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满族及其先世与北方近邻民族体育游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与蒙古、达斡尔、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北方近邻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通过“骑马战”、“嘎拉哈”、“射柳”和“隆庆”等项目的比较分析,探究其异同,说明以上诸民族在体育文化上的共同追求,以及分别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世界体育文化中,唯有希腊的体育表现为真正的成熟形态。中国先秦时期甚至与希腊爱琴海文明相对应的殷商时期,也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类似希腊民族“尚武好斗”的准军事体育文化的时期。中国“土”的起源来自于古代的“武士”就是明证。即使这样,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却未能真正走向它应有的文化成熟。“鬼神文化”(殷商)、“血缘机制”(周代)和过分强大的“实用理性”(先秦)以及综合了上古时期各种家族文化、差等之爱和礼乐道德并以“柔弱”为特征的“儒家观念”(汉代及以后)对体育萌芽的制约,是中国古代体育未能走向类似希腊体育那样的成熟境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之一.自金代以来,满族先民有射柳风俗,相沿传习,直至清末.关于射柳风俗的文字记载,虽过于简略,但许多书上都作过实录,可见射柳的活动,在满族先民中,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民风习俗.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社会调查法,对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北方民族节会体育文化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节会体育文化活动是表象,意识形态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文化认同、审美情趣、族群个性和精神状态等;它不但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将会成为未来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六艺"之一"射"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作为商周时期“六艺”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曾经为古代中国培养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延续又使射箭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体育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被更多地负载起传承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就春秋战国时期迅速崛起的“士”阶层对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士”阶层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已经具备了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自由身份、平等意识、尚武精神。但中国古代的竞技体育并没有像古希腊那样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与“士”阶层的“工具化”和“精英品格的丧失”有关。从秦汉君主专制以来,“士”阶层逐渐消失在政府官僚之中,社会氛围和条件越来越不适合竞技体育的发展,古代竞技体育只能停留在贵族官僚们的娱乐游戏阶段  相似文献   

7.
武术历来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原始社会时期,武术教育是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以言传身教传授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学校中出现了以射、御为主要内容的武术教育。中华民国及国民政府时期,则正式置设了武术课程,并有了专业设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课程有了大发展,不仅成为体育院校的必修课,而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驳斥了当前体育法学界有关体育法产生的主流观点,即“体育法近代产生说”,指出该说存在的依据是“古代体育法令粗鄙说”.但是对古代罗马法原始文献的发掘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体育法并不等同于体育法典,体育法在古代社会就已客观存在,公元前一世纪之前是其萌芽时期,之后便随着罗马法的成熟而步入成熟.“体育法近代产生说”并不成立,“古代体育法令粗鄙说”也最多只能用于描述萌芽阶段的体育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发生,发展及衰落的历史过程作了论述,并着重从文化观念方面探寻了体育发展的历史根源。文章指出中华民族与其它民族相同,早在远古时期即具有竞争观念与竞技活动。至汉唐盛世,竞技精神昂扬,竞技活动极为兴盛。文章分析了宋元以后古代竞技意识开始泯灭,社会娱乐性体育地位日益下降的原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的最本质的文化根源是,中国古代以儒家、道家为两大支柱的封建哲学思想与竞争意识、竞技精神是相对立的。儒家的仁礼伦理文化与道家的虚无无为观念,均导致对个性的压抑及对平等竞争的体育精神的否定,因而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终于走向了衰落。此外,文章对古代民间娱乐性体育的社会地位及原因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二千二百年前由汉武帝的臣下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对于沟通中原汉族和西域少数民族的政治、军事、经济、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于中华古代体育的形成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表明中华民族的古代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完成的,中华古代体育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体育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生命追求中的“养生”运动;军事训练中的“武艺”运动;宫廷生活中的“竞技娱乐”活动;节日风俗中的“游戏娱乐”活动;学校教育中的“修身教化”活动等。同时中国古代体育所表现的独特文化精神让世人瞩目:“智力并重”的哲学意味;儒道文化精神的文脉传承;象征吉祥如意的生命表现。  相似文献   

13.
“抱石头”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在西藏各地广泛开展。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抱石头”项目的活动方式、文化价值及其现状等,提出了“抱石头”项目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并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射箭和田猎,是古代人民自卫、谋生的手段,也是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唐代,射箭的技艺与田猎的方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当时的体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唐代射箭、田猎作一番粗浅的考察。射箭射箭起源于远古的狩猎和战争。早在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弓箭,周代将“射”列入六艺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骑射文化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骑射文化是一项历史悠久、内容宽广的传统文化,沿承数千年,涉及射猎生产、军事活动、礼仪风俗、德育礼制、制造技术、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诸多领域,贯穿于北方各个民族历史发展之中,今日保护和传承该文化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文化空间理论为视角,以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个案,厘析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依存性,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构建和保护的方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包括理念变量、组织变量和物态变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和“文化空间”依存的根本、基础和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决定和关联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象及其“文化空间”的存续和存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保护“文化空间”。建构保护中:(1)理念变量是核心,在保持传统核心理念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性丰富和发展。(2)组织变量处于中间层面,要建构和回归族民的主流地位和主流群体;保持族内传承的民族性、传统性,保护传承人;保护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和活动场所的传统性、民族性和原生性;科学保留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提高当地自然农耕经济水平,保持农耕生产方式。(3)物态变量处于外显层面,要求保护动作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原始性、原生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族性、传统性建筑风貌及物质媒介。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江南的竞渡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渡是古代江南民间开展得极为活跃的一项民俗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早在唐代,它便已经发展到使人如痴如狂的地步。唐人对胜负“死生以求”,极尽其能。延至明代,竞渡活动已非常完备。此时造船材料、选桡方法、划船节奏、赛船技巧等等,都有讲究,社会影响也非同一般。清代北方民族入主,竞渡活动就自然消沉,再难见到昔日的规模和声势了。  相似文献   

18.
机遇与挑战——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醒地认清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本文从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基础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几种心态习惯。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正在消失;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改变“往回看”的思维习惯,纠正只有传统形式才呈现中国特色的认识,克服传统体育活动融入现代体育之中,就是被同化的心态。提出了“以科学化求生存,以社会化求发展,以民族化挤身于世界体育之林”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研究认为:我国的学校体育经过夏商周时期射、御、舞的发展,在“文武兼备”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后因汉时儒家学说的独尊而衰退;出于军事的需要,自隋唐至宋明清,由于武举武学的兴起致使武术教育得到推进和发展,而又因清朝后期西方列强的入侵,武举制度被废除.我国古代的学校体育经历了从劳动技能传授、娱乐军事、强身健体至武学武举的发展历程,受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社会风气的制约和影响;其发展规律对当代学校体育的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