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科大类招生是高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解学生对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的想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等,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农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大类招生的学生专业选择意向进行调查,提出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困难帮扶,培养专业兴趣,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培养制度等改进措施,解决大类招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学校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改革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专业分流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减少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拓宽厚实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专业分流的具体实践过程看,存在学生对按大类招生培养的认同感不高、专业志愿的满足率较低、各专业间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等问题,需要合理设置招生口径、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专业建设等,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的专业分流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总结得出了低年级的课程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高年级的课程要体现"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建设,在招生环节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大类招生有利于高校推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先基础、后专业"的学习模式,也对高校原有的分专业招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大类招生在高校推行的现状和困局,提出在教学改革、专业分流、学生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解困之策。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多样化,推动学校转型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招生与培养模式。但是独立学院实行这一招生与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类招生"模式不协调,"分流培养"环节专业"冷、热"分化严重,结果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解决的基本措施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多阶段多途径加强专业引导、做好专业分流管理、加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材料性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对照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要求,依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培养大纲和讲授内容,因材施教,开展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对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分析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明确了依据材料大类进行模块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按专业招生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有很大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和优化的问题。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为例,提出了优化专业分流的策略建议,以期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谷科 《科教导刊》2020,(2):38-39
在学科大类的培养体系下,如何对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公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从顶层进行规划,建立联系和区分,改革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的基础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兴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改课题。本文以新时代教育方针下的要求作为指导方向,根据现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探讨和改进省属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主要包括新时代教育方针下省属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类人才基础课程培养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措施、体系改革的实效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9.
创办地方高校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须紧扣地方农产品生产特色,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本校在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建设过程中,坚持创新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探索大类培养、分类发展的培养模式,强调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及"双师型"教师建设,立足应用型科研提升专业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0.
宋毅  许少平 《教师》2013,(23):36-37
为了进一步强化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必要进行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使专业教学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紧紧跟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步伐。本文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为例,阐述校本教材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学生能力、育人主体、路径载体、创新形式、长效机制等八个维度进行专业引导的探索,点面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专业间的优化配置,切实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大赛为切入点,分析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指出职业院校要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进行专业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学生能力、育人主体、路径载体、创新形式、长效机制等八个维度进行专业引导的探索,点面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专业间的优化配置,切实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年考试季。随着2014年高考的日渐临近,各地高校新政迭出,其中,"大类招生"堪称亮点。东北财经大学继续实施分数优先,扩大大类招生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部按大类招生;南开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增至12个。大类招生正成为我国重点高校招生的改革趋势。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校后实行宽口径大类培养,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之后,再根据兴趣爱好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于2001年正式开始实施"元培计划"。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示范院校建设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大事.高职教育办学的出发点要回归到培养人、培养高技能人才上来,要坚持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的专业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在专业建设中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的方针,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要注意系统化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示范院校要发挥辐射作用,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对高职教育我们要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在概述高校大类招生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理念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分流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调整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和加强人才培养成效的统计反馈。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海关管理专业整合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归入财经商贸大类中经济贸易大类,在当前贸易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改革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系统介绍和总结了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技能竞赛、资格考证、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等五因素为导向,在改革课程建设,进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对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念 《教师》2014,(17):16-17
大类招生培养突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特长"的素质教育的特点,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大类招生培养中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了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对做好大类招生学生培养的意义和优势,并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专业分流的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在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总框架下,结合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专业的内涵,明确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师资来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普遍问题与个性问题,分析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现实困境,探究大类招生背景下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优势路径选择,对家政学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