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锐 《职业技术》2009,(12):76-76
本文基于中国高等教育界正在积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和实践的现状,针对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北京等地区的情况,提出新的教学质量观,并对高等教育普及化地区教学质量观应确立的理念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地区的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和实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专科)学校都应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实用的教学质量观"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系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系统特征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在高等教育目的方面,政治论与认识论逐渐统一;在高等教育功能方面,交往功能日益突出;在高等教育体制方面,学校类型更加多样;在院校管理方面,民主化与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在学习者方面,来源更加广泛、他们承担部分费用、地位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而言,评价有功,但绝非万能,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之后,教育评价的方向、方式和方法亦需相应调整,必须规避盲区,明确标的,分辨因果,调整重心,评判有据,谨慎作为。既知其可为,亦知其不可为。面对有生命的教育活动和动态的院校行为,必须知道有的评不了,有的不能评,有的无需评,有的小心评。去繁就简之后,教育评价方能够规避副作用而更好地践履其推动教育进步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正是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加快,使以前的课程设置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从而发生一些改变。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进程中影响了课程质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保障,同时也需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就规模而言进入普及化阶段,需要确立和践行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观.依据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社会与个体需求特征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同层类高校应依据自身定位与特色明确人才的具体素质构成,培养专业性、综合性、人文性、个性化、创新性、国际化"六位一体"多样化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应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我国应摒弃"心理精英教育"观念,树立匹配适应性择校观;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体系灵活性,注重个体体验与价值增值;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平衡各类高校支持力度;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评估机制,凸显学习者在评估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对我国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社会,美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成就,美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发展后劲是其他任何国家不可比拟的,而美国以三百年走过了欧洲国家千百年走过的道路,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历程及其特点的分析,提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阶段,大学生身上显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构建、培育及提升这些时代特征,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结合个案研究、意义阐释、价值分析,综合新时期大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四项时代特征,即张扬鲜活个性,激发个体潜能;培养独立人格,促进人格养成;秉持主体教育思想,高扬主体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阐明其具体内涵,论讨其实现路径,为高校树立更加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普及高等教育地区的教育质量现状,用定性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了若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比较分析浙台两地高等教育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对普及化阶段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优化顶层设计、做好精英教育、扶持民办教育、加强质量建设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黄福涛 《江苏高教》2022,(10):17-23
1991年之后日本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其本科教育发生巨大变化,日本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有关大众化理论中的某些观点。此外,在开设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内容,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教育内容等方面,普及化阶段日本本科教育发生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早已跨入普及化阶段的美国本科教育有着极大的共同点。然而,日本独特的教育传统以及国内其他因素也导致日本本科教育面临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质量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学校规模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这样才能有力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文旨在分析面向市场经济对高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讨模糊评价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学校已连续扩招几年。思考、分析、研究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在高等教育数量扩招的同时必须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卓雅 《山东教育》2020,(Z1):72-74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起,高校教材经过20年的建设,基本解决了当年教材种类少、出版困难的问题,但教材内容同质化严重。高校教师作为教材编写者的主体能动性是把控图书质量的关键一环。通识教材作为高校教材的重要组成,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出教材精品。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作为通识教材编写者的教师们必须秉持"三多""二少"的原则,在通识教材建设中创造精品。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河南省高等教育将与全国一道进入普及化阶段,急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区域省情,统筹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科学布局、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持续增强服务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上海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居第二位的是北京,为53%。上海和北京由此成为在全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当今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发达国家维系先发优势,维持社会繁荣的重要武器,也是后发国家蓄能聚势,快速追赶并超越的动力引擎.在历史的继承和革新中,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政策驱动下的公办大学为主,辅之以民办大学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在普及化的各个层次中,专科和本科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在此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单一、主体失衡、层次欠优;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纵深发展的应然路径是行政、市场与高校的三方动力的理性契合,优化层次结构,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实现外部适应与本质坚守、工具与价值的平衡融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精英化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质量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成为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键着力点。新制度的推行通常受到外部环境的结构性约束和内部主体的能动性选择双重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亟须调整传统行政主导的制度安排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机制,形成外部结构保障和内部主体驱动结合的质量文化建设模式,既要关注影响组织机制与选择过程的外部环境与机会场域,也要重视行动者基于自身利益偏好对制度的合法认同和能动性发挥。通过在外部构建良好的制度支持、完善配套体制机制和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内部设计合理的自评估制度、强化高校组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的驱动力,激发行动者的能动性发挥,真正实现高校教育质量文化的卓越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