的范式转换,在推进"金课"建设进程中,需要克服"金课"建设中存在的路径、责任、理论、主体和内容等方面的偏离,避免高校"金课"建设回到老路。在建设对策上,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金课"建设整体规划;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进"金课"建设范式转换;重构高校教学基层组织,加强"金课"教学团队建设;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整合性"金课"课程框架;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创新"金课"建设新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