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摸索出一条更符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感与语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教学途径,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与基础。我国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早就指出:“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语文既是工具,也是文化,离开一个也不行。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语言文字的过程,特别是本民族的孩子学会母语的过程。”积累与模仿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阅读课是学生接触典范语言的宝贵时机,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习,是现代阅读课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课的语言学习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课…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双语和多语现象在我国民族地区是普遍存在的。何为双语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就是特指民族教育中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为教学用语,借助民族语文学习汉语文,以实现民汉语文兼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包括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以母语为辅助手段,以学懂汉语文为目的的初级形式;也包括采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与汉语文对比教学的高级形式。1.双语教学顺应母语与思维发展的规律。双语教学符合少数民族儿童语言、思维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学原理。任何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思维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濡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也是我国的母语,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语文教学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语言实践应用策略难以有效实施。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应用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担负母语教学重任的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基础,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6.
一个以国家性、竞争性和重在基础为特点的教育改革热潮,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在各国教育改革运动中,本民族语文课都毫无例外地居于一个主要的、基础性的位置上。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已成为各国语文教学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国在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虽各不相同,难以穷尽,但总的说来,其共同特征可以大致概括为:创设前提条件、打好知识基础、发展思维内核、利用班级集体。所谓“创设前提条件”,指的是语文教育中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积极性。因为人  相似文献   

7.
加强母语学习促进双语教学如何处理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和各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密切关系,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的原则。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尚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加强母语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双语教学,促进各民族学生对汉语文的掌握。在朝鲜族学生中,学习母语的条件较为充分,朝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汉字词,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汉语学习。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其教学人员要充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人文语文”便是应运而生的语文实践和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文——母语——民族共同语与人的关系,说明语文——语言——母语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中小学生学习、深造、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也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传递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知识不但是对小学时期知识上的一个总结,也是为高中深程度的语文知识学习打基础。所以,初中时期的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种衔接时期的教育阶段。为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基础巩固,加强文学素养的培养,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教育科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这样谈母语,一个民族把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我们中国的母语不仅仅是一般的交际工具,它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源流。可以这么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形象、最含蓄、最富意蕴的语言。我们的语文课学的是母语,如何根据母语的特点,根据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学习语文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语言发展的底子”“精神发展的底子”“一生发展的底子”,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都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情感、留下形象。留下语言过去,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07年湖北语文高考的题目如下: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根据母语特点,遵循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让儿童学好语文的科学。语文教学也是艺术,是形象的、情感的、审美的、富有魅力的传承语文知识能力的艺术。由于母语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因此,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使儿童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教育,也是使儿童成为真正中国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上 ,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 ,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文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 ,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 ,民族文化也附着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 ,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文教育都承担着继承和延续本民族文化的任务。所以 ,我们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发展就不能忽视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加以考察 ,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次仁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00-501
作为一种母语教育,语文教育是语言教育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藏区的汉语文教学,由于第一语言教学是藏语文,使得学生对汉语文更加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在藏区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提高藏区学生对汉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最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推广以来,不少教师在挖掘语文学科人文内涵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尽可能的尝试。但语言学习的问题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关注,反而逾遭冷落。今天在了解母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规范、发展、丰富学生的语言就是对本民族语言的丰富发展。母语学习,模仿、实践是重要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课在中小学是富有实践性的学科,它既是知识,更是技能。根据学习母语的特殊性,规范、发展、丰富学生的语言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任务,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所在。在外来语种强势挺进的今天,加强汉语的教学更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教育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第一课,母语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对于每个科目知识的学习都有不可忽略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奠定基础的环节,而情境教学法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哪里?教师抱怨语文教学之难难在哪里?即使经过新课改实验,我国的母语教育,特别是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似乎仍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语文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问题。母语贫血的背后是民族精神的贫血。德国教育家洪堡特有一句名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