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我国随着各种法规和政策的相继完善,百姓的法律意识愈来愈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事情层出不穷.适应这种形势的舆论监督也愈显其重要性,然而有些受到批评曝光的单位或个人,他们为了不失面子,不是认真地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从中吸取教训加以改正,而是拿着高倍放大镜,挖空心思从批评报道中找茬子;这是近年来在舆论监督中出现的一种怪现象.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要讲求有效性,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为了曝光而曝光。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促进被曝光个人和单位改进工作、纠正缺点和错误,有利于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笔者从台州日报近年来开展舆论监督的新闻实践,谈谈舆论监督的有效性问题。 一、配合中心工作,提高监督效果 党报的舆论监督必须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中心工作的舆论监督往往更容易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去年6月17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国家  相似文献   

3.
报纸报道要抓典型,典型分为先进典型和落后典型,也叫好典型和坏典型。报道好典型,被报道单位和个人大概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赞歌谁都爱听。然而要披露坏典型,情况则大不相同。尽管记者调查实得很准确,很真实,到时候也会引起某些被批评单位和个人的不满,甚至还招致一些过激举动。批评难、曝光难,舆论监督难的难题一时还难以解决。手头有这样一些事例。广东电视台记者报道了某镇违  相似文献   

4.
郑淑英 《记者摇篮》2001,(10):28-28
事实准确是舆论监督最根本的策略。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没有哪个单位的领导愿意自家的问题被曝光,更没有谁愿意作为被批评对象在媒体上“亮相出名”。这样,大凡有分量的监督稿见报,势必招来被报道单位和个人的盛怒与纠缠。因此,搞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在采写监督批评稿件没发表之前,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同时还要具有应对被监督对象的挑剔和纠缠的思想准备。我们讲监督的策略和分寸,多半是为了避免这些耗人精力和时间的纠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灌云县广播电视台实施舆论监督,开设了《热点聚焦》、《环境整治直击》等栏目,对全县城乡存在的假、恶、丑现象进行曝光,有力地支持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但是,县级台舆论监督的对象多是县域内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目标较为明确,而一些被监督的部门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对舆论监督持抵触态度,通过各种手段阻止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孙克勤 《青年记者》2006,(12):65-65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记者的光荣职责。但在实施过程中,记者普遍反映舆论监督比较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总是不愿意被监督,不愿意听逆耳之言,因此客观上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题要准舆论监督的内容要选择那些  相似文献   

7.
曝光交通违章现象,是城市整顿交通秩序,维护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的常用手段,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其效果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支持,因而被各地广泛采用,但是,社会各 对这种曝光看法不一,2000年初,《文汇报》在社会生活版上开设的“昨日谁违章”专栏所引起的不同反映就是典型的一例,有的认为,在报纸上曝光交通违章者的姓名,车牌号,住址和单位,侵犯 个人的隐私权,这一看法,无异于对开展交通违章方面的舆论监督提出 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何本昌 《新闻界》2001,(1):28-29
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中,不时碰到一种现象,即某些单位的个别人,一旦被媒体曝光了,受到批评,便一触即跳,或抓住批评报道中个别字句与新闻单位纠缠不休,或开口就以“名誉侵权”、“打官司”相威胁。每每如此,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便大发感慨:“舆论监督何其难 !”“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太差了 !”   毋庸置疑,舆论监督的顺利实施,以及舆论监督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等不来的。面对舆论监督普遍难这一情势,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己任,依…  相似文献   

9.
在繁杂艰辛的新闻工作中,可以说舆论监督工作最难,常常使记者、编辑精疲力尽。 一是采访难。舆论监督,被采访单位怕“曝光”,往往对记者不予接待,不安排采访,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前年,江苏连云港某乡派出所发生一起非法拘禁村民的事件,几家新闻单位记者前去调查采访,竟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闻媒体针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行为.通过实施舆论监督.把一些假、恶、丑的事物公布于众.确实收到了弘扬正气、鞭挞邪恶的社会效果。在社会文明进步、抵制社会消极腐败现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舆论监督也遭受了来自不同渠道势力的干扰、压制和阻挠,引发了不少新闻官司。少数缺乏职业道德的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以曝光相要挟.或明或暗地向被监督单位或个人索要“好处费”、“灭火费”或“撤稿费”,巧取豪夺,敲诈勒索,严重损坏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玷污了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形象.降低了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面对舆论监督所遇到的新问题.作为舆论监督者,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报道的选题及运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1998年被许多媒体称为舆论监督年。从年初媒体关注山西假酒案的曝光,到新闻界热忱参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直至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以示支持。一年来,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并进,舆论监督获得政府支持、赢得百姓信任已是不争的事实。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也伴随着反弹和阻力的增强。在一些批评报道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一些失之偏颇、引发矛盾,削弱了报道的锋芒。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尚待加以时日,对舆论监督如何认识、怎样规范,更有待进一步探讨。选题和运作,是批评报道的两个主要环节,它们为本文探讨批评性报道的策略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制定了新闻舆论监督办法。监督办法规定新闻单位可以对官僚主义和玩忽职守行为等进行新闻监督,并要求新闻记者履行监督职能进行调查采访时,任何单位、部门、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抵制、隐瞒。各级领导都要积极配合并接受有关采访。规定还提出,新闻舆论监督涉及的部门对凡是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整改,直至问题完全解决。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为确保新闻舆论监督公正、准确,规定对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是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表现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纠正不良表现及行为的目的,并对其他组织或个人具有警示效果。因此,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有着评判、监测、调控、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有利于保证社会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善借舆论监督力量推进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4月揭晓的2007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中,泰州日报的消息《挖地三尺,二十个违法排污暗管被曝光》获得了一等奖。这是一篇典型的舆论监督稿件,但最后却收到了地方政府、被监督单位和上级政府部门三方满意的效果。回顾这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对地方领导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既蛮横又虚弱的人眼里,记者算不了什么。对他们来说,觉得记者有用时,可以用来“吹捧”、“包装”自己;觉得没用时,甚或你戳了他们的伤心处,不听“招呼”,便可以随意打骂。君不见,中国记协自1998年成立维权委员会以来,已受理100多件次记者被打投诉。其主要原因,大都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不能正确对待乃至抵制舆论监督。如果是表扬成绩,往往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反之则横加阻拦。一些人身上不干净,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怕媒体曝光,若遇记者调查采访,便恶语伤人甚至拳脚相向。 去年9月16日,福建宁德某…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是激励人民,二是服务大局,三是加强管理,“同时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一些搞歪风邪气的典型,给他们曝曝光,有的还要绳之以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加强舆论监督,使舆论监督在两个文明建设和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是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任务之一,但是,搞好舆论监督不容易.近3年来,我组织批评报道120多篇,对私设路卡乱收费、贩卖私盐、环境污染、制售假药等不良社会现象曝光批评,不但没惹来麻烦,还四次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同时,所涉及事件大都得到圆满解决,推动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陈江苹 《视听纵横》2002,(3):105-105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记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社会丑恶现象。目前新闻界在进行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和倾向。记如何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把握,已经成为新闻批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岩  海洋 《新闻传播》2001,(1):36-36
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最大的问题是后续报道难一篇报道一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些被批语的单位或个人,有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记者后续采访报道,甚至暗中搞一些小动作,给报道工作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环境下,如何使报道按照事件的发展及记者预期的目的有序地进行,就给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前瞻及策划应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